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宝星座女装网(“牛”转乾坤!艺术史为何钟情于十二生肖中的它)

作者:白闻所未闻

农历的丑年是中国十二生肖中的牛年。当我们一起经历了充满许多艰辛的鼠年时,我们特别期待新的一年,那时“牛”可以转干坤,天气将会焕然一新。人们希望这种象征着勤劳和简单的动物能给2021年带来和平、繁荣和安宁。

星座女装网













牛是“六畜”之首,对农耕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国内外的文学艺术史上经常见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卖炭翁》中,牛是古代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化身(“牛困饥,天高,南门歇泥”);在鲁迅的名作《自嘲》中,牛是最好的奉献代言人(“怒看千人,俯首甘为孺子牛”);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牛是北方广袤天地的生命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动,难得见牛羊”);在脍炙人口的诗句《清明》中,虽然没有对牛的直接描写,但似乎已经很自然地嵌入了我们对江南如画的风景和淳朴的民情的想象(“问我何处有馆子,牧童指杏花村”)。牛在西方神话、宗教和艺术中也很活跃。

总之,牛就是这样一种可亲可爱的生物,在传统农耕经济中发挥着无人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见证,也生活在从古至今无数的文物和艺术品中。

勤劳的动物:耕牛和织图

牛具有食用、祭祀、骑乘等多重功能,但其最重要的功能应该体现在农业生产上。古人常把种田和织蚕这两项农村重要的经济事业结合起来,用诗词和图像创作出《种田织图》,鼓励人们努力工作,普及种田织技,寓意“民生勤,勤而不乏”。同时也提醒当时的贵族阶层,一定要重视农业,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要有“慧眼识对方,勤于耕田”的精神。在这些生动活泼的农村场景中,最重要的农耕劳动力——牛是不可或缺的。

到了宋末,耕织图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系统的图式。到了清代,耕织图的创作达到了顶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命宫廷画师焦秉贞绘制耕织图,强调“衣帛以为织女之寒,食粟以为农之苦”,要求人们“崇其业,勤其求,俭其积”。此后,雍正、甘龙和甘龙。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四十六页的《胤禛耕织图》,是雍正帝还是王子时一位艺术家绘制的。书中有23幅展示耕织的图片,每幅图片的上半部分是胤禛写的一首诗,下半部分是不同的耕织步骤。其中,第二张图、第三张图、第四张图和第五张图中可以看到生动的养牛场景。所谓“耕田”,是指赶牛耕田松土;“耙”是指用带钉齿的耙子除草松土;“种”是将大土块切碎,初步平整水田的步骤;“驾轮”是指插秧前对水田进行最后平整的准备工作。这四张图非常清晰的告诉我们,在水田播种育秧之前的每一步,牛是如何发挥巨大作用的。这本画册最有意思的是,胤禛在每张画中都把自己画成了一个农民;或许他是在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阿玛尔号召的积极响应,以获得父亲的宠爱。

在《耕》、《耙》、《耕》三幅画中,长角壮体的牛都被描绘成缩颈、耸肩、迈腿,似乎在用尽全身力气,拖着各种农具,在田里勤奋地劳作。在“驾驶轮子”的那一页,青牛转过头,回头看了一眼变成农民的胤禛。他似乎很累,想请他的主人休息一会儿。四头牛的尾巴挂在两股之间,使人想起苏轼写的一个关于“戴嵩画牛”的小故事:据说斗牛逼上墙角时,它的尾巴要夹在两股之间,而不是左右摇摆。不知道《胤禛耕织图册》里的牛在农忙的时候还有没有余力在后面摇尾巴?

财富的象征:贝类容器上的牛

或许正是因为牛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对于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地区意义重大,才逐渐进入人们的信仰体系,成为某种权力或财富的象征。

古代青铜器上出现牛的情况很多,但以滇国的青铜器最有特色,最能体现人们是如何把牛视为神力和财富的象征。云南在古代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权。战国初期就有,西汉初期消亡。其领土主要包括今天云南的中部和东部。在滇人生产的青铜器中,牛和虎是最常见的动物装饰主题。如果我们今天参观云南省博物馆,就会发现云南出土的大量以牛为形象的精彩文物:牛虎铜案、牛纹铜鼓、虎袭牛铜枕、四牛鎏金骑士铜壳储器、五牛铜针线盒、立牛铜葫芦丝、虎咬牛长柄铜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古代云南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其中,四牛祁进青铜壳容器是尤为重要的珍贵文物,2018年入选国宝,堪称云南省博物馆珍品之一。

贝壳容器是滇民族特有的青铜类型。顾名思义是用来存放贝壳(贝壳币)的。对于远离海洋的云南来说,贝壳是稀有的,可以作为货币使用。存放北币的器具类似于今天的存钱罐。它通常是重叠的鼓状或束腰圆筒状。束腹圆筒两侧常饰有虎形耳朵,罩上饰有不同数量的长角铜牛。云南博的这种贝壳容器是西汉时期制造的。容器的盖子被四头华丽的奶牛围在一个骑马的骑士中间。骑士和马被抛在一根高于牛身体的柱子上。这个人腰间佩着一把长剑,并镀上了黄金。很明显,他当时的处境。他可能是古滇国皇室成员。在骑士牛的周围,颚骨后部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凸起(颈脊和背脊之间的凸起),这意味着它们应该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牛种——瘤牛。其肉肥美,是一种食用家畜,也是云南文化中经常用作祭祀的主要祭品。而食用和祭祀的重要功能,使牛在滇人眼中逐渐成为神性和财富的象征,因此它的形象与贮存财富的贝壳容器牢牢捆绑在一起。

上帝的化身:公主之骑

在西方的神话和宗教中,也有关于牛的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腓尼基的欧罗巴公主有一张美丽的脸。主神宙斯贪图她的美貌,化作高贵华丽的公牛与国王的牛混在一起,并诱导公主骑在牛背上,然后冲入大海,带着欧罗巴离开故土,与公主在一个全新的大陆结合。这块大陆以公主的名字命名为欧罗巴,也就是今天的欧洲。宙斯化身的公牛升天,成为黄道十二宫中众所周知的金牛座。这个美丽的神话吸引了包括威罗尼、古斯塔夫·莫罗、提香、伦勃朗、马蒂斯等众多艺术家将其作为绘画的主题。以伦勃朗的画作《绑架欧罗巴》为例。在这位世界著名艺术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其实他很少尝试创作神话题材。在这幅画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对戏剧光影效果的娴熟运用:在乌云笼罩的阴沉天空空下,两束光线分别照亮了故事中的两组人物,即骑着白色公牛、惊恐回首的欧罗巴公主和她在水边惊恐无助的女伴。化为神的公牛扬起骄傲的尾巴,迈开雄壮的蹄子,似乎即将从画面的左下角跃出,涉过浩瀚的水域,到达另一个大陆。整幅画就像是戏剧中的高潮场景。公主回眸的目光似乎是她和过去熟悉的生活之间唯一的羁绊,而她的未来也将在命运女神的指引下被她脚下的公牛永远改变。

先说宙斯化身的公牛——自从这头美丽的公牛被视为天空中的金牛座后,它改变了罗马帝国时期人们所信仰的宗教中的一种新格局。如果你参观过2017年曾经轰动北京上海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你可能会对其中一个密特拉宰牛的大理石雕像有印象。它描绘了一个戴着罗马帽子,穿着东方裙子的年轻人,左手掰下一头公牛的头,右手的刀刺进公牛的身体。在牛的侧面,一条狗和一条蛇正在舔公牛的血,一只蝎子在牛的下面。这个人是密特拉。这个神秘的宰牛雕塑类似于一个具象的星图,其中每个符号代表一个恒星或星座:例如,白色的牛代表金牛座,蛇代表九头蛇,狗代表小犬座,蝎子代表天蝎座等。,而密特拉本人则打扮得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珀尔修斯(珀尔修斯)。牛的形象可能代表人类在农耕社会经常用它来祈求丰收,显示了牛作为祭品的重要作用。通过杀死公牛,密特拉正在创造新的宇宙秩序和新的生命周期(牛的伤口经常表现为葡萄和麦穗,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

在圣经中,依然可以找到牛的影子。在《出埃及记》中,当摩西去西奈山接受十诫时,以色列人在漫长的等待后变得焦躁不安。摩西的哥哥亚伦用纯金首饰做了一个金牛犊,声称是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的神。上帝对人们崇拜不同的神感到愤怒。圣经中的这个故事,曾经被很多艺术家作为经典的绘画题材来表现。17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法国古典绘画的创始人尼古拉·普桑创作了一幅与之相关的大型作品:一座金牛座的雕像醒目地矗立在画面的中上部,前景挤满了人,大家围着这个奇怪的神跳舞。发起者亚伦身穿白袍,站在金牛犊雕像前。在照片左边的背景中,刚从西奈山下来的摩西被描绘得相当矮小。见此情景,他愤怒地将手里写着十诫的牌匾摔在地上。图中的金牛被普桑视为成年公牛,而不是圣经中最初记载的小牛。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很容易发现牛与西方宗教、神话和艺术之间独特而密切的关系,以及牛对力量、收获和财富的隐喻。

不同的兴趣:在东方和西方画“牛”

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土壤赋予了牛不同的表现形式。牛的艺术表现也是如此:中西画牛都很有意思。

如果只能选一幅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描绘牛的书画作品,那可能就是唐代韩寒的《五牛图》。唐代的牛畜画很多,牛画的流行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农耕的高度发展。韩云是活跃在中唐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历任总理、浙江、浙江两省公使。他还从事书法和绘画。人们称之为“写得一手好笔”、“难得一见之笔”,可见其对其功力的高度肯定。

五牛图里画着五头大牛,颜色和形状都不一样。画家用粗线条勾勒出牛的肌肉走向。牛的脊背、下垂的胡须(牛喉咙的褶皱)、牛的肚子、牛的腿的线条感各不相同,体现了韩云观察生活的细致眼光和他的苦心经营。中间一头酱色的牛正面朝向画外,构图角度在传统书画中并不多见,也显示了画家从不同角度表现牛和动物的能力以及对立体感的把握。图中最左侧的牛有项圈,可见牛在古代的骑行功能。有学者认为,这是韩云含蓄地暗示了世间苦难与幸福的不平等,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苦难的同情。在这样一幅看似主题简单的作品中,其实蕴含着画家深邃复杂的感情。

说到西方画家画牛的代表,毕加索是不可忽视的——毕竟他来自西班牙这个有斗牛传统的国家,热情而残酷的斗牛活动影响了他的很多创作。1946年1月,他画了一幅像“一笔”一样简洁的公牛图,但在此之前,他已经改了11次稿。公牛的造型逐渐从具象形态走向几何解构,在简化的过程中去掉不必要的修改,保留最有特色的关键线条。最后他能够形成像儿童画一样简单的效果,让人不禁联想到一万多年前的西班牙古代岩画《野牛》。毕加索曾说:“我花了一生的时间像孩子一样学习画画。”显然,形状已经不是他想要的了,而这组关于牛的绘画似乎是他对艺术探索的缩影,这与韩云对物体细腻逼真的方式相去甚远。

而谁又能说这不是“牛”在艺术上的两种不同表达呢?勤劳、诚实、忠诚、强大、尽职...我们赋予了牛太多不同的含义,牛也在全球艺术文化中展现了太多丰富的形态。这一年,它一定会更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大家一起度过坚实的一年,丰收年。(白色气味)

来源:文汇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