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微信或推出付费云存储的消息冲上热搜。有人欢迎,有人耸耸肩,觉得没必要。不能忽视的是,评论区还有嘈杂的咒骂声涌入。
9月4日,中国日报宣布独家获悉,微信计划推出聊天记录付费云存储功能。根据这个消息,这项服务可能会采用按年付费的模式,苹果的价格在180元/年,安卓的价格在130元/年。
是否有必要引入这一功能,是否应该收费,价格是否合理,成为网友争论的焦点。
微信作为月活12.5亿的国民APP,早已是国人必备的超级APP。工作、生活、学习等。都被塞进了这个绿岛,随之而来的是聊天记录越积越多。之前用户通过本地存储、截图等云服务进行备份,不同设备之间的迁移依赖于PC作为媒介。万一手机丢失或损坏,他们就白白面临微信空的窘境。
拥有151万粉丝的微博博主@ Tech Vision是支持者之一。他说“很多人还在用128G的手机,小而美的微信总是占几十个G,令人绝望”。在附上的手机截图中,其微信占用内存44.17G,而原游戏大神仅占用11.4G。
也有很多用户表示长期养成了“电子断网”的习惯。想删就删吧。如果重要,保存或者截图。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推出这个支付功能,也不会购买。
另一个声音特别生气。他们诅咒微信贪婪,指责腾讯丑陋,同时怀疑这是不是垄断问题,对他们的数据信息安全表示强烈担忧。
不同的声音开始相互碰撞。在@新浪科技相关新闻的微博评论版块,有用户指责反对者想要“白嫖”,后者则抱怨“有些人因为资本而跪不起”。
因为一个还没上线的功能,引起了一场网络大战。除了微信,估计没有了。
A
从吵杂的骂声中不难总结出几个要点。虽然骂的多,但是都差不多。
网友的“骂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微信对基础功能收费,是“无耻”和“贪婪”;第二,微信还有其他功能被吐槽了很多次,是“有病”;第三,如果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用微信,微信毫无畏惧地“垄断”了我们的日常交流,这是“吃相难看”。
说实话,网友这样吐槽似乎太多太粗糙了。
比如经常提到的“基本功能要收费”的观点,10年前大概还勉强成立,但随着信息越来越多,如今云端存储用户聊天记录已经不是所谓的“基本功能”了。
以经常提到的QQ为例。早在2007年,QQ就推出了聊天记录漫游功能,会员用户可以选择永久漫游。不同的会员级别有不同的漫游号码限制。后来QQ区分了普通会员用户和svip用户。到2015年,永久漫游将成为过去,QQ svip可以享受所有好友2年漫游的特权,而普通会员用户只能漫游30天,非会员用户可以漫游7天。这种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再看“免费”,钉钉支持手机云存储,360天有效,早于截止日期的会自动清理;Soul和微信一样,只支持本地存储,不支持导出或下载。
必须指出的是,上述app的用户量与微信相差甚远。微信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月活跃用户为12.5亿。据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统计,今年7月月活跃用户数为1.66亿,而Soul今年一季度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其月活跃用户仅为3320万。
而面向C端用户的付费云存储服务是如何收费的?
苹果官网显示,iCloud在中国大陆的定价标准为50GB空 6元/月、200GB空 21元/月和2TB空 68元/月,分别对应年收费72元、252元和816元。百度网盘一年收费一次,会员2T空 96元(查询时显示为优惠价,原价120元),svip 5T空房间298元(显示原价360元)。
可见,云存储服务收费是正常现象,免费是特例。
B
还有一些网友开始喷不是因为不满存储聊天记录的付费,而是因为不会用微信。
“我可以不用微信,但我不能让我的领导、同事、父母不用微信……”今年6月,豆瓣著名产瓜团“鹅团”发帖讨论“哪个APP能取代微信”。想逃离微信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开始认为用微信不是因为功能,而是因为大家都在。
正如另一条评论所说:“我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APP能让我50-60岁的亲人熟悉起来。”
微信的功能并不总是尽如人意。今年1月,尽管屡打预防针,微信十周年推出的8.0版本仍然引发争议。
增加状态功能,表情从静态到动态,增加三种视觉全屏表情(扔炸弹,放烟花,庆祝),后台扔未完成的文章等。,一次更新几个变化,是微信少有的大改版。
改版后,微信QQ和功能更改不可行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一方面抱怨微信变得臃肿,另一方面又不满没有添加自己需要的新功能。
图片视频压缩严重,文档定期清理,超过100M的文件无法发送,手机内存消耗越来越多等等。,用户吐槽用户,微信修改微信。
“付费云存储”的消息一出,同样的吐槽再次冲到了前排。说到底,谩骂似乎指向了“付费云存储”,其实更多指向了“李安运存储已经付费了,为什么XXX不做”。与其说是理性的讨论,不如说更像是积累的不满的表达。
换句话说,这些用户对微信的“恨”是存在的,“付费云存储”的新闻成为了一个集中的火点。
然而,点燃不满之火的依然是两个字:薪酬。
C
付费这个词是中国互联网产品和用户的集体痛点。
2012年,微信刚刚实现视频聊天功能,第二年9月,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线。同月,微信宣布注册用户突破2亿。也是在那一年,国内用户对APP付费意愿低的问题凸显出来。
当时中国成为APP Store第二大应用下载市场,占其全球下载量的18%。但在IOS市场,中国的营收仅排在全球第八位,中国平均每次下载的营收仅为0.03美元,是0.28美元的十分之一,甚至是越南的一半。据媒体报道,当时可能有40%的iPhone用户选择了“越狱”。
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国内用户对app的消费意愿逐渐增强,收入贡献和下载量排名逐渐匹配。2016年第四季度,苹果软件商店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超过20亿美元,超过美国和日本两大市场。
现在用户在app中的付费意愿还是有很大提升的空。根据腾讯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其付费率升至9%。一直作为标的的国外流媒体平台Spotify,同年第二季度付费率为46%。
视频平台同样尴尬。根据quest mobile 2019年的数据,爱奇艺和腾讯视频14日留存率分别为58.3%和57.5%,而网飞不付费是看不到的,付费率可以近似视为100%。爱友腾的会员价只有网飞的三分之一左右。当Netflix2021在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17亿美元净利润的时候,爱友腾还在亏损。
即使会员价低,用户也不愿意买,甚至因为一直在改权益,加上“按需预付”等操作,用户恨不得把会员费拿回来。
一方面,改变早年养成的自由冲浪的习惯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用户没有与平台建立信任关系。对于平台推出的付费服务,有的抱怨“太坑”,有的指责“割韭菜”,到处鸡毛。
以前微信很少直接向C端用户收费。付费表情和付费微信官方账号文章都感觉更像是从创作者那里购买,而微信支付手续费,相对分散,体验偏向于“扣除手续费”而非付费服务。
总而言之,只要平台开始收费,一定会引来网友铺天盖地的骂声。平心而论,推出付费云存储服务侮辱微信的网友只有少数。毕竟谁都离不开微信,免费时代早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