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号
电商平台利润提升催生了一批瞄准平台漏洞的“羊毛党”。“羊毛党”是指利用规则漏洞或者研究规则,在规则内获取一些小利益。新用户减、购物返利、满减折扣等电商推广方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然而,最近,两名90后男子因“薅羊毛”被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两人以非法手段骗取了大量“新用户”和“邀新”优惠券。他们用这些“大价值”的优惠券,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大量的实物商品,然后转卖到市场上赚取差价,每笔订单至少赚了30元空。目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浦东新区检察院批准逮捕。
那么在薅羊毛有风险吗?普通用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薅羊毛”吗?对此,湖南省消保委第一律师团成员、北京市中伦文德(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鲁静为我们提供了法律提示。
1。“薅羊毛”违法吗?
律师:“薅羊毛”合法还是非法?作者认为“薅羊毛”本身并不违法。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正常获得羊毛是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体现。而且商家最初的目的是用优惠来吸引消费者,以获得长期的利益,提供的优惠也是设定在自己能够承受的有限范围或金额内。但是“薅羊毛”也有一个隐藏的秘密。一旦“过分”,就可能涉及民事侵权,甚至构成刑事犯罪。所谓“过度”,是指商家基于重大误解或设置错误,仍然大量购买优惠,或者有人利用平台漏洞和技术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甚至形成灰色产业链的情况。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平台有针对新用户的优惠券活动,普通消费者注册新用户参与活动,肯定没问题。平台的初衷是用这种优惠券吸引消费者购物。但如果有人大量购买他人的身份信息或网上购买的手机号,获取新用户注册,然后进行计费交易,非法获利,那么就可能涉嫌犯罪。因此,“薅羊毛”的合法与非法的区别主要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行为方式、获利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是平台漏洞损害了卖家利益。“羊毛党”该不该承担责任?
律师:因平台漏洞导致卖家利益受损的,笔者认为应区分不同情况承担损害结果。
1.如果存在非平台或卖家原因导致的漏洞,如系统故障,消费者无意中发现了漏洞,进行了“薅羊毛”,可以适用《民法通则》第122条关于不当得利的相关规定。不当得利的成立有四个条件:一方获得利益,另一方遭受损失,得失之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收益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平台或者卖家对漏洞没有过错,但是“羊毛党”主观上通过占便宜或者放任获得了实际利益,那么“羊毛党”就应该返还。
法律依据:《民法》第122条:他人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有权要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2.如果平台或卖家对漏洞存在过错,且消费者属于正常购买、合理消费的行为,消费者的权益不应受此限制或排除,可以根据获利范围和金额决定由过错方继续履行或赔偿损失。
依据:《民法典》第57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以“薅羊毛”为职业或营利手段的“羊毛党”利用平台漏洞,以虚假交易、虚构身份等手段非法获利数额较大,可能是诈骗罪;如果利用平台漏洞盗取优惠券、破解程序等方式造成卖家损失,可能构成盗窃罪;如果向他人传授利用制度漏洞牟利的方法,可能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上述情况下,造成的损失当然由羊毛党自己承担。
三。消费者“薅羊毛”的注意事项和提示[S2/]
律师: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不要以为真的有不劳而获的好事,也不要耍小聪明,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要用真实的信息,进行真实的交易,维护良好的交易秩序[/s2/]。当然,在消费时,也要仔细了解卖家的优惠政策或规则。如果卖家利用虚假宣传骗取订单或者拒绝兑现优惠政策等。,导致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消费者必须坚决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本文由湖南省消保委第一律师团成员北京中伦文德(长沙)律师事务所鲁静律师竭诚解答。
来源:红网编辑:李洁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