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但受益的不仅仅是这两个城市。4月4日,中老铁路(成都-重庆-万象)国际货运班列分别从成都国际铁路口岸和重庆国际枢纽公园始发,途经云南,最快3天到达老挝首都万象。西部对外渠道网络越来越密集。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货从哪里来?能否支撑如此庞大的渠道体系?
仓储物流可能是最好的观察窗口。世邦魏理仕《拐点:中国西部仓储物流市场新常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预测,到2021年底,成渝高标准仓库存量有望达到975万平方米,占全国的18%。五年来,成渝高标准仓净吸纳量一直领先全国,预计到2021年底将占到全国的26%,较2015年大幅提升13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在仓储物流领域,一个新的“成渝圈”格局正在形成。
制造业“爆炸”背后的新需求
报告显示,到2021年底,成渝高标准仓净吸纳量预计占全国的26%,高标准仓存量预计占全国的18%。净吸纳的背后是市场需求,而仓库存量代表的是区域市场规模。世邦魏理仕西南区董事总经理谢玲解释说,这意味着成渝在仓储物流领域的地位正在稳步提升。
推动的背后,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和消费基础息息相关。
报告提到一个细节:过去三年,成都仓储物流市场的需求是消费者主导的市场,而在重庆,随着2020年以来电子商务需求的快速发展,市场由制造和消费驱动。
在谢玲看来,这是因为,与其他三大城市群相比,成渝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持续提升的潜力,特别是在新一轮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引进等方面,将显著增加区域虹吸效应,进而吸引人口更快聚集,为存储需求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其中,挖掘培育成渝地区节点城市是填补城市群发展洼地的关键,这也将加速重庆基础产业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
比如在制造业领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世邦魏理仕西南区工业地产部主管王指出,制造业的仓储需求方兴未艾。2021年前三季度,成渝制造业需求爆发,同比增长170.6%,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租户最为活跃”。
在双流通的发展新格局下,内陆开放让成渝仓储面对的不仅仅是西部,而是更大的市场。
“成都和重庆正面临战略机遇,尤其是在稳定中国与东盟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方面。”谢玲提到,随着《RCEP》的生效,以及东盟首次超越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机遇,以成渝为龙头的陆海新通道将在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外贸开启新篇章,将支撑仓储物流市场加速发展”。
“成渝圈”仓储网络
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加快第四极发展。
特别是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释放,成渝两地与中间城市的地理位置、分散程度、直线距离、通勤距离等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成都以东、重庆以西的原有卫星区域或城市。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仓储物流投资者重新审视布局,因为这种需求端的变化也考验着开发商在成渝市场份额和布局网络的合理性。报告指出,目前,普洛斯是成渝高标准仓储市场份额最大的开发商,占比21.7%。
王还提到一个细节:从“圈”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在传统的高标准仓储园区存放效率敏感型商品,而在中部城市的卫星仓存放效率不敏感型商品等。
比如生鲜、电商等效率敏感型仓库主要位于市场附近,电器、家具等对消费者体验不敏感的商品主要存放在中部城市的卫星仓,如简阳、璧山等。报告显示,这种现象出现在2021年初——一些生鲜电商租户重新配置了成都和重庆之间的西部配送中心,以更好地辐射“圈子”需求。
例如,报告提出了“核心公园”的概念。随着成都、重庆高标准仓库供应逐年放缓,租户更看重附近终端市场、交通设施、厂商等的区位价值。,未来核心园区的价值会越来越突出。
谢玲指出,得益于成渝经济圈城市化和产业升级的加速,成渝仓储物流市场可能会出现新的核心园区,如东部新区的成都龙泉园区、汽车制造集聚区等。在重庆铁路物流基地,得益于地理优势、供应链聚合等因素,吸引生鲜电商和城市租户。
"未来,开发商应更加关注成渝两地极具潜力的园区或中间城市的投资机会,构建更完善的成渝圈仓储网络。”谢玲说。
红星新闻记者邹月图据世邦魏理仕
编辑谭王宇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