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魏湘辉
编辑|牙齿韩翔
2020年的疫情让义乌的圣诞用品外贸生意受挫。但今年疫情阴霾犹在,又经历了限电、海运、原材料涨价等一系列非正常因素,不免让外界担心义乌商家旺季生产压力。
这决定了人们能否过一个愉快的圣诞节。全球80%的圣诞产品来自中国义乌,这里有600多家圣诞产品加工厂和500多家圣诞产品商家,每年生产至少价值30亿美元的圣诞产品。《华盛顿邮报》曾公开表示,全球的圣诞节都离不开义乌。
“今年整体情况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七八成。随着疫情的正常化,大部分情况都是正常的。”义乌圣诞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告诉界面新闻。在这一年,当电力供应不足开始加剧厂家疲于应付的困境时,其实大部分的货早就从义乌发过来了。
圣诞礼物能顺利送出,离不开义乌商家的预判和应对。
今年的圣诞礼物购物季比往年提前了3个月左右。从2月份开始,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圣诞商品区就出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宁波海关所属的慈溪海关稽查科科长孟跃峰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提到,圣诞用品出口量从5月份开始逐渐上升,整个二季度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5%。
今年的圣诞产品还是以外贸销售为主。商家对国际形势、疫情、海运价格等因素特别敏感,会对市场销售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海运和港口的延误,金属和塑料等原材料价格飙升,一些圣诞产品的出厂价也出现上涨。
"由于有限的运输和其他因素,我们今年没有多少利润."义乌洪钧圣诞服装礼品厂负责人陈惠娟告诉界面新闻,各种特殊因素的叠加,确实对今年的成本有很大影响。但是,对于一些老客户和新客户来说,他们并不能完全根据上涨的成本来改变出厂价。“只是原材料成本涨了5%,但对老客户来说只涨了2%左右。”
今年的海运“一柜难求”也打乱了发货时间。据陈惠娟介绍,今年7月中旬的订单要到8月中旬才能发出,最终抢到橱柜的客户会在第一时间把货赶到工厂,这样他们今年的发货时间几乎处于“即兴”状态。
义乌冯润圣诞工艺品商行老板李成林告诉界面新闻,“11月份还在发货,价格比8月份涨了15%-20%。”8月份,相比去年同期3000多美元一盒的价格,中美之间的运费已经上涨了五六倍左右。
事实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商家也开始把目光聚焦在过年的产品上。作为吴建平义乌的一名圣诞纸制品经营者,她告诉浙江日报,她的公司已经开始进攻国内春节年画市场。
就像义乌对圣诞节的意义一样,90%的中国年画和春节产品都来自义乌。这里有近300家市场经营户,80%以上都有自己的工厂和设计师团队。
“现在市场上的春节礼品生意忙得不可开交。”楼娟是义乌市文化礼品行业协会会长,同时经营着宝来多节庆用品有限公司,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她正赶往工厂备货。
楼娟告诉界面新闻,10月底海外中国结和福字已经告一段落,11月起全部为国内销售。“今年的外贸生意比往年少了一点,大部分都是菲律宾、柬埔寨这样的周边国家的商人来买。”西吉庆用品做红包生意。老板娘金说,今年的出口量比往年少了三分之二左右,利润也不如以前。“我们卖得太贵,外国人就不要了。”因此,金将今年的业务重点转移到了国内市场。
永强的日历经理陶也告诉界面新闻,4-10月份主要是做外贸业务,发往中东、美国、西班牙的比较多。11月份以后,开始以内销为主。
年画日历有早订和晚订之分。早在每年八九月份下单的主要是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买家。由于冬天来得早,运输通道经常因雨雪冰冻大雾等自然灾害而中断。这些买家会提前下单,在雨雪冰冻期到来之前将年画挂历等产品运回当地——他们就是11月来义乌提货的人。
一般南方地区的买家和企业买家居多,主要集中在10月到1月中旬。购买的品类也与北方地区不同,以法兰绒中堂画、对联、福字、灯笼、财神居多。
不过,这些往年“订单较晚”地区的买家,今年已经做好了准备。一位来自江苏的批发商告诉界面新闻,现在很难订货。“很多商品涨价了,中国结涨了30%左右,一些塑料灯涨得很厉害。这样的话,货还不能订。”
采购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多位商家告诉界面新闻,从去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买家选择通过网络平台下单。金魏翔说:“除了一些东北的大商家来现场,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义乌购这样的网络平台下单。”
义乌购是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官方网站。与其他网络平台相比,义乌购主要服务于义乌市场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总经理王建军向界面新闻透露,今年平台订单量增长了40%。这些订单大多来自国内买家。“疫情下,国内很多买家通过义乌购少量订单,体验样品后再选择商家进一步合作。”
王建军提到,自从“双循环”政策提出后,很多义乌商家开始注意向内贸拓展。线上平台可以让买家更容易了解和体验义乌商品,为接下来的大规模合作做准备。现在,随着春节的临近,陶的在线日历业务比去年的销售额增长了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