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截至2021年底,我国实施汽车产品召回2423起,涉及缺陷产品9130万件。在过去的五年中,平均每1.6天就发生一次汽车安全召回。显然,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绊脚石。
每年3月,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质量和品控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投诉君为大家准备了一顿维权大餐:2021汽车投诉独家大数据分析。毕竟在这个软文充斥,风起云涌的汽车市场,如此权威的汽车缺陷数据,远胜于那些华丽的广告!
这份榜单依然从新能源投诉、投诉品牌、投诉区域、投诉车型、投诉对象、厂家回复入手,对收到的投诉样本进行分析,全部来自中国汽车消费网投诉平台,时间范围为2021年3月13日至2022年3月12日。在网站后台、邮箱、QQ、微博、微信等大量投诉数据面前。,投诉人整理出有效投诉46447条,每一条都经过车架号、身份证、手机号等多重验证,确保投诉案件的真实可靠。
对新能源的抱怨
投诉和召回激增,新能源成为新的“重灾区”
在时代和车企的“大力支持”下,很多新能源汽车已经面目全非。他们更追求智能终端、第四空房、情感伴侣、智能机器人等等,但车辆质量却渐行渐远。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点事件比比皆是,特斯拉的“车顶维权”、欧拉的“换芯风暴”、极地氪气001的“变色天蓬”等等,不禁让消费者质疑:以国家补贴和牌照政策为基础的新能源汽车质量真的过关了吗?
品牌投诉
自主品牌投诉超过40%。汽车问题成为车企痛点。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市场的认可,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都在快速提升。但尴尬的是,随着基数越来越大,自主品牌的投诉量也在与日俱增,呈现出优势趋势,在本样本中占比超四成,达到41.04%。相比之下,德国和日本的投诉比例略有下降;而韩国和法制继续保持“低迷”,但在这种背景下,汽车市场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吗?
地区投诉
广东今年继续“夺冠”,江苏、浙江、河南紧随其后。
从投诉区域来看,广东省依然是投诉量最多的省份,有效投诉4970件,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其次是江苏、山东、浙江、河南。这些省份作为中国汽车销售大省,终究难以改变“销售大省就是投诉大省”的现状。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消费者投诉普遍较少,尤其是西藏地区,有效投诉只有42起,可见不同省份的消费者在维权意识上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车型投诉
轿车/SUV平分秋色。紧凑型车是“主力”
从车型的投诉比例不难看出,随着国内SUV市场的降温,SUV的投诉量也在减少,整体和轿车的差距越来越小。其中,自主紧凑型SUV和合资紧凑型轿车依然是“大头”。但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不温不火的MPV市场明显回暖,众多厂商纷纷进入这一细分市场,“良莠不齐”的质量也让MPV的投诉明显增多,消费者买车前需要敏锐的判断力!
投诉人
发动机质量成隐患,电器问题“爆发”
不出所料,发动机再次成为投诉最多的对象。目前投诉已经达到总量的30%,比去年增加了5%,这方面一定要重视。其中,发动机异响、漏油、烧油投诉较多,很多都是品牌之前遗留的问题。业主要解决真的很遥远,所以投诉量居高不下也是“情理之中”。另外,电气设备的问题明显增多,涉及通信模块软件和电池控制单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安全,值得厂家重视!
制造商回应
越来越重视消费者投诉,部分车企的回复率达到95%
据中国汽车消费网统计,与前几年相比,车企越来越重视消费者的投诉。去年有100多家车企受理了我们发出的投诉,其中回复总数达到32695条,占总投诉量的70.39%,上汽大众、长安福特、东风小康等车企回复率达到95%。虽然厂商的回复率不等于实际结算率,但是回复率高代表厂商水平高。
摘要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再加上不良厂商的推卸责任,消费者维权更是难上加难。另外,毕竟315晚会一年只有一次,大部分消费者的问题很难解决,所以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权利,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尽量选择投诉,也许就因为你的投诉,这些问题车就可以直接召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