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中,味千拉面拥有760多家门店,但市值只有14亿港元。什么概念?马继勇兰州拉面,开业仅两年,门店不到50家,估值10亿元。
这是一场从“日式入门餐”到“贵方便面”的好戏。
曾经,很少有人去日本,以为去了味千拉面就能吃到日本料理。后来人们去了日本,才发现所谓的味千店不过是一个小店,在日本满大街的面馆里,毫不起眼,更不出众。
现在人的眼界更开阔了,但是拉面不是进而是退。
1。日本小商店成为中国连锁店
是拉面式,日式,日式,名字听起来很日本。有朋友推测,这个品牌十有八九是一个日本人创立的。
其实这是真正的中国品牌。创始人潘蔚,1988年,刚在陕西老家读完高中,就跟随父母来到香港,在香港随便打工读书,也就是说她从来没有认真上过大学。后来她看到了食品贸易行业的暴利,开始了美国和香港之间的亚洲食品贸易。
做亚洲食品贸易,常年要去日本韩国。跑步,1995年的一个普通日子,潘蔚碰巧走进了熊本县的一家小拉面店。
潘蔚
这家小小的拉面店开于1968年。主人是台湾省人,中文名字叫刘潭香,日文名字叫重光小志。他开了这家面馆,以福冈骨汤拉面为基础,加入了中餐的风味。然后他把自己的店命名为味千拉面,意思是和千万人分享拉面改良后的味道。但是经营了几十年,这家店的规模还是那么小,但是回头客却很多,很多顾客都要排队吃面。
潘蔚·潘本是陕西人,从小就没吃过什么好吃的面条。那天她路过门口,看到一家小面馆门口排起了长队,有点好奇,就排起了队。终于吃到了这一口拉面,这个山西女人一下子就深深爱上了它!
于是,她和老板谈合作,成为中国总代理,推广味千拉面品牌。
潘蔚很有商业头脑。没费多大力气,就用白菜价拿下了味千拉面在中国的终身代理权。你什么意思?相当于每年交一小笔版税,就可以买断中国所有的利润。虽然这家日本店号称是味千辣面的总部,但是不管味千辣面在中国有多受欢迎,赚多少钱,这家日本总部都拿不到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味千拉面实际上是一个中国品牌。
1996年,味千拉面的第一家店在铜锣湾开业。味千拉面一开始走的是实惠亲民路线,主要客户是来往的出租车司机。别人家的横幅是“开幕式八折”。味千拉面的旗号是什么?“开业大酬宾,兄弟八折”。所谓“10元饱,20元好”,两个字:便宜!
可以说,那时候至少有一半的兄弟,不是全香港,喜欢去味千辣面吃午饭。第一年,光是香港铜锣湾就赚了60多万。第二年,趁热打铁,潘蔚开了十几家新店。就这样,味千辣面在香港站稳了脚跟。
但潘蔚也看得很清楚,归根究柢,香港是一个弹丸之地。想把味千拉面做大,必须想办法连锁到内地。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如何迈出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她想出了一个招数:用流动手推车在人多的地方卖拉面。
那么,哪里的人最多呢?她瞄准了离香港最近的深圳,深圳是内地改革开放的桥头堡,也是新建的地标性景区——世界之窗。
2。电车推出餐饮第一股
当时,潘蔚在港的业务蒸蒸日上,于是他组织员工前往世界之窗进行团建。大家一直逛到中午,饿了,却没找到吃饭的地方。看着周围和他们一样饥饿的穷人,潘蔚发现了商机。
潘蔚当场让几个员工租了三辆手推车,在世界之窗摆摊卖拉面。游客来来往往,一周流水20万。
自此,味千拉面成功打入内地市场。之后很快在几个一二线城市遍地开花。北大、广深的每一家店都挤满了慕名而来的顾客。每开一家新店,不到一年就能赚回成本。
在20世纪末,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不太熟悉。肯德基和麦当劳在美国是廉价快餐,在中国却是高端消费。至于味千拉面,它是人们心目中高级日本料理的代表。价格比肯德基、麦当劳贵,档次也高。三四十块钱一碗的面,吃的不是面,是新鲜和面子。
二十年前有一部很流行的剧叫十八天空。2004年播出。它被一群台湾省偶像剧包围,开创了mainland China青春偶像剧的先河。这部剧可以称得上是味千拉面里的大型广告场景,平均一两集。
日料的莫名光环,加上青春偶像剧的带货效应,让味千拉面的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仅在上海,每天就能卖出两万碗拉面。
眼看着新店一家一家开,不仅把俏江南、真功夫等同期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还一度在国内超过了麦当劳、肯德基。
2007年3月,味千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餐饮连锁企业。第二年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最具潜力的餐饮连锁品牌”。
营收,人气,规模都很厉害。然而,谁能想到,大名鼎鼎的味千拉面,品控和企业管理,早已亮起了红灯。
3。混合“营养骨头汤”[S2/]
味千拉面,说到底最出名的还是汤底,又香又奶。中国人都相信骨头汤里有精华,膏方骨头汤就是精华中的精华。
那么问题来了,奶汤真的比清汤更有营养吗?不对。这种乳白色是怎么形成的?只是汤,水,脂肪和蛋白质跟我们玩的一个小魔术。
水和脂肪本来是不相溶的。怎样才能让他们“和谐相处”?这取决于蛋白质。蛋白质会把小脂肪颗粒包裹起来,然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个时候水就会变成乳白色,水和脂肪真的会融合的很好。
所以奶汤没什么稀奇的,里面没什么额外的营养,但是脂肪含量特别高。
但是,再好的科学理论,也抵挡不住传统的偏见。中国人每天都相信,而且觉得奶汤是最有营养的,有一千种拉面的味道。自然,他们以此为卖点,说自己专注骨头汤50年了。汤底是经过20多个小时的熬制而成的。一碗汤的钙含量是牛奶的4倍,是普通肉类的几十倍。
2011年7月,新闻报道接连出现,称味千拉面号称用猪骨做的汤底,其实是用汤粉和汤底勾兑而成。你以为你去店里吃日本料理喝骨头汤,其实只是看起来高了一点的方便面。
被质疑成这样,味千辣面心虚,不敢正面回应汤是煮的还是泡的。而是拿出了一份2006年农大做的检验报告,上面明确写着送检的汤样含钙量确实很高,确实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10倍。
有媒体记者找到农大求证,当时参与检测工作的一位教授表示,报道确实属实,但当时味千拉面送到实验室的不是普通汤料,而是浓缩骨膏汤料。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味千拉面的宣传靠的是偷换概念。
这种浓缩汤和可口可乐糖浆一样,是消费者用水稀释后才能看到的产品。那种浓缩汤料能稀释出多少汤料?至少有几十份。除此之外,汤里还有什么营养?
甚至,有网友反映,味千拉面的面料中添加的丙二醇和山梨醇远远超出了国家允许的范围。
“骨汤门”事件一出,味千拉面吹出的营养泡沫被戳破。
更神奇的是,明明造假被媒体曝光了,还抓了个现行。然而,从CEO潘蔚到店内员工,整个拉面人都不以为耻,而是拼命否认。潘蔚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这只是公司透明度的问题。
这种态度,谁能让消费者满意?一周之内,味千股价暴跌30%,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4。永远失去的外国投资
在经历了“骨汤门”引发的信任危机后,味千拉面的发展停滞不前。尽管潘蔚继续推进她的“千店计划”,并试图开设新店,但味千的营业额开始下滑。
一方面,很多顾客听说味千汤底不是现场做的,就不会去了。另一方面,人们的钱包越来越鼓,这种眼界自然会越来越宽,那种千味杂陈的就跟不上消费者的增长速度了。味千辣面也没有开发新产品的概念。如果价格不涨,一份菜单可以用十年。
味千拉面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尝试推出品牌矩阵:高端品牌和歌山、中端品牌西屋武藏、甜品亚麻樊氏、人气品牌东京食尚等不过拉面虽然在日本有,但是在中国也有,大家都很熟悉。至于这些新品牌,中国消费者并不了解。
不用说,味千推出的这些子品牌,没有一个是轰动一时的。所以味千改变了思路。
2015年,潘蔚加入百度外卖,先后投资7000万美元。半年后,仅依靠这笔投资,就实现了7.5亿港元的账面利润,实现了扭亏为盈。
外卖千团大战轰轰烈烈,最后存活下来的寡头是美团和饿了么。百度外卖高开低走,一片惨淡。从2008年到2017年,百度外卖从金娃娃变成了金兽,但味千拉面的整体业绩却出现了5亿元的巨亏。消息一出,股东们激动起来,在公司业绩会上吵了起来。潘蔚不得不站出来说:味千再也不会投资外卖平台了!
2015年,味千拉面还投资了做鸡蛋的江苏鸿轩农业。5年后,这笔投资也被董事会盖章,感觉收回投资的可能性极低,于是确认了6100万元的损失。
这里有点亏,那里有点亏,更何况“千店计划”。新店建设还在消耗现金流。犍为的情况可以说是不容乐观。这只是外敌入侵。此时此刻,犍为内部还有一个人。
2017年底,味千拉面被曝内部腐败。首席财务官刘家豪涉嫌挪用超过2600万港元的公司资金。
我们来看看他挪用公款的方法。没有复杂的资本运作,没有眼花缭乱的套路招数,就一招,小学生会用,会涂,会变。
刘家豪,名为首席财务官,实际上是一名高级会计师。公司的财政大权掌握在潘蔚的弟弟潘佳雯手中。每次你要支付高管薪酬时,刘家豪都会拿一张填好金额的支票,让潘佳雯签字,支票就有效了。
自2013年以来,刘家豪不时提交额外的支票,称这是拖欠员工的社保。一般金额不是很大,潘佳雯看都没看就签了。问题是刘家豪在这张支票上写的金额是用可擦圆珠笔写的。送去签字的时候可能要几十块钱。但是,只要一有签名,几十块马上就被抹掉,换成几十万。
如此笨拙的举动,刘家豪竟然前前后后挪用了2600万,时间跨度长达7年之久。这是什么意思?说明味千内部管理有问题。[/s2/]
就这样,一走就是十年。“骨汤门”之后,是一千种口味的拉面。没有惨痛的经历,没有转败为胜,只有一条又一条错误的歪路,只有臭名声,越来越无望。
今天,没有人为名声付费。空不赚钱的店有几百家。兰州拉面大军正大踏步向前。我们应该去哪里?没人知道。
编辑|梁山
排版|梁山
在路上:全球知名大学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