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在最巍峨的雪山上,开出最娇艳的花朵。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贫穷对他来说已经成为常态,他遇到的考验远不止这些。
12岁时,他开始挑起家庭的重担。20岁那年,他带着全家来到了读书的城市,生活的一切艰辛都压在他身上。
30岁就冲到了公益事业的最前线,携手创办了孝心基金,帮助了无数贫困家庭。人们都说世界的道路蜿蜒崎岖,有的人开着越野车疾驰而过,他却光着脚来了,却依然是满满的真诚和真心。
(1)命运布满划痕
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品味生活中的一切。在这一期里,我们老百姓将讲述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杨怀保的故事。
1983年,杨怀保出生在陕西省汉中市的一个贫困县。也许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被刻上了划痕。
母亲身体不好,家里积蓄不多。自从懂事以来,她几乎没见过父母穿新衣服,她想给父母买件新衣服的种子在她心里根深蒂固。每次放学,他都会去山挖药材卖。
做家务,照顾弟弟,挖草药,学习,这就是整个童年。幸运的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多坏。在学习上,他积极进取,从未错过作业。生活,懂事帮父母分担。
乐观——这是他十二岁之前的生活态度。也是这一年,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当时,杨怀保从未想到疾病会突然降临到这个贫穷的家庭。母亲病重,父亲不得不四处筹钱。幸运的是,我终于筹到了足够的医药费,父亲带着母亲去了Xi安治疗。
但是,术后的恢复治疗是一笔巨大的费用。此时,这个风雨中的小家庭不得不做出取舍:治病,需要继续四处筹钱,两个孩子还在上学,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不行,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妈,但是我没有劳动能力,医药费也有压力。
无论怎么选择,困难都不给人喘息的机会。拖延是他们的必经之路,但不是长久之计。家里只有一个劳动力。手术后的后遗症,医药费,这些都是这个家庭的大问题。
柱子倒了
父亲去工地打工的时候,杨宝怀懂事地打理着家里的一切事务,包括照顾母亲和弟弟。此时,他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此时的他,是一个12岁的孩子,小小的肩膀撑起了半个家。
灾难永远不会放过这个家庭的考验。在他学习的第二年,他的父亲不幸在工地受了重伤。还有就是因为没钱治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失去了劳动力。
对他来说,这一次远不是最后一次。家里最后一根支柱倒了。如何养活这个家,让年轻的他很焦虑。
2002年的暑假,让他终生难忘。他的母亲病情复发时躺在家里没钱治疗,父亲腿部受重伤时没钱治疗,8岁的弟弟在家挨饿。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30岁的人,一定要思想独立,时刻保持自己的本心;四十岁的人面对选择时不尴尬,能看透复杂的问题;五十岁的人可以知道神的旨意。
杨怀保的心智早已超越许多40岁甚至50岁的人。
他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项重任。
于是他把所有的假期时间都花在了各种兼职上。在即将进入高三的时候,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小房子,陪父亲做康复治疗,照顾家人。
他不像很多高三学生那样局限于学习的压力,没有时间沉浸在学习的压抑中。对他来说,学习就像吃一块蛋糕,他可以忘记以前所有的不开心。
(3)埋下一颗小种子
沉浸在学习中,可以忘记自己所处的环境,忘记下一秒他还需要做家务,计划家庭开支。
高三快结束的时候,他没有和同学放肆地庆祝高中的过去,几天几夜没有在家睡觉。而是马不停蹄地走上了打工的道路。
从家乡的小县城到汉中,再到Xi安。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工作的机会,问酒店需要洗碗工还是工地帮工。这对一个18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尤其困难。很多老板不愿意接受18岁以下的劳动力。半个月了,他没找到工作。
每天只能花十块钱,最后却身无分文。找不到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会饿肚子。他饿了不舒服就会找个水龙头喝水,困了就会找个小角落打个盹。
在他连续两天没吃东西快要晕倒的时候,一个大叔给他拿来了一个馒头。他还清楚地记得那馒头的味道,那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它胜过一切美味佳肴。
也是在那个时候,这个大叔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幸运的是,最后他在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从早忙到晚。
好事多磨高考成绩优异的他被湘潭大学伸出了橄榄枝。2003年9月,他成功来到湘潭大学报到。半年后,他又把家人送进了学校。
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10平米的小房子,一家四口住在里面。在大学期间,他就像一个绝望的三郎太。
每天早上做一顿饭,然后去上课。不上课的时候,你可以做兼职,做家教,卖杂志,推销,什么都可以。最多一次可以接七份工作。
在他仅有的空空闲时间里,他还需要帮助弟弟做作业。此外,他还帮父亲找到了一份称职的工作。这短暂的时间对他来说是幸福的。虽然他很累,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风雨过后,一艘小船正在重组,开始新的旅程。
2006年,这是杨怀保第一次走近公众的视野。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电视台等六家单位联合举办“陕西省十大孝亲评选”。
陕西电视台得知他的事迹后,派出记者采访。经过记者的详细采访,大家才真正从这个男生身上体会到所谓的中华传统美德。善良孝顺。他把这种品质变成了一种力量,向前走去。
新时代的青年
2007年2月,不出所料,杨怀保当选为“陕西省十大孝子”。主办方在获奖证书上写道:“生活让他过早成熟,他从一个男孩变成了一个被磨难打不倒的男人。他在贫困中学习,在艰难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很虚弱,但在精神上,他是一个坚强的人。”
2007年9月,杨怀保当选为“全国孝亲敬老模范”,这对他是极大的鼓舞。
同年,他放弃了来自各个企业的橄榄枝,继续他的学术追求。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公费研究生,并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品鉴奖”。
因为我吃过苦,不希望很多人和我一样受苦,落在心里的种子终于发芽了。这时,杨怀保想用自己的双手帮助更多的人。
研究生期间,他就开始筹备自己的公益组织——孝心基金,并于2009年7月正式成立。孝基金刚成立不久,就面临着无资金、无人员、无经验的局面。在这种不知道路在何方的情况下,他只能自己摸索。
他去湖南、陕西、新疆等贫困地区调研第一手资料。走访各行各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到处宣传他们的公益事业,以求更大的发展空。
通过努力,他发展了2万多名青年志愿者,组织了120次公益活动,关爱服务了20307名老人,资助了1356名困难学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20个/[K0/]鸟巢关爱基地。
可以说,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他在公益方面确实为这个社会和人民做了实事,这也是值得人们铭记的。
杨怀保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为我点赞转发,你的每一次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