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工业品采购平台(万亿级工业品采购平台群雄逐鹿,谁是企业客户的更好选择?)

中国是工业大国。随着工业行业逐步进入稳定增长、存量竞争阶段后,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工业领域全链路的线上化和智能化发展也走在不断迭代的道路上。

近年来,在政策层面,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品B2B平台正在不断得到规范和引导。叠加新冠肺炎疫情越来越依赖在线发展。随着越来越多基于不同发展背景的工业品B2B平台层出不穷,这个行业正在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根据麦肯锡调研数据,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可将企业利润率提升9-14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采购与供应链将为企业带来1.3-2.5百分点的利润提升,这恰好约等于工业B2B企业的毛利水平。

但与此同时,工业品不同于传统消费品,买家会对产品稳定性、品类多样性、服务连续性有更明确的要求。所以不同类型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那么,在这种产业B2B平台的背景下,谁的发展潜力更好呢?归根结底,哪个平台能更贴近企业客户的核心痛点,才能真正在国内产业生态中发展壮大。

争夺万亿美元的市场

近年来,来自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日益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品B2B采购平台的发展。

从2015年开始,工业互联网正式成为国家层面倡导的发展方向。多年来,相关部委一直在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和普及。

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加强工业品B2B平台应用奠定了政策基础。随后几年,相关政策在培育电商个性化定制模式、扩大工业APP应用规模、促进生产资料市场与企业供需对接等具体领域给予了指导。

随后,2020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推进“智慧上云”行动培育经济新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形成多层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跨界融合的数字生态,为工业B2B平台推进上下游产业链结构优化战略提供政策支持。

多年的政策推动,以及产业生态的逐渐接受和成熟,使得B2B平台在这个庞大的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据艾瑞统计,2020年工业B2B线上渗透率为4.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3.2%。2020年,中国工业品市场规模为10.6万亿元。随着疫情缓解后国内经济的整体好转和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预计2025年工业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3.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工业B2B电商平台渗透率的提升将撬动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工业B2B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30%,到2025年达到1.75万亿元。



一批基于不同历史背景的工业品B2B采购平台逐渐涌现。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平台的不同背景和发展轨迹也使得它们各不相同。

传统工业企业转型的第一类工业品互联网采购平台,如易到产品。与其他阵营相比,基于历史发展和积累,此类平台对工业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理解B端客户的需求;同时,这类平台拥有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可以严格控制商品的成本和质量。当然,相对弱势在于网络流量不足的短期问题,对自己领域的产品了解更多,所以跨行业发展会有一些障碍。

第二类是工业品领域的传统电商垂直平台,如1688工业品、JD.COM工业品等。这类平台在历史上积累了比较深厚的网络技术和平台运营能力,所以网络流量也大。但其面临的困难可能主要在于工业行业本身的积累不足,因此对相关产品的熟悉程度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第三类是传统线下贸易商转型的工业品互联网采购平台,如新方盛。原本在工业领域的积累,这些平台的产品专业化程度很高,对B端客户所需的产品参数也相对熟悉。但软肋在于长期专注于线下平台,传统贸易商的身份使其相对更关注价格,或者可能存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表现。

第四类是国外工业品互联网采购平台,如米思米、固安捷等。国外平台会对行业了解很多,注重专业服务,但软肋在于不熟悉国内相关产业生态,在资源链接、成本控制等方面不会比国内本土厂商更有优势。

据机构统计,大客户对各类工业品采购平台的态度显示53%的大客户更倾向于传统工业企业背景的工业品采购平台,可信平台为纯电商背景的垂直平台。

1688工业品



来源:三一研究院

狙击痛点赢天下。

重要客户的偏好有必然的原因。工业生态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重点考虑几个因素:上游产品的稳定性会更好地保证公司自身运营不容易面临停滞的风险;B2B平台的数字化能力在全链路资源对接上会更好地与B端企业协同;同样重要的是,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需要匹配同样强大的覆盖前中后端销售环节的服务能力。

东吴证券指出,与C端大众用户不同,产业客户的需求更加明确,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因此潜在客户有明确的群体;另外,这些客户不需要与自己业务无关的产品。虽然工业电商平台上的SKU很多,但并不想“泛而散”,而是“综合而专”。因为采购环节可以直接营销到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他们更注重“稳定”,产品供应和质量的稳定。

该机构继续指出,可以总结出四个要素:拥有充足的工业资源;进入早,规模大;产业上游适度集中,充分竞争,下游分散;充足的资本和稳定的商业环境等。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稳定持续的发展;如果四个条件中有一个出了问题,企业的发展就可能或多或少受到阻碍。

相比之下,前面提到的第一类和第二类平台在相关领域的优势能力储备会更好,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客户会更重视它们了。相比之下,第一类平台是工业行业自身发展的延伸,对于专业、工业领域、客户的了解会更有服务优势。

比如易工品的典型平台,无论是员工的来源,还是历史上细分行业供应链匹配的打磨,外部产业生态的资源连接,以及平台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都积累了历史能力。

据悉,在人员匹配方面,目前易公品的团队已经达到了千人规模。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工业和互联网行业,多为各垂直领域的一线厂商。这部分占团队成员总数的70%以上。其中,100人规模的甄选专家团队人均拥有10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和丰富的客户服务经验。



因为其发展历史,常年与三一集团等工程机械巨头以及其他产业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其供应链对接广度和对接效率得到了反复验证。

基于与龙头企业的势能积累,在对外连接方面,据悉,易公品已经搭建了自己的生态联盟。针对运营或生产的痛点,联盟成员共同进行技术、资源、渠道、人才的交流,需求方和供给方直接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整合。

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数字化能力的验证。龚毅产品与专注于打造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的舒根互联[/s2/]早已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从采购数据到生产数据的全方位、全链路管理。据了解,通过这种合作,易公品可以实时掌握和预测上游合作企业的生产现状和产能,并根据数据与下游需求企业进行高效匹配,从而实现更加精准、快速的企业间资源调度。

因此,从具体合作伙伴所在的产业带整体采购需求的变化,到当前的设备利用率、具体一块工地的整体工时,都可以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在系统中,最终形成有效的信息来支持分析和决策。

在工业行业急需数字化甚至智能化的当下,资源聚集、需求快速匹配、数据平台化的突出优势支撑着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基础上的B2B平台类型快速发展。在这个万亿级工业产品采购平台的竞争与合作过程中,这样的平台更有能力支撑工业企业的发展与迭代,从而更有发展优势。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工业品B2B平台虽然被上述四大阵营深耕已久,但整体数字化渗透率仍有待提高。各大阵营都在不断补齐短板,试图成为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市场巨头。传统工业企业转型的B2B平台,有天然的用户信任和行业背景,但也需要创新,注重用户服务,才能保持目前的高增长。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