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电子商务有多少种可能性?社区团购或许是最有前景的一种。
今年下半年,社区团购突然成为资本青睐的热门赛道。到今年10月底,数百万、数千万甚至上亿的融资正涌向社区团购赛道,市场累计流入资金已达20亿元。
社交团买手的背景各不相同,从供应链开始的考拉精选,从物流快递开始的鲜乐大赛,传统零售店的繁荣优化,从传统电商开始的十团。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以微信小程序工具为切入点的创业者。量子计划采访了不久前刚刚获得天使轮融资的“团接龙”CEO吴斌,与他探讨了社区团购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小程序为电商提供的新空房。
初探社区团购:减少决策成本与增加购买信任消费者就像在一个无边无际的空间空,漆黑的夜晚空布满了星星,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商品太多了,我们不知道该选什么。
在谈到社区团购兴起的原因时,吴斌提到了传统电商中消费者的无力感。种类繁多的商品一方面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消费决策成本。
在吴斌看来,传统电商以前是“我生产,我批发,我零售”,消费者总是站在被动地位,“就等着这些人给我洗脑,给我推优惠券,给我推一大堆商品,告诉我买什么。消费者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传统电商的本质是供应链电商。虽然他们会在生产、渠道、零售方面进行创新,但是这些现存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新兴的社区团购中,社区不仅是获取流量的低成本渠道,更是消费者自发形成的群体,其中KOL与大家一起消费,人们的信任感会更强。同时,社区团购也会减少供应链中的一些环节,从而降低成本,让利给消费者。
在讨论社区团购兴起背后的逻辑时,吴斌试图用《矛盾论》中的辩证思维来解释他对社区团购的理解:
一个事物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社区团购和传统消费电商有普遍的一致性,即都是满足了某个需求再购买;一个事物的本质是由特殊性决定的,也是我们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关键点。既然传统电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为什么一定要在社区团购中购买,为什么形成社区群?这是值得思考的。
凭借对社区团购的辩证理解,吴斌选择了探索小程序。
社群工具起家,目前日流水过百万“小程序在微信系统中,我们更看好它的群体关系,”吴斌告诉我们。但《群接龙》一开始并不是针对社区团购,而是一个在探索中寻找机会,果断转型的故事。
“群接龙”最初是一个微信群工具,其立足点是帮助群主减轻负担,提高处理微信群中繁琐重复工作的效率。注册、自动统计、投票、收款等。由小组发起的活动可以交给“小组接龙”过去,从而提高了社区管理的效率。
定位为社区效率工具的“群接龙”,借助微信群本身的裂变能力,迅速获得了不错的流量。但是,有了流量,变现的问题马上就来了。这时,吴斌以前的创业经历启发了他。
事实上,早在14年前,吴斌就开始了他的开创性工作。当时他的公司是尚世科技,是古代负责皇帝饭菜的职位。我一开始做的就是订食材。当时我也找到了社区团购的机会,但是一直很小,没有运营。小程序平台出来后,吴斌觉得用群体工具切入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小程序被微信寄予厚望,但由于自身“随用随取”的场景限制和分散的分发模式,获取小程序的流量并不容易。然而,对于探索过社区门道的吴斌来说,“群接龙”是一个现成的流量池。吴斌承认,产品做出来后,扔进几个做食材的微信朋友圈,然后有人自发用来团购。
从最初的微信群工具到社区团购平台,社区团购业务的快速增长也使得吴斌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在社区团购上,以更快地抢占市场。
目前微信群是“群接龙”最重要的流量入口。最典型的使用场景是,团长在微信群里发出小程序的购买页面,用户点击进入即可完成下单。
整个下单过程也继承了“群接龙”相对简单易用的工具特性,降低了人们的使用门槛。
对于工具小程序来说,留存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标。《群接龙》的周留存率可以保持在40%到50%左右,而对于其他指标,吴斌解释说:“其实留存之后,其他问题都是附属问题,你不能说什么都关心,你只需要选择一个重心就可以了。”
吴斌告诉我们,目前,“群接龙”每天有超过10万的访客,每天几乎有120万笔交易。“团接单”目前的盈利模式是按照每单1%的比例,但为了找到更多的盈利模式,未来可以尝试在团长和供应商之间设立某种“广告位”,向供应商收取一定的广告费。
“群接龙”在几个月内每天达到数百万美元的过程中,活跃的各个社区负责人是推动用户和交易增长的核心环节。
它是群长的团购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群长的团购平台提供的品牌、技术、商品通过群长的推广活动引流到微信群,从而促进社群内组织间的互动,销售商品,然后从中抽取。他们无疑是社区团购平台最重要的资源。如何与有潜力的群长合作,找到更多的群长,无疑是社区团购平台的重中之重。
在招募组长方面,《群接龙》将线上线下联合推广。
“团接龙”在线会做团购相关内容到达公司或社区团购负责人,让他们知道有这个工具,并使用它。吴斌自信地告诉我们,使用后的转化率至少是50%。
离线时,当地代理和合作伙伴将组织小组单人纸牌会议。其中,老团长会做一些分享,传递一些被证明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他们接触一些供应商,聚集更多的潜在团长。
到记者采访时,已经有9万人在“群接龙”上发起了团购,其中成熟的群长有三四千人。80%的团长是马宝,“团接龙”80%是女性用户,主流用户在广深。一些负责人已经开始专业发展了。“他赚了太多钱,他已经感觉到了。他是分享精神和服务精神。他的收入可以覆盖他的劳动支出。”
认为吴斌负责人和团购平台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相互成全的关系:
一件真正的好事,他不需要做太多的操作。我们会做“煽风点火”来促进社区成员成为领导者。但是,这可能不是一个有创意的公司需要做的事情。
滥用规则还是正常使用?这是个问题社区团购最大的区别在于消费场景的改变,从传统电商的主动购买到社交电商的被动“种草”,消费者的决策成本降低,商品转化率提高,传统电商的流通成本也降低。基于KOL作为一个类似团长的邻里之间的纽带,社区团购也更有温度。
在流量越来越贵的当下,社区团购通过深耕社交场景,挖掘社区流量,改变消费决策过程,实现了传统电商的创新。半年来创业者和资本的涌入,已经吹响了新一轮“百团大战”的号角。
除了竞争对手的涌入,基于“Groupon Solitaire”这样的小程序的创业者还面临着另一层麻烦:微信。
一直以来,缺乏明确的规则是很多经常吐槽小程序的开发者的美中不足。吴斌对于通知模板是如何被正常使用和滥用的也有点困惑。
在“团接龙”最初的产品设计中,会使用小程序的通知模板来唤起用户,当团长发起活动时,可以及时通知其成员。但是后来被官方认定为滥用模板,吴斌也很无奈。好在“群接龙”的流量主要来自微信群,屏蔽消息通知的影响并不大,但会极大阻碍产品的创新。
当被问及对微信有什么新的期待时,吴斌坦率地回答说,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只是愉快地接受现有的规则,并在其中生存发展。
如果仔细观察“群接龙”这类微信群工具,可以发现其最初的工具属性赋予了其极大的流量增量,这在依托微信群这类关系载体后更加明显。
归根结底,如何结合合适的场景和工具,寻找新的流量,从而完善或改变现有的领域或商业模式,可能才是小程序创业的根本商业逻辑。
今年,群杰龙的办公室也从南宁搬到了广州。依托于广州的人才密度,此前一直困扰吴斌的“人才荒”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团接龙”今年获得850万天使轮融资。采访中,吴斌透露,最新的数千万融资已经很快达成。当被问及融资的主要用途时,吴斌表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扩充团队,使其能有更快的执行速度和更强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