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胡河南报全媒体记者
这几天,郑州的背包客刘先生和几个朋友一起,乘坐新县“5元村村通”的大巴,跑遍了全国首批国家旅游示范区。
“深红色,精神旺盛;看看绿色,滋养身心;寻古而学。”11月25日,在鄂豫皖苏区首府旧址广场上,即将踏上归途的刘先生畅谈了自己对“红色城市”的感受,“陈店、建昌河的乌桕红,卡房、杨高山的银杏黄,茅铺、西河湾古朴幽静的古村落,丁里湾、大湾的豫南风情,还有山。
“到新县旅游,住在B&B,吃农家饭,喝大山茶花,遇到喜欢的美食,买回来马上送走,非常方便。吃、住、行、买、娱都很方便!”和刘先生一起来的阮女士激动地说。
“能给游客带来如此舒适惬意的出行体验,今年年初开通运营的城乡交通一体化全域公共交通功不可没。”新县县委宣传部部长石自豪地说。
去年7月以来,新县在改造提升“四好农村公路”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开启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依法依规回购收回老旧车辆及经营权117辆;投入4000多万元回购95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投资3500万元,在城南新建汽车综合站1个,乡镇综合服务平台10个;将原有的17条城乡客运线路整合优化为10条全域公交线路;同时,立足新县“红、绿、古”旅游资源禀赋,精心规划开通了3条旅游大巴线路,串联起县城重点景区,使红色文化游、绿色生态游、古风乡村游持续升温。
“上车5元钱,县城随便坐。‘客、货、邮’一体化,城乡无差别。”新县交通局局长付鹏坦言,坚持“线上线下融合、人物流融合”,新县深入推进交通物流融合,在县城建成集物流仓储、配送加工、城市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货运枢纽,已吸引18家快递物流企业入驻。同时,全面整合邮政、物流、快递、供销、电子商务等资源,构建方便快捷的县级物流网络。引导快递物流企业与城乡客运企业合作,实行大巴送下乡、农产品进城、“一元大巴”配送到行政村的双向运营模式,彻底打通农村物流运输服务“最后一公里”。
在陡山河乡综合运输服务站,记者看到,这里也是该乡特色农产品的直播配送中心,货架上摆着20多种产品,都是货真价实的“山货”。32岁的刘玲玲是村里有名的“网上有货名人”。她一天在短视频平台直播两个小时,晚上把网上卖的土特产打包,第二天早上用大巴送到县里的集中物流中转站,再运到全国各地。
“实现人流物流高效流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交通是根本。”新县县委书记夏明福表示,新县正在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助力全域旅游,加快老区振兴。
资料来源:Da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