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如何取消订单匿名(拼多多扒出员工的脉脉匿名消息,这波操作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估计很多网友还没从拼多多员工猝死的消息中恢复过来。谁知,短短一周时间,拼多多接连出事。。。


而每条新闻的背后都是一场悲剧


就在昨晚,杜彪军从各大社交平台看到了这个ID为王太旭的拼多多前技术开发工程师。他用一段视频讲述了自己在拼多多短短30分钟内被HR约见赶出公司的奇妙经历。




好家伙,一觉醒来,这个视频光微博就已经有近30万人转发了。


按照惯例,先简单说一下王太虚被赶出品多多的整个经历。事情要从王太虚在脉脉上发布的一条匿名动态说起:


1月7日,王太旭看到公司门口停着一辆救护车,随后一名男同事被送上救护车。


于是他用手机拍了张照片,并写下了文字“第二个品多多猛士倒下了”,匿名发布在了亲切的“值日演讲”社区。




这个匿名的脉搏运动迅速在网上引起了大量关注,同时也引来了拼多多HR的采访。。


1月8日,王太旭接受了两位HR和两位直属主管的面试。HR拍了这张匿名照片,问是不是他发的。


王太旭承认后,用“这句话违反员工纪律制度,公开发布危害公司的言论。”,王太虚直接被免职。。。


被公司辞退后,王太旭在网上发布了一些“工作经验”和在拼多多的这段经历。


很快拼多多通过第三方媒体回应了此事。


大概意思是:王太虚不仅发了“救护照”,还贴在了他的脉搏上& # 34;“我要XX死”“我已经复活了XX的骨灰”等极端言论。




相信细心的朋友也发现了,整件事和这个匿名职场软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脉脉:为什么一个员工的匿名言论会在短短一天内被拼多多HR精准定位?


甚至在拼多多的回应中,还找出了今年10月至12月王太旭对拼多多的所有负面评价。




无论如何,我要品多多在2020年10月22日死去。


你一个前员工发给我的?2020年10月22日


?我现在心情不好。当我知道身边有人拿2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努力。我怎么能得到这么多?我努力加了一点碱。妈的,2020年11月16日


坚持自律=被洗脑努力。明白了。2020年12月8日

拼多多回应截图


这个不明不白的钟摆就是平时那种粗眼的“匿名”封面,转手就把用户的信息给卖了?


品多多的单手回复能让脉搏焦虑


马上发微博澄清:脉脉本身没有泄露客户信息。




如果排除软件本身隐私泄露的嫌疑,拼多多在脉脉上定位员工匿名评论的途径还是很多的。我们不妨根据他的回答大胆推理。


当然,声明一下:以下内容纯属推断。如果有相似之处,那真是太巧了。


老朋友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一张普通的照片能泄露你隐私的地方太多了。


以王太虚在脉脉上发布的这张“救护地图”为例。上面明确标注了上映时间,只要利用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就能分析出这张照片的拍摄角度。




我们有了时间和地点,然后只需要查看公司大厅的监控,就可以大致确认出现在这个时间段的员工。


至于品多多是如何准确定位王太虚的,他们在回复里已经明确写了寻找“内鬼”的方法:问问路过拍摄地点的同事。




在锁定了“内奸”是谁之后,拼多多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匿名用户”之前在拼多多上发表的所有评论挖掘出来。


其实说白了,其实很简单。陌陌的匿名“求职谈”板块并不是完全匿名的。每个匿名用户后面都有一个唯一的ID,每个人都能看到。


朋友可以在话里点击用户ID查看。




那么,朋友们可以仔细看看这个拼多多的回应截图。这张截图很像爬虫抓取脉搏数据后整理出来的一张截图。




那为什么拼多多能在短短几天内从海量数据中准确找到这个ID发布的所有评论?


差评师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句话:每隔几天,品多多就会爬脉获取关于品多多的负面评价,并保留下来。


有了这些数据和唯一ID,就很容易找到他在脉脉上发表的“极端言论”。


拼多多如何取消订单

以上是根据拼多多的回复,差评师最有可能推理出来的方式之一。


其实拼多多在匿名社区里精准定位一个员工有很多种可能,比如通过公司内部网络。


当你连上公司的WiFi,其实你在网上浏览的信息都会留下记录。朋友们应该听说过一个叫硬件防火墙的东西。


它与宽带路由器相连,主要作用是过滤掉网络上的一些信息,但它还有一些“特殊功能”:它可以主动收集一些信息。




比如员工通过WiFi发送的一些信息,比如聊天信息,会被记录在防火墙上。


所以网上还有另外一种说法,SSL安全证书在Android客户端不会验证。公司很容易搞一波“中间人攻击”,让你落袋为安。。。


想知道这段时间谁用了,只需要调取防火墙里的拦截记录。


这种行为还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员工在线行为管理


以上是另一种猜测。




这两种行为是凭借你所剩无几的技术知识,排除了出卖用户信息的可能性后,两种可能性较大的方法。


如果小伙伴们有什么“独特”的监控行为,也可以在留言区大胆假设,谨慎推理。


其实互联网大公司监控员工上网行为很正常。毕竟一个互联网公司内部有很多机密信息。如果员工泄露出去,一个公司的损失不可估量。


而且很多企业确实不能容忍一些员工在公众平台上诋毁自己的企业形象,所以一般很多企业都会对员工的评论有一些适当的要求。


但是,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这些“大厂”监控员工上网的权限越来越高,来自企业的这种行为无法受到法律的限制。


拼多多解雇员工的原因是:违反员工手册,发表极端言论。




这个“极端言论”很微妙。


这个王*用脏话喷自己老板,可以是极端言论,作为圈内人抖点企业黑料也是极端言论。说实话,我觉得前者和后者比起来不值一提,但是。。。


员工手册怎么写,极端言论怎么定义,话语权在拼多多手里,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员工说了算。


但劳动合同的解除是一个法律程序,由他人借助内部监控手段和内部言语界定来处理。。。


你说不出这个节目有什么问题,但总觉得不地道。劳动者没有发言权


科技的进步本身就是工具的不断升级迭代,本身没有对错。我们只能根据这件事整个过程中的一点点信息进行大胆的猜测。


但面对这段时间接连出现的问题,拼多多并没有给出正面的解决方案,而是加大了对员工上网行为的管理。这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