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百万粉丝也能收到广告!
近日,Tik Tok星图推出了“按播放量结算”的广告新模式,瞄准拥有10万-100万粉丝的腰尾人才。
达人的收入将由底价和播放量共同决定。任务完成后,客户在视频发布后14天内按照有效播放量付费。
根据播放量效果结算,向腰尾专家和广告主发出了一个很好的信号:专家可以获得更多的投放机会,广告主也可以检测广告投放的实际效果...
而这种新的广告方式或许也反映了Tik Tok的广告焦虑。
星图新玩法:按效果付费
面对腰尾人才,Tik Tok星图推出了新的广告方式:广告主可以按照视频播放量来结算,而不是以粉丝数来论英雄。
9月17日,Tik Tok达人告诉姑娘,她收到了Tik Tok站“星图助手”的私信,称“已经为你开通了播放量付费模式”。
消息称,为了让达人接到更多的订单,平台为达人开通了“播放量付费”的任务模式,将按照视频的有效播放量进行结算。
不过也提到了天赋可以在地图平台取消这个模式。可以看出,这种新模式只是在结算方式上给了达人多一种选择,但并不是强制性的。
据田姑娘说,新模式只是逐步开放给拥有10W-100W粉丝的人,而拥有100W以上粉丝的人还没有开放。所以可以认为这个功能目前是针对腰尾天赋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的结算方式不同于以往需要有人设定报价的要求。而是按照“底价+14天内有效播放价格* 1万次/1万次”的规则进行结算。
达人接单时,平台会给出一个任务预估量,这个预估量是基于客户给出的视频底价、一万播放价格和达人预估有效播放量的参考量,而不是最终的营收。
首先,底价是客户提供的价格,意味着达人发布视频后肯定会拿到的费用;10000次播放的价格也是客户提供的。
妹子随机点开一个达人的主页,我们可以看到达人主页上更新了两条数据:一条是根据账号之前的内容和任务作品的数据推断出的任务的预期播放量;另一个是预期CPM,即根据账户预期播放量和当前报价计算出的千次播放的成本预估。
这两个数据作为参考,为客户制定底价和一万部戏的价格。
其次,客户需要预先支付一笔费用。任务完成后,客户在视频发布后14天内按照有效播放量付费。
如果视频播放量没有达到估计值,费用的未支出金额将返回到客户的帐户余额。
如果达到预估值,则不需要额外付费,最高费用为预估费用。
所以可以发现,这种付费方式基本取决于播放量:播放量越高,人才收入越高。
但播放量的标准是排除DOU+流量后获得的视频自然被系统推荐的播放量。
此外,采用“按播放付费”方式的广告主需要支付10%的平台服务费,而之前下单只需支付5%的服务费。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主投放广告有了新的选择,也可以让投放更好地匹配效果,不会觉得“钱打了水漂”;另一方面,平台可以在不亏损的情况下稳定盈利,可以通过聚焦腰尾人才进一步拓展人才的广告市场。
接单情况如何?
目前这种按播放量付费的方式只有人才端有,广告主还在灰度测试中。
毫无疑问,这个新的广告付费消息对腰尾专家来说是个好消息。
之前Tik Tok的人才广告是“一口价”的结算模式,更多的是以粉丝数量为依据,价格由人才和机构决定,广告主没有商量的余地。
所以,如果广告主花高价投放头部人才,即使最后播放效果不好,钱也已经花出去收不回来了,只能自认倒霉。
即便如此,广告主追逐巨大的流量,想利用达人的影响力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拓宽消费市场,所以还是偏爱头部和中部的达人。
毕竟粉丝数越高,流量越高。
然而,拥有数千万粉丝的头部专家开出高价,即便是预算足够的广告主也需要三思,而预算不足的广告主则不得不望而却步。
之前田姑娘咨询了一些MCN机构,了解到,“其实整个推广市场都不喜欢找太多粉丝,因为成本太高,性价比不高。”
那么,Tik Tok头部天赋的排序情况如何呢?
根据星图提供的数据,田姑娘统计了Tik Tok前20名粉丝收到的订单: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排名前20的人才中,只有冗余和毛毛姐妹获得了大量订单,但不到50,部分人才获得了0订单,大部分人才获得了10到25之间的奇数订单。
这种情况下,头部专家价格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不同广告主的需求,性价比不高。
同时,之前广告主只能根据达人的粉丝数量来选择达人,很难检测到广告的实际效果。
因此,尽管Tik Tok很大,但接受专家订单的情况并不理想。
现在Tik Tok星图新推出的基于播放量的结算模式,可以说平台是真正站在广告主和腰尾专家的角度考虑的。
新模式的影响是什么?
一方面,广告主拥有“定价权”。
广告主根据播放量选择结算的方式,可以根据专家预测的播放量来预估广告的效果,可以对实际的广告效果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人才的综合情况,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人才,以达到效果最大化。
某品牌广告人告诉姑娘,“头部天赋太贵,效果不能保证。其实腰尾人才的投放效果还是很可观的,只是需要找到一致的调性,这样宣传效果会更好。”
另一方面,腰尾专家也可以在广告市场“分一杯羹”。
对于达人,尤其是腰尾的,可以增加被穿上的机会,实现变现,在竞争激烈的短视频行业生存。
一个90多万人才的Tik Tok粉丝说:“这个账号本来是不打算用的,因为提现太难了,收不到广告。但是这个消息出来之后,你还是可以再试试。毕竟,你可能很快就会收到广告。"
此外,按照实际播放量结算营收,向腰尾的内容制作方释放了一个利好信号:达人需要制作优质内容来保证视频播放量,这对达人在内容创作上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好的内容自然会获得更多的播放量,进而获得更多的收入,反之亦然。这种模式其实也是在要求人才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激发自己的内容创作。
不同于以往的价格形式,新模式不仅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广告主的需求,增加腰部人才的变现,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平台的营销生态。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星图此次推出的按播放量结算的新方式,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Tik Tok的广告焦虑。
“顶级专家的订单很少,效果无法保证。为了留住广告客户,Tik Tok的广告模式也需要创新。”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据媒体报道,Tik Tok 5月份的收入达到约30亿人民币,其中广告收入约26亿人民币。
据界面援引内部人士透露, Tik Tok今年的营收目标是500亿元,主要收入来源是信息流广告。
可见Tik Tok的税收压力不小。
不过由于这个功能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暂时看不到效果。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播放量定价可能会出现“刷量”的情况,平台需要加强管控。
但无论如何,这都是短视频人才广告的一次新尝试。至于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