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是健身行业加速发展的十年,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很多人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阻碍了行业前进的脚步。但另一方面,疫情也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
疫情下教练收入断崖式下跌,引起对职业抗风险能力的思考。现在来看疫情对于健身教练的影响,不仅是冲击,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职业化提速。
虽然健身教练是门职业,却是缺失职业化的。但如今,健身教练职业化趋势,已经全面到来。首先能看到的,是教练职业上升渠道与发展方向呈现出多元化。
在此,关于健身教练职业的发展,我们不妨可以参考国外健身教练的职业发展方向。教练的职业选择空间广阔,因为应用范围其实不小。
垂直领域的专业教练
当积累了更多的技能和经验后,教练有了更多的机会挖掘新的兴趣和专业领域。像科技一样,健身理论和训练体系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教练可以通过参加专业课程、考取专业证书来获得更多的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获得更高的薪水。事实上,凭借专业层面的积累,已经能在收入层面换来更好的从业现状。
▼ 康复教练
这里的康复教练不等同于物理理疗师。美国四大健身协会就明确规范,教练「不可给予医学治疗建议,不能以矫正为目的触碰用户」。强调「医学治疗」的理疗师和「体能强健」的教练,两者的职业范畴泾渭分明。
然而在人们对于矫正体态、改善疼痛的需求下,高水平的康复型、体医结合教练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人才。
尽管物理治疗的治疗和健身教学的训练不属于同一范畴,但健身教练仍可以通过系统学习相关理论成为侧重物理治疗的康复教练。而国内的「体医结合」政策倡议将成为很好的助推力。
▼ 培训师
相比管理向,专注训练技术,享受分享专业知识的乐趣仍然是大部分教练在未来发展中所追求的。培训师一直是很多教练的职业追求甚至是梦想。
当培训师可以大大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提升职业成就感,影响更多的人,以及更多与他人的连接和获得更多的机会。
健身教练成长成为培训师,这对教练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培训师的前提,首先是先成为一名好教练。形象好、练得好、教得好、自律+激励用户,这是成为培训师的底层能力。
除此之外,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动作实践,以及更高的演示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师要具备比教练更多的专业储备,成为一名专业的培训师,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储备与较强的整合能力。
明星教练
▼ 健身博主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健身训练者来说,他们已经有了稳定的健身频率并且了解了基础的动作要领,但是仍然需要一个专业的健身教练来指导他们的训练计划,帮助他们进行调整和完善。
欧美健身业态中,健身教练和运动员会建立自己的网站发布录制的健身计划视频,或者提供更加私人定制化的训练和饮食计划给购买定制服务的会员。
其职业形态兼具教练和网络博主,强壮的肌肉,标准的身材是他们最好的广告,能为他们持续带来客户。
比如澳大利亚健身模特和运动员Steve Kris就是成功从运动员转型为健身运动员和博主的例子,他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对较短的健身视频,引流社交媒体上的粉丝,购买定制健身计划。
火遍全球的魔鬼网红健身博主帕梅拉,今年在国内爆火,给更多的健身教练提供了不错的发展思路。和健身品牌、健身教练一样,健身网红也是整个行业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
目前国内的健身KOL数量已经赶不上健身健康行业的高速发展速度。健身健康类KOL在未来会越来越有价值,专业化、细分化的趋势也会逐步到来。
而国内的健身网红市场虽然才刚刚起步不久,但是也已经涌现了像:嘟嘟叔叔的PER3ENT,薄荷APP旗下的薄荷不正经,健香蕉,上海的DiNingFit和S PRODUCTION,北京的壹健影视等MCN机构(自媒体经纪公司)。
▼ 健身品牌大使
lululemon的成功证明了构建建设社区的重要性。这其中有对「社区大使」的迫切需求,而健身教练有很大机会成为这一角色。
通过社群来增加用户粘度的品牌不止lululemon一个品牌,近年来许多运动品牌都推出了大使计划让品牌更好地落地。
该类项目对于大使本身来说,不仅能认识到健身领域的伙伴,还能接触到更多的健身、运动类公司,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
而大使不单是要将健身作为自己的工作,而需要真正将健康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使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去。
▼ 在线课程产品经理
谈到过去的2020年健身消费趋势,就不得不提基于线上的健身设备和课程。成熟的欧美产品如Peloton、Mirror、Tonal,国内本土产品如Keep、Fiture,不仅吸引了大众的目光,也受到投资者关注。
线上健身产品的核心价值并不是设备,而是创造课程体验的教练。
比如对于Peloton来说,过去一年的员工数增长了77%,其中相当一部分岗位是内容工程师,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线课程产品经理。
在相关职位的职责和资质要求中,要求候选人不仅需要对力量训练有深刻了解,还需要具备编排课程、挑选背景音乐、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以及运用社交媒体进行营销推广的能力。
自由教练
▼ 健身房自由教练
自由私教通常与客户直接建立契约关系,提供独立的健身指导服务,甚至被国内健身房称为「黑私教」。
国内自由私教的供给和需求,都在增长。更愿意与健身房合作「私教生意」,并月付数千元场地费的自由私教不是个例,甚至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也已成为自由教练的获客新渠道。
虽然杜绝非健身房教练私自在场馆进行商业健身的事件屡见不鲜,但也有很多健身房和工作室欢迎自由私教在低峰期进行授课,以此换来一部分课程收入。
比如上海的巴西柔术场馆内,自由私教开拓的精品小团课。美国的Anytime Fitness,中国香港的RAW也对自由教练收取课程租金。
而国内目前已有多家24小时健身房,提供自由私教职位。乐刻和英国的Everyone Active更是开发了为自由私教提供接触会员的平台。
▼ 室外健身训练营教练
针对喜欢在户外环境、或是不想支付健身房费用的健身爱好者,自由私教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设施提供户外一对一健身课程或小团课。
公园、体育场甚至是河滨道路都可以成为训练营的天然健身房,团体户外运动的热烈气氛也能成为免费的宣传广告。
在由于新冠疫情,健身房全部强制关闭期间,纽约的中央公园和哈德逊绿地便成了健身教练的健身房替代品。而在平时,只要天气晴朗,各个公园里就不乏团体课程举行。
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的FitFam是一个由健身爱好者发起的户外健身组织,每天都有志愿者教练在早晨或傍晚带领参与者在户外进行团课和跑步训练。
▼ 企业健身服务教练
健康和健身福利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吸引人才的重点。其中有教练职业价值的体现。
大型企业会每个月给员工发放健身津贴或者开辟一块公共区域,雇佣健身教练来公司定期举办健身课程、提供健身相关的讲座,以降低员工患病风险,减少旷工,从而提高生产力。
在美国,有专门的公司为企业提供健身方案,如Advanced Wellness Systems、Concentra、Wellness Corporate Solutions 等等。
在国内,2018年蚂蚁金服就和乐刻合作,办公楼下的健身Z空间里为员工提供健身课程的合作。企业健身管理公司思麦森更是专攻企业员工健身管理,为腾讯、英特尔、网易等企业提供定制团体健身服务。
▼ 上门服务教练
伴随疫情到来,国外教练开始采用「专场上课的方式」给客户上门送课来避免收入的下降。
这种模式在国内也并不罕见,微信搜索「上门私教」便能发现很多私人教练开设公众号来提供上门私教服务。
在欧美这种模式更早开始流行,像定制健身服务网站Type A Training和 GYMGUYZ,就在网站中提供了课程时长、节数和教练的选择,客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日程制定计划。达成协议后,教练会按照客户的需求携带设备上门指导。
大众健康教练
▼ 身心健康顾问
身心健康顾问个体整体的健康状况,在综合评估客户生活质量,包括日常生活、职业、压力、家庭环境、饮食及健身水平等因素后,顾问会帮助客户设置减重、提升活力、管理情绪等健康目标。
在和数十名健身爱好者对话后我们发现,他们当中有些人健身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塑造美丽的形体,而是为了释放压力。运动后的啡肽效应确实会舒缓压力,但根本还是要解决精神的郁结。
倡导工作生活平衡的国外,专门有身心健康顾问提供舒缓压力、指导饮食、监督运动的服务,国内这一领域鲜有人涉足。
比如由ACSM认证教练Iris和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Grace成立的Confidant Wellness是为数不多的提供身心健康咨询的顾问团队。相比于私教帮助客户打造更有力或柔韧的肌肉,身心健康顾问更侧重长期、可持续的生活状态的平衡和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