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问卷调查赚钱透露私人信息吗(【说案】“爬虫”窃取个人信息,从“暗网”坠入法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这些电话可以准确地告诉我们你的姓名、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这些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原来,别有用心的人会通过“爬虫”软件窃取生活中不经意填入的个人信息,并在“暗网”上出售。


案例回顾

陈某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该公司与一家知名网贷公司有业务合作。2020年,由于疫情收入下降,陈某产生了出售公司客户个人信息赚钱的想法,并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好友吴某。吴某声称,他认识他的朋友,知道“暗网”,他可以把他的客户的个人信息放到“暗网”上出售,他们一拍即合。



两人商量以2600元的价格从某电商网站购买爬虫软件,对方提供技术服务。陈某将工作中获得的系统动态密钥发给对方,编写爬虫程序,在系统中快速爬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通过使用爬虫软件,通过远程控制电脑,吴某把个人信息放到了“暗网”上。两人通过“爬虫”软件,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0万余条,并在“暗网”上以1万余元的价格出售。

因陈某、吴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院分别判处其三年至三年三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什么是“爬虫”?


所谓“爬虫”,就是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用户熟悉的各种搜索引擎都是爬虫技术的一种。爬虫本身是一种“中性技术”,这也是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数据资源的流通和共享。而擅自使用网络爬虫技术抓取个人信息,不仅侵犯了个人信息权益,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什么是“暗网”


所谓“暗网”,指的是隐藏的网络。普通网民无法通过常规手段访问,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软件、配置或授权才能登录。“暗网”最大的特点是加密后普通浏览器和搜索引擎无法进入,经常使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逐渐成为犯罪的摇篮。

“暗网”虽然具有匿名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但毕竟不是法外之地。对利用“暗网”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必须依法严惩。




提醒检察官


自由活动很棘手。谨慎参与各类以小礼品为诱饵的线下或网站问卷调查,参与调查时不要透露个人详细信息。

网上问卷调查赚钱

应该消除个人信息。妥善处理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含有个人信息的单据,不要随意丢弃。

用笔记复制信息。银行、营业厅等保存的身份证复印件。应注明用途。

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职称等重要信息,不要点击可疑链接,不要连接不明无线网络,不要扫描非正规渠道获取的二维码。

增强信息安全意识,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如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或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个人信息保护法

第四条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方式或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可识别的自然人相关的各类信息,不包括匿名化后的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