不用征信的贷款平台秒到账(消费者报告 | 未注册也要通讯录权限,分期电商“撮合”助贷套路满满)

记者|李彪

2020年底,中国银监会,中国宣布全国P2P网贷机构彻底归零,互联网金融进入整体风险降低期。蚂蚁集团“史上最大IPO”受阻,频频被约谈。《监督之夜》的风暴中心直指蚂蚁的线上小贷业务。今年4月,另一家金融科技巨头JD.com主动停止了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

巨头遇冷,监管全面收紧,让现金贷成为互金领域的“敏感词”。但这似乎并不妨碍科技公司采用“加场景+中介”的模式,化整为零,撮合现金贷交易。

其中,以海淘电商为代表的消费应用场景是最贴近用户的。电商购物平台在分期卡、购物款等业务的重重包裹下,正逐渐成为消费者“最熟悉的陌生人”。

界面新闻记者在搜索引擎、贴吧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通过关键词搜索,发现主打分期电商的海淘平台“潇湘优品”,在业务运营、定位、经营资质等方面明显不一致。

不用征信的贷款平台

没有注册需要通讯录权限吗?

据最新统计,新浪“黑猫投诉”消费服务平台对大象优品的投诉共计4327起,涉及高额利息、砍头利息及担保费、暴力催收、诱导贷款等。现状显示,有2,143起投诉已经结案。最新的投诉日期为2021年4月3日,状态为“已回复”。

也有用户在微博上反映,黑猫投诉中针对大象优品的投诉已显示为“未审核”状态。

福建的康女士告诉记者,小象优品上的分期贷款一旦逾期,催收电话“天天打来,没有间断过”。联系借款人时,通讯录也会爆炸。几乎每天她都会给通讯录里的联系人打电话发短信,假装是她的家人给公司打电话,频率密集到“接近崩溃”,言语中也包含大量侮辱谩骂的信息。另一位河北消费者薛先生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

网上投诉反映,短信电话轰炸不仅发生在催收还款环节,还被用于前期用户推广。湖北的肖女士说,她下载了注册的APP后,什么也没买。卸载软件后,她突然开始接到骚扰电话,几乎一天一次,都是同样的录音内容——“您在大象优品上还有XXX个名额邀请您使用”。她想通过重新下载的方式注销用户,结果发现根本无法注销。她只能打开手机上的骚扰拦截功能,屏蔽相关信息。

界面新闻记者在app store下载app后发现,一进入APP页面,不需要注册就要授予通讯录权限。采访中,上述三位消费者表示,当时也遇到过同样的情况。



消费者展示的交易截图显示,在潇湘优品,无论使用任何贷款业务,都要缴纳同期“担保”费,与本金相同,收款人备注为“(特)潇湘优品(自营)”。两名消费者表示,即使没有逾期,担保费也不会返还。黑猫投诉平台上也有大量关于这种额外收费的投诉。

不过,小象优品告诉界面新闻记者,2019年之前,个人信用值低的客户通过小象优品平台使用金融产品,小象优品平台会收取一定的担保费。客户还款后,相关的信用担保费会返还给用户,不收取担保费。小象优品平台提供的各类金融产品收取的利率完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不存在变相收取利息的情况。

在贷款审核过程中,有两位消费者告诉记者,申请后,小象优品工作人员只需电话加微信索要身份证和工作证照片(薛先生贷款只需提供身份证),平台很快就会放款,无需其他征信手续即可提现。

至于贷款利率,以康女士在潇湘钱包贷款本金26000元为例。逾期前,分六期按月还款,每期还款5113.33元。以月利率乘以12计算年利率,结果为35.999%(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定年利率为36%)。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给出的贷款年化利率最新计算公式(3月31日发布),即使不包括担保费,年化利率也已经超过70%。

此外,康女士告诉记者,催收人员建议她尽快还款,“因为逾期后利息每天都在涨”。

可变平台定位

官网介绍,小象优品是一个海淘购物平台,经营母婴用品、奢侈品、小家电等产品。百度百科词条最后落在“电商平台”上。

值得注意的是,分期付款服务是大象优品的主要购物方式。官网首页有其大象钱包、颜值卡贷、大象还卡的业务介绍。广告语都在强调“快速贷款”、“免审核”、“免息灵活分期”、“低息还款”等字眼。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在微博等网络平台投放了相当数量的宣传视频,都提到了大象优品的借用功能。无需征信,最早5分钟到账,3分钟取现,最高3.1万元等贷款相关信息都是广告的重点。



消费者康女士透露,当时家里发生意外,急需用钱。看到这样的视频,她才下载了小象优品APP。

同时,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此类贷款视频在网络上的留存记录集中在2019年4月至5月,官方微博今年最新动态一栏全是购物推广相关信息。

同年6月,在“潇湘优品APP官方订阅号”发布的《关于“消灭黄金时代”文章的声明》一文中,介绍了“潇湘优品平台本身不提供任何贷款”、“平台提供的分期金融产品由具备资质的金融机构或与潇湘优品合作的平台提供”。

公司称,媒体报道原文中“小象优贷”、“借用小象优贷”涉嫌暗示,与事实严重不符。

2019年8月20日,官方订阅号在当天的推送中获得“2019金融科技创新奖”时,介绍了小象优品作为新型消费金融平台。

合伙人被责令整改。

在监管层面,对于互联网科技公司从事金融业务并不是“一刀切”。后者大多存在审计资质和许可的问题。

此前蓝鲸财经报道称,潇湘优品此前与云南信托有合作,云南信托为出借人。根据康女士提供的2019年9月和12月的两笔交易记录,付款人为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据相关报道,2020年4月期间,云南信托因涉嫌风控业务外包、高利率“一浮到顶”、与无贷款资质的第三方开展不当业务合作等问题,被银监会云南监管局责令整改。

唐先生向界面新闻记者提供了2019年5月的交易记录。付款人一栏是“北京新浪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云南信托被监管责令整改后,薛先生告诉记者,他的2020年12月购物交易账单中,付款人一栏变成了“度小满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可以知道,大象溢价平台应该有多个资金来源。

此外,两位消费者都反映,在分期还款中,每期的收款人也是“反复横跳”,出现频率最高的两家公司分别是新浪支付和爱基(上海)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交易备注为“收款业务”。

对此,小象优品回复界面新闻记者称,任何平台的支付通道,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和业务的顺利完成,“通常会与不止一个支付通道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支付不同于借贷,众多第三方支付渠道的加入客观上隐藏了借贷的源头,之前可以直接追溯到“云南信托”的交易路径很难找到。

催收端频繁易手,在环环和中介的背后,更为关键的是现金贷所涉及的“小贷牌照”法律效力的边界。

天眼查数据显示,小象优品的母公司北京源石科技有限公司由重庆黔江丰和小贷有限公司(又名丰和小贷)全资持有,持有获批的小贷牌照。



另一家与大象溢价密切相关的公司是新浪。此前报道显示,潇湘优品的关联方参与了新浪的多种产品。

源石科技旗下的袁波金融服务(海南)有限公司与新浪分期官网直接关联,而作为股东的重庆黔江丰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又名丰和小额贷款)也被称为新浪分期产品的运营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与元视科技相关的两家公司的法人均为“何进”,他也是潇湘优品的主体无锡元视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

可以看出,潇湘优品此前声明中所宣称的“与有资质的金融机构或平台合作”,主要集中在借贷和催收主体上。作为消费金融四大信托之一,云南信托与平台的合作关系因具体流程仍面临整改,这种合作模式不能完全转让现金贷的业务资格。

事实上,大象平台的商业模式在互金领域并非没有先例。2017年,在美国上市的趣店(NYSE:QD)就采用了这种匹配模式——通过分期商城或其他开放平台,将持牌金融机构与互联网流量场景连接起来——完成“信用+消费”的交易。

这种匹配模式在增加场景和中介的同时,往往意味着风险升级。正如潇湘优品在不同场合强调自己只“助贷”不“放贷”一样,趣店在招股书中把自己定位为“网络信贷产品的提供者”,把“被监管为出借人或金融服务提供者”列为公司上市的重大风险因素之一。

趣店创始人罗敏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公司的坏账不会通过电话催收。“算了,我就当福利给你了”就更神奇了。记者问“你是雷锋吗?”,成了著名的“任磊语录”。

但无论是趣店还是小象,平台从来都不是可以完全脱离监管责任的“中介”,更不是“雷锋”。对于各种连环套路,消费者还是需要仔细甄别各种陷阱和危机,提高防范意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