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万左右的创业项目(小明拿500万创业做老人智能机品牌……)

盈亏平衡点计算模型是产品未来风险的重要控制模型,可以评估产品风险并及时做出策略调整。



最近因为业务需要,在公司做了一个计算产品盈亏平衡点的模板,帮助产品计算初期投资回报的时间点。得到财务同事的认可并导入到开发决策过程中,敢于给大家看。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要用盈亏平衡点来计算投资回报,以及如何使用这个公式。适合营销人员、产品经理、运营人员、创业者。

先说为什么要计算产品/项目的盈亏平衡点。

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投资一个新项目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管理它的风险。

我们需要一个简单实用的模型来衡量投资回报周期,盈亏平衡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般在产品规划中,我们要计算这个产品是否值得公司投资,要花多少钱,多久能收回成本。

盈亏平衡点,其实就是利润刚好为零时,我们需要销售的数量。这里的利润为零,并不是成本价10元,销售价10元,即利润为零,而是一个产品的总利润为零(以下利润指利润总额)。

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把下面的公式分解,让计算更方便。

利润=销售额–成本

销售额=销售价格*销售量,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

售价其实很简单,基本是在产品规划中决定的。

在不成熟的市场,基本上是创新者和吃螃蟹者决定的,但最终是市场需求调节的;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几乎很难偏离供求关系,所以很容易在市场中找到一个标杆产品。

销量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未知数。我们以后再谈。

在成本中,很多人容易混淆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导致逻辑不清。

先说简单的,固定成本,我们应该理解为这个产品的一次性投入成本。比如开发一款手机的R&D成本、模具成本、一次性认证成本等。,生产的产品越多,分配给每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就越多。

可变成本是每生产一件产品必须投入的成本。比如一部手机上的芯片、屏幕等元器件的材料成本,或者生产线工人的人工成本,无论生产多少产品,可变成本都不会下降太多。

比如比较简单。小明创业做老人智能手机品牌公司(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50万创业项目

小明的父亲给了他500万元让他自己创业。小明认为自己平时很喜欢科技行业,每天花四个小时用手机刷Tik Tok,所以选择了手机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

固定成本可能包括手机模具费用、研发费用、试制费用、广告费用、认证费用等。可变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专利费、税费、人工成本、运费成本、渠道成本等。

小明老人手机需要定制开发,开发周期为8个月。小明计划通过网店的流量转化销量。

假设小明的手机成本为1299元,其中固定成本为320万元,制作每部手机的可变成本为1099元。

那么,当总利润为0时,公式为(其中n为产品销售额):

0 = 1,299 x N-(3,200,000 + 1099 x N )

最后算出N = 16,000台,这是小明创业第一次做产品需要达到的盈亏平衡点。卖16000台可以保证收回前期投资的成本。

小明看到这个结果很开心,只有16000台。小明爸爸拍了拍小明的肩膀说,别激动。回到本身边需要多长时间?

这就涉及到销售预测的问题,往往是基于渠道数据加上分析预测。

比如竞争对手一天能关300单左右,也就是一个月卖9000台;小明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和广告费用,但是和那些做的一般的店相比,以他自己的资源做到每天50台还是比较合理的。

注意,这是小明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估算的,也就是小明一个月卖1500台至少要11个月,然后16000台才能卖出去。每个公司需要根据自己的渠道和相关的市场数据形成预测销售模型,比如网站的流量转化率*浏览量,线下店铺的流量*转化率等等。

现在的问题是,开发一个产品需要6个月,销售11个月才能收回成本。小明的500W能坚持17个月吗?

其实前6个月320W的固定成本基本都花完了。真正的问题是剩下的180W能否支撑11个月的销售活动?这就涉及到现金流周转的计算,太复杂了,这里就不进行了。为了简化这个模型,我们假设小承担未来11个月的成本。

【/s2/】那么问题就变成了,6个月开发周期的横向比较可能和同行差不多,但是要11个月才能回本的项目是不是风险很大?

这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横向上,小比较销售类似价格手机的竞争对手的销售效率。纵向来看,小明需要思考的其实是自己公司的长期战略规划。

如果小明认为老年人智能手机市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细分市场,客户忠诚度会远高于大众市场,那么一旦占据了市场领导者的位置,他就有了护城河。那么小明可能认同的策略就是在未来五年内牢牢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他也有自己产品的信息。

那么这11个月的时间在他自己的计划中也是可以忍受的,小明可能会义无反顾的投资,可能会追加投资。

如果小明认为自己的渠道实际上一天卖不了50单,或者担心竞争对手会在他上市后6个月内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导致销量达不到预期,那么小明明智的选择可能就是放弃这个项目。

这里我们发现风险是相对的。

如果公司能够战略性地承担风险,那么预期风险是可控的;如果公司在战略上负担不起,最好的决定就是不投资。

通过计算分析自己的商业模式、竞争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这也是计算盈亏平衡点的意义所在。

最后总结一下,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

利润=(销售价格x销售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当利润为零时,我们需要销售的产品的销售量就是盈亏平衡点。

其中,销售价格需要由市场决定或自己决定(总是体现在最终结果的合理性上),销量需要依靠我们已经掌握的数据模型,固定成本相对容易计算但暗藏玄机,可变成本相对容易接近成熟市场的市场平均水平。

而公式最终算出的平衡点销量数字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结合实际的公司定位、产品策略甚至公司愿景来分析,还是有实际意义的。

#专栏作家#[/s2/]

独思疑思,微信微信官方账号:solothinking,商业创造者,工具匠人,拥有多年技术背景和商业逻辑的伪文清产品狗。

本文由人人作为产品经理原创发布,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