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成交额在哪里看(5403亿!天猫双十一GMV有了)

作者:杨贺

5403亿

2021年天猫双十一累计成交额是固定的。

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双十一都有“数字魅力”。大家都盯着阿里巴巴的大屏幕,关注着跳动的营业额。

200万,9.36亿,52亿,191亿,350亿,571亿,912亿,1207亿,1682亿,2135亿,2681亿。从2009年到2019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再创新高。2020年,这个数字,lost,从一天狂欢变成了11天促销,让最终4982亿的成交额少了几分惊心动魄。

今年,天猫首次“放弃”了在大屏幕上展示双十一成交额的动作,让电商商家在感叹的同时,也默默接受了它的合理性。然而,11月11日24点刚过,天猫依然送来了今年双十一的最终成交额记录。

的确,经过13年双11的改变,数字的提升已经不重要了,就像天猫副总裁垂雪在双十一发布会上说的:我们更应该关注增长的质量,以及长期的社会价值。

或许,双十一的意义从此淡化或改变,但无论如何,双十一的历史地位值得我们进行阶段性总结。回顾过去十年,我们把双十一历年的情况提炼如下:

2009

双十一横空诞生了。这个由淘宝发起的电子商务倡议。com以“五折”、“七折”的价格让消费者感受到了薅羊毛的快感,也开始在商家心中“种草”。

今年只有27家商家参战,双十一当天淘宝成交额5200万

2010年

淘宝商城不叫天猫,光棍节不叫双十一。然而,从9.36亿元的单日成交额开始,天天赌一年业绩的速主

今年双11,有两家店铺营业额突破2000万(分别是家纺品牌博洋家纺和男装品牌杰克琼斯),11家店铺突破1000万,20家店铺突破500万,181家店铺突破100万。在淘宝上成长起来的“淘品牌”总成交额过亿,其中有28个超过百万。9.36亿的日营业额是当时中国百货公司最高日营业额的7.8倍。

2011

淘宝成交额

便宜的商品比便宜的恋人更靠谱?2011年11月11日这个“光棍节”,更多的电商试图向人们证明这个想法:凡客、当当、JD.COM都打出了双十一。这个时候,双十一不仅是天猫的时代,也是电商巨头碰撞。

今年双11,淘宝商城成交额超过33.6亿,淘宝和淘宝商城总成交额超过52亿

2012

今年双十一以191亿的成交额结束。这个再次震惊零售行业的数字,成功挑战了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彻底击碎了大家对天猫营销能力的质疑。建设性与破坏性在新旧两股力量的对抗中并存。

强势的线下传统品牌在线上依然占据绝对优势,甚至完全下沉淘品牌。天猫单店销售额排名前十,传统零售领域的霸主占据9席,包括杰克琼斯、骆驼、罗莱、全友、迪信通、GXG、海尔、水星、富安娜等。很少有网络品牌依靠独特的互联网基因杀出一条血路。从天猫销售额前三品类的排名可以看出,女装和化妆品是淘品牌唯一能守住的阵地,其余都被传统品牌占据。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品牌商对电商市场格局的确立:强者恒强。

2013

天猫双十一成交额飙升至350亿。很神奇,很神奇,很颠覆。它还展示了“怪物”的侧面,同时无数的光圈遮住了它的头部。个体企业开始觉醒。号召双十一就像一幅华丽的刺绣。不能只看它的正面,还要看它背后杂乱的针脚。

对于很多沉迷的商家来说,为了打双11,前前后后用光一个月的资源值得吗?疯狂打折卖得多,但也伤害了自己的品牌(尤其是互联网品牌)。性价比高吗?除了平台一天赚二三十亿,其他的都在笑什么?双十一彻底把淘宝和天猫练成一个营销场。还有谁有能力做出好的产品?只听说双十一卖了350亿。谁看到背后的库存害死了多少人?

2014

又是一年疯狂双十一,天猫终于以571亿的成交额落下帷幕。数字继续攀升,但越来越多的商家感到害怕。盛宴过后,必然是一片狼藉。消费市场最终回归理性商业的本质——产品和服务,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巅峰过后,只有下跌?当双十一越来越像春晚,商家和平台该如何玩出新花样?

2015

912亿元!天猫双十一成交额再创新高。一个事实是,随着天猫流量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显现,中小商家未来的增长受到极大限制空。

今年,正在经历七年之痒的双十一被判七宗罪:贪婪刺激消费泡沫;价格武器,杀鸡取卵;扰乱资源正常配置的市场监管;资金使用效率极低;电商人的黑暗日子;一个人受益,世界跟着他跑;假刷,全民狂欢。

2016年

娱乐至死是今年双11的基调。最终成交1207亿,背后埋葬了多少“跑兵”。一个关键的信息是,在今年双十一的Top榜单中,只有韩都衣舍是从阿里巴巴起家的互联网品牌。

在品牌洗牌、争夺席位和份额的阶段,阿里巴巴为所有需要不断玩升级游戏的商家制造了一个“逃生门”。冲过去就是得天下,不会被冲过去或者被淘汰或者改变路线。那么,进入新战局继续战斗的商人们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

2017年

天猫双11 1682亿的成交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兴奋,更多的是无感甚至质疑——透支促销,高成交额水分,何时才能消停?

不可否认,一年又一年的双十一,在不断变化却又瞬息万变。万物出生,万物觉醒。电商成了遍地麦田,新零售也是欣欣向荣的嫩芽,新场景层出不穷。强调战略重点的企业家言论是合理的,是有气质的,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但本质上,电子商务从未走远,相反,它正在加速渗透,加速整合新的技术应用,加速进化,以创造新的商业生态。

2018年

今年天猫双十一以2135亿的成交额落幕。当平台上的企业业绩增长开始放缓时,每个人都在向外看:首先,看看哪些新机会可以带来第二条增长曲线;第二,看外部经营环境是否不景气。

但如果过于注重向外看,就容易被形势误导,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成长。只有看你的战略是否坚定,品牌是否太硬,营销手法是否足够创新,迎接风暴的姿态是否优雅,也许你就能在平台经济垄断环境下再长出一条腿。

有生命力比生命本身更牛逼。那些抓住机会刷新认知的勇士,一定能向后成长

2019

天猫双十一最终成交额定格在2684亿元。今年双十一的聚光灯打在了新流量、新国货、新增长上。

直播,网络名人,成为新的流量,闯入双十一。国货和国势造成了消费狂潮。Aauto Quicker、Tik Tok、小程序和社交电商有望成为新的增长变量。同时,这也是中国新消费时代的开始。新的消费品牌大量涌现,一个接一个,细分品类。

2020年

4982亿的天文数字不再是单日成交额,而是11月1日到11月11日11天的记录。今年新消费品牌全面爆发,直播占据了C位。但是,困扰商人的是,参与双11是一种“政治正确”,错过双11就会有经营风险。战线越拉越长的“双十一”,让商家透支太多,以至于忽略了利润、营业额、复购等真正值得追求的指标。

两个世界的“不确定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和紧张的中美关系——已经改变了太多。生活服务业关店潮,实体零售大规模亏损,生活电商“不稳定”爆发,传统企业数字化加速,供应链企业资金困难,社交电商集体承压等。

一个终极问题是:你如何穿越这个循环,为来自黑暗隧道的企业找到确定性?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