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一直在下雨,所以我什么都没做,只是打坐和思考。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吧?过去和未来,总要找机会思考!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肯定有很多人心碎了.....而且会有很多人准备吃饭。房地产频繁的政策调控,教育培训行业的无情限制,互联网新经济的反垄断调查,生育率极低的人口普查,制造业的科技领域扶持...作为一个80后,短时间内无法快速适应,未来被不确定的薄纱悄然笼罩。
我是一名户主,在五线小城市的定制家具领域深耕四年。无独有偶,在回小城市之前,我也在上海的教育行业有过很长的经历。所以我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最近的政策,对家居行业未来的发展做了一些不成熟的预测。
其实在我回到小城市的18年里,我已经知道未来一定会改变。当时中美刚刚打起贸易战。美国开始对中国部分产品征收高比例税费,对部分科技项目进行技术限制,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全方位围剿。我们没有那么强烈的意识,毅然决然的进入家居建材行业。毕竟这个五线小城市在不断扩张,似乎机会很多。然而没想到,这是一切的开始。
说贸易战是一切的开始,我觉得不为过。因为,贸易战开始的时候,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的想法,哎,用不了多久就结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谁也离不开谁。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即使是居士,作为终极实践者,如果没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也注定处于被动地位。
十几场贸易战已经打了很多年。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和一轮又一轮的相互制裁。甚至像我这样的小屁人也意识到,许多技术已经被欧美国家卡住了脖子。
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意识到国家政策和大环境的发展与你息息相关。当外贸经济不那么景气的时候,当你的科技行业发展受阻的时候。其实直接影响的是大的消费环境,货币和资本的向内流动可以带动整个内耗行业的蓬勃发展。是的,我们是需要带动的消费行业之一。
20年代初的爆发可以说是削弱了整个实体终端行业。一个相对错误的决定是,19年底,我们选择了扩张门店,更换所有产品。也许几个月后,会有不同的决定,不同的格局,但谁知道呢,只是玩玩心跳。
今年下半年政策频出,其实就是前面堆积的问题,急需一个突破口来打破僵局。以下是我对这些政策的理解:其实我们国家很清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和西方国家将处于合作与对抗的环境中。那么,不能出口的国货怎么办?如何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毕竟中国那么多人,需要足够的就业机会和流通。但反观中国目前的内部环境,消费不再那么活跃,几千万实体店倒闭,然后人口增长缓慢,同比负增长。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因为实体经济的进一步萎缩,消费的进一步萎缩,必将带来大量的失业等不确定风险。
那么,我该怎么办呢?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非常聪明。这时候就要促进内部流通和消费。要有健康的内循环和源源不断的消费,必须有足够的新增人口和足够的消费资金。而现在的消费市场明显不活跃,明显的人口在急剧下降,90后的结婚比例甚至降到了30%以下。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呢?
首先,高房价,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也已经让普通工薪阶层的年轻人对住房产生了期待。即使年轻人买了房,高额的月供也直接让年轻人失去了购买能力。大量的投资者,不断的炒高房价其实是在毁掉年轻人的未来。年轻人苟且偷生,不敢创业,害怕失业,忍辱负重。中国人固有的房子和家的观念也导致了大量年轻人无法结婚,因为他们无法在自己喜欢的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其次是教育,我有幸在上海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在一个家庭的整体资本消费中,除了房子,教育是第二大支出。大概14年,我有幸在英语教育行业工作过一段时间。一个孩子一年的培训费是3-5万,这只是一个科目。教育消费减少了人们在其他方面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费,也让适龄青年失去了生育的动力。
第三,是互联网经济的影响。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从2g到现在的5g。淘宝、JD.COM、拼多多、滴滴等,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企业太多了。真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中国有十几亿市场,这些企业迅速成为傲视全球的巨头。但是,当他们有了经济优势,你来看他们的时候,你真的只想方便你的生活吗?或许,你会为了眼前的一点点便利,而牺牲未来更多元化的选择。
比如像现在的一些外卖网站,我清楚的记得在这些网站出来之前,很多餐厅都提供外卖服务。每天我们拿着他们送的小卡片打电话订餐,又便宜又好。但是后来,出现了一些外卖网站。当时各种补贴让你觉得占了便宜。直到你抛弃了传统的客房服务,达到了垄断。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涨价,你没有选择。回头想想,现在订餐还便宜吗?但是我不能回去。因为资金的优势,那些给你提供价格合理、质量上乘的服务,都被他们扼杀了。
比如现在,姐姐就很热衷于在网上买菜。为什么?啊,又便宜又方便。但是,我告诉你,当这些团购网站慢慢让卖菜的大爷大妈们没了生意,你就要小心了,因为他们已经垄断了市场。其他大大小小的实体店也是如此,纷纷倒闭。有一天,当你回头发现他们都不在了,你会失去更多的选择!消费者是最可爱的,他们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国家不会,他们会协调整个市场,打破垄断的僵局,百花齐放才会更好看。
家居建材行业的影响呢?
一二线城市影响不大!但是,四五线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或者未来一两年,将是家居建材行业的绞痛期。其他行业,因为国家调控,整体经济形势可能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家居建材行业如此特殊?
因为,房地产行业已经面临最严格的调控。国家对房地产公司设定了三条红线,限制贷款和经营。二手房方面,限制或取消贷款,大城市二手房实行指导价模式。学区房改革试点,取消或淡化学区房概念,开征房产税,放开租房政策。。。。一切,只有一个结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限制了二手房的流动性,从而使房子失去了投资属性。一旦房子失去了投资的属性,购房者大多是刚需群体。你会说,这样不好吗?是刚需,家居行业才会蓬勃发展。其实这只是一种肤浅或者片面的看法。对于大城市来说,过滤掉投资者是刚需,但有利于家居建材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为什么四五线城市会出现低迷?
对于四五线城市来说,是一个人口不断流出的城市。在调控政策出来之前,投资和刚需基本能占到一半一半。和大城市不同,小城市排斥投资客,不会有另外一半的刚需客户来弥补。在大城市,即使去掉一半以上的投资者,也会有大量的其他城市刚需上来。所以大城市的房地产公司基本都能健康发展,资金也能快速回笼,比如最近的这种。相对来说,大城市的房地产公司更有实力,抗风险能力更强。
最后四五线所在的这些城市的楼盘,更多的是小地产公司。一旦销售遇冷,资金就很难回笼。如果不用补,症状不会很快缓解,只会进一步恶化。众所周知,房地产公司也面临着银行的高额贷款。付款周期拉长后,公司的一切都会变得更加被动。扩大贷款难度很大,国家政策摆在那里。因此...在四线城市,很可能出现大规模的烂尾项目。其实今年在我们生活的小城市,已经有苗头了。
因此,依赖四五线新房交付的家居建材行业势必受到冲击。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缓解。因为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区别在于,家居行业只能依靠新房的竣工,这和一线城市大量旧房的改造完全不同。
当市场需求下降时,市场也会出现严重的内卷化。比如我所在的城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价格战倾向。家居建材不是高科技行业,同质化特别明显。可复制性极强,每个品类都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我的小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没有什么高端制造业,也没有什么高科技企业。但是有很多小工厂,质量不高,技术创新低。也导致了本土加工厂和国外品牌的不良价格竞争。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也就是说,本土的低质量化工厂变成了低成本低质量的血汗工厂,外资品牌的规模缩减停滞不前,双方都有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那么,未来在哪里?
抛开家居行业,我觉得未来在于高端制造业。如果你是一个有激情有理想的年轻人,请把时间投入到高端制造技术上。芯片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
科学技术是最强大的生产力。有了自己的专利和技术才能走出去吧?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家人,等待时间的洗礼,看看能开出什么样的花!现在已经上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也许会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