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微信支付最近消失了,变成了一种服务。
近日,央行一条关于“个人微信和支付宝收款码不能用于业务收款”的新规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从2022年3月起,个人收款代码将不再用于商业收款
有人说“以后购物不能扫码支付吗?”“我们会回到现金时代吗?”
边肖查阅了相关政策,在这里告诉大家,不用担心,以后还是可以手机扫码的!
新规只是规范了商家的行为,对消费者扫码支付没有影响。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商家提供微信和支付宝的业务二维码,但是以后不能使用个人二维码收取业务单据。
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正常的扫码支付或者收款都没有影响。
个人收款代码不会用于操作收款
事实上,“个人收款码”的广泛使用,有效满足了大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提高了小微经济、小摊经济的资金收付效率。
那么,央行为什么要出台新规对此进行规范呢?
“虽然个人收款码方便小企业,但也有一些空子码容易被利用,比如网络赌博、诈骗等。
同时,也可能被一些商家用来从事偷税漏税等违法活动。所以央行的出发点是好的,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很多业内人士都这么认为。
使用个人代码支付的背后存在大量的税务风险。
增值税风险
1.三流不一致的风险:
三流不一致就是资金流、发票流、货物流不统一。因为税务局在查发票的时候,要看证据链,对比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向和货物流向是否与发票一致,从而判断交易是否真实。现在将增加合同流程,即要求四个流程一致。流向不一致的发票很可能被认定为虚开发票。
2.不能作为投入扣除的风险:
通过微信转账支付可能会导致账本不透明,业务交易流向不清晰。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信息需要填写完整,通过微信交易,对方无法准确填写发票上的银行账户信息,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导致无法抵扣进项,增加增值税应纳税额。
3.未及时申报收入的风险:
当通过微信转账收取的增值税销售金额容易与个人消费记录混淆,导致微信收款收入中的部分增值税无法申报,存在偷税漏税风险。
企业所得税风险
如果收取销售货款,没有及时上报偷税风险,微信转账无法取得抵扣凭证,无法税前扣除,企业所得税就会增加,还可能漏缴企业所得税,造成税务稽查风险极大。
个人所得税风险
通过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员工工资,存在漏缴或故意逃税的风险。同时,微信和支付宝发红包要注意个税的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来确定是否缴纳个税,如何缴纳个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