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闭转账功能(微信个人收款码禁止商用,尽快更换)

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扫码支付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购物习惯。


任何与之相关的麻烦都会成为密切关注的焦点。





昨天,“微信支付宝付款码不会用于业务收款”的话题冲上热搜。


很多网友看到这个消息都很震惊。什么?以后就不能扫码支付了吗?你要回到带来改变的旧时代吗?


当然不是。


微博随即撤下相关热搜,央行也出面辟谣。





直到那时,大家才意识到这是一场误会。


央行表示,新规并未完全禁止支付码的商业使用,只是个人支付条码不能用于业务收款,消费者日常使用二维码的支付体验不受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要规范催收码的使用,个人归个人,企业归企业。


众所周知,微信和支付宝的支付码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商家专用收款码,只在店铺身份验证时发放,主要用于店铺收款。





另一个是个人资金交易的个人收款码,在微信上打开“代收代付”——“二维码收款”就可以看到。





个人收款码本来是一个很方便的功能,可以支持远程扫码支付。


举个例子,如果小果平时想下楼买个煎饼果子,就通过老板的收款码转账,提前“预定”一个煎饼果子,然后穿上衣服,悠闲地下楼去拿,岂不是很美?



无奈的是,这个实用功能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成为了“洗钱”的工具。





据小果介绍,不法分子会利用很多个人收款码,通过扫码转账的方式,将不明资金转移到无数不相关的个人账户,从而完成洗钱。


这次央行政策打击的主要目标就是这些黑灰产洗钱的违法犯罪行为。





当然,网友如此关注这个话题,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担心一些小商贩的经营问题。


比如那些在街边摆摊卖水果和烤面筋的商贩。


其实在这一点上是有明确政策的。





根据央行政策,使用“码卡”或打印打包二维码的商户,需要向催收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提出申请。)转换成商业托收代码。


这种收款码应该参照特约商户管理,微信、支付宝等服务机构应该向其提供商户收款码,提高个体经营者的收单服务质量。


微信没有转账功能是怎么回事




总之,这次支付码的变化对我们普通用户影响不大,日常支付体验不会受到影响。


新规主要是为了解决“个人静态采集条码”采集安全性低,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问题。





根据央行规定,这一政策将于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变更后的标准相关部门还在研究中,相信有需求的商家会更顺利地转换成商业二维码。


想了解更多苹果设备的使用知识和技巧,咨询保修事宜,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cxkj-001(果粉俱乐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