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是河流和自然的雕塑家。据石滩印章记载,1000多年前,浅海地区大量泥沙沉积,导致滩涂发育,河口延伸,出现许多支流、滩地、阶地和废弃河床,大致形成了今天的三江冲积平原。因地处增江石质河漫滩,石潭得名,也正因如此,周边出现了以石命名的石龙、石碣、石湾、石牌等著名古镇。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核心区,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和都市圈,也是核心引擎的郊区。既有发达的工业和商业,也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农村和城镇。石潭镇是增城区发展的缩影。
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相互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产业、农村、城市关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少“撒胡椒面”,重在突破,优化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感觉更幸福——石潭镇这个“加减法”的特大镇给出了解决思路。
●南方日报记者朱魏亮
南方城市智库研究员郑四方
政策供给
流程减法,服务加法
“今年2月10日,我们正式复工,但当时疫情还是很严峻,企业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市面上根本没有口罩。”小喜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立伟回忆道。
就在谢立伟忐忑不安的时候,复工后的第二天,石滩镇政府及时送来了测温枪、防护服和3000个口罩,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全球流行病正在迅速蔓延,反应必须更快。治理能力和服务效率在这次疫情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要加速经济复苏,政策制度的供给是关键。石滩镇党委书记潘正焕表示,以“六稳”“六保”工作为重点,创新实施“1+2+N”帮扶企业取暖政策,推出全省首个防疫保险补贴政策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将稳企、惠企、扶企,有序推进企业复产、提速扩容,加快恢复经济运行秩序。
“1”是指建立领导干部一条龙服务的重点企业制度,“2”是指建立两个专班,即复工服务员专班和医生防疫指导员专班,“n”是指多方联动落实扶贫惠企政策。
“建设、环保、国土、经济等部门立足职责,靠前服务,咨询协调,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落实市区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包括减免辖区专业市场租金,支持辖区企业技术改造备案,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组织辖区企业和重点项目申报各类专项补助资金(如促进工业企业高质量增长申报、取暖企业20项申报、服务业专项资金20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 他说。
如增利钢结构有限公司,共有员工245人,因担心复工后疫情防控,在防疫保险政策出台后,成为第一家享受防疫保险补贴政策的企业,大大降低了生产风险。目前,已有11家企业成功投保并享受防疫保险补贴政策,受益职工3900余人。
荷兰Inifa集团是全球汽车天窗行业第二大公司。目前,英纳发集团在全球12个地区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2018年,石潭镇项目将投产,年营收3亿元,主要负责华南地区业务。公司总经理张兆贤表示希望疫情过后扩大生产规模:“我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能尽快从疫情中恢复过来,我对这里的发展很有信心。”
营商环境是推动企业集聚发展的基石。流程减法,服务加法,企业吃了“定心丸”,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前11月,石滩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88亿元,同比增长50%。扭转疫情不利影响,11月工业用电量3238.1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33%,两税累计收入超过13亿元,同比增长3.94%。私营工业企业快速增长。1-11月,实现工业总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15.15%,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82.42%,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呼出旧的,吸入新的
淘汰旧产能,注入新经济。
紫晓电梯公司成立时,是从电梯配件和电梯维保领域起步,逐渐从价值链的最低端攀升到高端。它是靠什么覆盖了电梯制造的全过程?
谢立伟在与三菱、西门子等世界顶级电梯制造商代工的过程中受到极大冲击,更加坚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什么是高质量?即机器取代人工,新的动力延续旧的产能,让生产和商业更有效率。”
根植于增城低碳总部园区,从工厂到创新空,谢立伟的战略是为科研增加资金、人和活力。Sisio不仅组建了30多人的研发团队,而且每年投入1700多万元用于研发。“现在电梯行业已经不是劳动密集型了。我们正在促进整个团队的年轻化。最典型的是,研究带头人是85后。”
纵观石滩镇,企业面向高质量发展,在人才、技术、管理上加码,在业务链条、单位能耗上减法,几乎成为共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最紧俏的时候,测温枪的传感器能卖到120多元,甚至没有市价。”为了不被“卡脖子”,(广)智能公司董事长曾以扫描枪的制造基础,购买机器设备,高薪聘请半导体芯片技术研发团队,攻克红外热电堆传感器的制造难题。“现在我们自主设计、生产和销售传感器,传感器的成本大大降低。”他说。
石潭镇地处广州、东莞、惠州三市交界处,历史上形成了很多低端污染产业,急需革故鼎新。据统计,石滩镇大力整治“散乱污”场所680余处,关闭低端污染企业430余家,升级改造不达标涉水企业250家。退出的同时,还引进了前海人寿高端医疗、年产8000吨生物活性肽生物工程、丰乐医疗科技等新项目,积极布局医疗健康服务业。
向异制药有限公司位于石潭20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室。200多台国内外专业设备和仪器有序排列,38名身着防护服的R&D人员忙碌着。
“2019年投产,我们公司销售额达到1.02亿元。2020年,原本预计销量增长80%,但受疫情影响仅增长30%。预计2021年恢复产能。”广东向异制药有限公司技术质量副总经理郑光辉充满信心。
R&D的能力是郑光辉的信心保证。从单纯的药品销售,到产能,再到生产与R&D并重,从事化学药品生产的向异药业先后获得了26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每年在R&D的投入超过1000万元,并先后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目前在研的新品种有8个,未来3-5年内,我们将以创新注射用药为主。
向异制药有一个落户石滩的更大计划。「综合基地将分三期发展。接下来,物流仓库和中药饮片基地有望搬到石滩,打造医药制造和健康服务全产业链,最终有望实现20多亿的营业额。”郑光辉说。
今年前十个月,石滩镇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57.66%。高技术制造业中,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及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累计产值分别增长56.55%、50.05%和26.76%。
“一进一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创新要素向产业升级关键领域集聚。”潘正焕说,借助丽湖新城发展东风,石潭北部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
在空之间重塑
旧村“退出”,迎接品质小镇。
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95亩旧集体财产被拆除,引来村民欢呼。
石潭镇南头村北邻立新大道,南临济广高速,西临西福河,位于立新公路经济发展轴上。多年来,南七村环境脏乱差,配套设施不全,年轻人外出打工多,村集体整体经济发展落后。
南七村旧改项目是第一批纳入广州城市更新的旧村改造项目,也是增城首个通过公开招商引入合作企业的旧村改造项目。仅用45个有效工作日就完成了674户村民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全村签约率超过80%,创下增城区旧改签约新纪录。“旧改方案是构建以传统风塘、祠堂、学校、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格局,传承村落历史文化,重塑新时代水乡风貌。”南浔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很期待。
城市更新加快,环境更好,品质更高,城镇承载能力更强。
“旧村退出后,教育、医疗、体育、公园、养老等配套设施会进来。通过整合城市功能的布局,公共服务将更加均衡,人民的幸福感将更加可持续。”潘正焕说。
目前,石潭镇已引进华师大附中、黄冈中学增城学校、天恩双语学校等多所名校落户,当地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广州中心城区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前海广州人寿总医院去年在丽湖新城石潭片区开门迎客。医院临床医护人员600人,其中硕士、博士94人,70%具有三级以上医院工作经历,医术过硬。“我们感兴趣的是这里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表示,抓住城乡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打造自然与医疗融为一体的健康医疗城。
构建相互促进、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城乡新型工农关系,为石滩空创造更大发展。
广州铁路枢纽布局优化为“5个主单元、4个辅单元、2个备用单元”,这也意味着未来全市将有11个高铁站,增城站将被纳入其中。目前,该站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除了在建的广汕高铁,还汇集了城际、地铁、公路隧道、市政管廊、车站综合体开发等多功能项目。
南北的珠三角环线高速和华冠高速,东西的广惠高速和增田高速(即将开工)都在国内交汇,串联起中新知识城、广州科教城、松山湖科技园等重大创新节点。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石滩镇吸引了前海人寿、海纳川、董鹏饮料等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入驻。
“各种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一些行业和人才也在寻求转移和出路。”在潘正焕看来,随着生态宜居城市品质的加速提升,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的大背景下,石滩的比较优势将更加凸显。
黄楠竹,广州伊势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香港企业家。在此之前,他每周都要去广州和香港。从香港坐车到东莞石龙镇,然后黄楠竹的合伙人钟道宽开车送他去企业所在的低碳总部园。全程只花了2个小时。
从创业项目到产业化,他们的防雷装置已经在北京高层建筑中测试过。钟道宽说:“两年前,我们把企业搬到了这里。石潭低碳总部园生活好,风景美。更何况还有频繁的政策宣讲。创业,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对话
石潭镇党委书记潘正焕
打造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
南方日报:三地交汇、工农交融的石滩镇,如何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潘正环:石滩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定位,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谋求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扬帆远航,方向是关键。石潭将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找准定位,进一步融入广州靳东主轴和增城区产业布局体系。围绕创新驱动、新经济、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特色都市农业等产业集群,未来5年,按照“一城两翼、一核两轴十三区”的总体思路,构建集群式城市空城际格局,包括高水平建设高铁总部新区、广深产业创新合作区、绿色创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区。
抓项目抓投资打造新增长极。根据产业分布现状,围绕新城大道、李三公路等交通干线构建产业集聚发展扩散格局,着力打造以增城低碳总部园区为核心的总部经济增长极;过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总医院是医疗服务的龙头,广东向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丰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永源实业有限公司、广州华生汇美医药等医疗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大健康服务业成长极为迅猛。以董鹏饮料华南基地、大众牛奶、力高食品、岭南酱菜基地为龙头的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异常迅猛。以R&D和广本R&D中心、北汽海纳川、英纳法汽车天窗、广汽飞肯摩托、康超摩托等汽车、摩托车生产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增长极;以开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郭华镇工业园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增长极。
2019年,石滩镇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38.6%,预计今年将超过50%。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专注于项目,用大产业来解决问题。未来三年,成熟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确保未来三年固定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30%,推动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南方日报:位于增城东南部的石滩镇如何抓住“双区建设”和“双城联动”的重大机遇?
潘正焕:看地图,增城区处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地带,区位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滩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该镇现代经济体系和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相关配套设施成熟完善,发展潜力很大,特别是汽车制造、信息技术、大健康产业等产业优势突出,基础好,韧性强。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石潭将深化与东莞等周边城市的合作,拓展新的空经济发展区域。比如深圳宝能投资集团投资建设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随着该医院的投产运营,其服务范围辐射到大湾区各大城市,也将大大增加两市高水平三甲医院之间的交流,有力推动两市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
同时,努力服务增城、东莞、惠州及深圳部分地区的客流和货运,将石潭打造成为大湾区东西海岸城市交通互联互通的骨干节点。我们还将加强广深产业创新合作区的土地整理和审批,推进园区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把园区作为新城,高水平发展,提升园区的承接能力,打造大湾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街道档案馆
石潭镇
石潭镇是广州市的中心镇、特大镇、国家卫生镇。位于增城区东南部,北邻增城中心城区,东与惠州博罗,南与东莞隔河相望。2004年由元石滩镇、三江镇、沙庄街道“三镇合一”形成。境内有东江、增江、西府河“三江汇合”,广惠高速、珠三角绕城高速、华冠高速、广深铁路、广广高铁穿境而过。水网纵横,鱼塘密布,地势平坦,交通发达,水乡田园风光秀丽。
石潭镇总面积163平方公里,辖44个行政村和6个居委会,行政村数量在广州所有镇街中排名第二。总人口约21万,其中户籍人口13万,外来人口8万。全镇3000人以上的行政村19个,大村多为大姓,其中麻车村人口1.2万,95%姓刘,是增城区最大的行政村。这个城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金兰庙村新石器时代北丘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广州最早的文化遗址。
石滩镇是传统的农业镇,也是新兴的工商业城市。近年来,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端项目和优质企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汽车研发、摩托车制造、食品医药、都市现代农业等四大产业逐步形成。涌现出广汽本田R&D中心、英纳发汽配、董鹏特饮、力高食品、欢乐园等一批成长型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