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已过去一个星期,大家都开学了吧
九月已经过去一周了,大家都开学了
贴心的,我们观察了网络上关于“开学焦虑”的典型问题,整理成几个案例,邀请了专业耐心的心理咨询师和情绪咨询专家,给予最直接有效的解答,总结出这篇“开学问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宿舍社交让我焦虑。我该怎么办?”
小C:一想到又要面对舍友,我就很焦虑。我们宿舍就像网上说的“宿舍四个人有n个群聊”...我们彼此之间都有一些矛盾,比如作息不同步,对宿舍卫生要求不一致,生活习惯不同,有的喜欢很晚才洗澡,看戏等等。因为处理不好宿舍关系,经常待在图书馆,却发现自己渐渐被其他室友孤立了……感觉很迷茫。
如何处理宿舍的社会矛盾?是花时间去尝试沟通解决矛盾,还是直接找老师换宿舍?或者眼不见心不烦,忍几年就好了。
对于宿舍社交矛盾,咨询师建议学生坦诚沟通解决,沟通前思考:“你第一次想和对方维持/沟通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想第一时间维持“同学关系”,那么在沟通中就要优先考虑对方感情的抚慰。如果表达带有攻击性,可能会破坏关系,导致矛盾升级。所以在沟通中,用一种尊重、坦诚、亲和的态度比说什么更重要,态度直接影响沟通效果。
如果第一目标是“解决问题”,比如解决孤立问题,那么小C可以参考下面的“五步法”:
1.找准问题:我不想一直一个人。我需要室友的善意关心,接纳和陪伴。
2.分析问题: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可能我总是一个人,同学都觉得我很难相处。
3.寻找策略:
策略(1):以真诚的微笑率先释放善意,传递“无论你是谁,我都接受你”“我喜欢你”等信息,打破对方认为我难以相处的想象,树立和蔼可亲的人际形象。
策略(2):积极与同学交流,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让同学有机会了解我,认识真实的我,同时寻找与同学的共同话题和爱好,让对方认同我。
策略(3):在宿舍的集体生活中,有一些你触手可及的琐事,让你付出自己的爱,帮助别人,体验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归属感,同时让老朋友感受到被重视,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形成良性循环。
4.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比如对于“社交恐惧”的我来说,策略(1)和策略(3)是可行的,但策略(2)需要克服交际中的羞怯、自卑和恐惧,目前还做不到。
5.确定最合适可行的方法:策略(1)坚决执行,策略(3)观望。从而通过选择最合适的行动策略来逐步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
“在外地上学怎么克服想家?”
小H:我大一。我从未离开过我的家乡。现在我要去外地读书了。我真的慌了...我要去的地方风土人情和家乡完全不一样。我担心我会不适应气候,我不能接受我的食物(我不能吃辣),还有方言障碍...最重要的是我舍不得家人,舍不得老同学。现在虽然开学了,但还是
我知道我只是单纯的想家,但我不知道如何化解这种不适应。
对此,咨询师表示,这种恐惧和焦虑其实源于我们对去外地上学的“负面预期”,即认为如果去外地,身处陌生情境的陌生人中,一定会面临适应不良和风险。这个时候我会觉得特别迷茫,特别无助。相比之下,曾经稳定熟悉的环境,温馨的家庭,友好的同学,自然让人更加留恋…
其实在外地上学也可能是新鲜有趣的。我们可能会感受到不同的习俗,结识新朋友,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外在是生活的挑战,内在是自我探索。我们所经历和经历的会和过去不一样。这些差异会让我们的成长变得有意义。当我们把消极的期待变成这样积极的期待时,我们会兴奋地期待新生命的到来。
况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之间的交流频繁,语言的普及,地区差距的缩小,对于一些“壁垒”也不必过于担心。
🏻♂️
“听了很多经历故事,对大学更加迷茫了……”
小L:大一,听了很多学长学姐分享的关于大学生活的故事,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帖,但是越来越觉得迷茫...好像从大一开始就要为绩点,奖金评定,学科竞赛做很多准备,还要参加项目,争取发投稿文章...感觉这些都显得很难。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做到。但是我不想浪费我的时间和青春。
大学生活应该如何规划?早做打算还是随机应变?
咨询师说,大学往往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迷茫的时候不要紧张。因为这恰恰说明我们在思考和探索各种资源和可能性,说明个体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渴望自我实现。
接下来就是了解大学职业发展的任务。第一阶段的任务是“过渡”。作为大一新生,适应新的身份势在必行。第一,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学校,了解自己的专业,明确大学四年的目标和规划,这样你就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最看重的人和事上。
第二阶段任务是“探索”,试图以问答的形式探索更深层的自我,比如“我喜欢/不喜欢什么活动或课程?”“我看重什么?”“我的优势/劣势是什么?”等等。
第三阶段任务是“决策和执行”。在前期自我探索和自知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成长计划,然后一步步努力实现。
开学真的很刺激吗?
觉得能见到久违的同学朋友。
金秋时节漫步校园。
享受青春时光。
…
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足以让我们把精神状态
适应“积极的期望”
新学期快乐
认真学习
同学们,加油,鸭子!
当然,如果你有什么心理问题想咨询。
也可以拨打12355热线。
按下1号键。
我们有专业和耐心的顾问。
还有情感咨询专家。
免费回答你的问题。
陪你度过那些不安的时刻。
也可以点击下图进入“广东省”小程序。
开展网上心理咨询
▼
P.S.拨打广东省内12355区号,港澳地区+8602012355。电话那头,会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免费咨询和辅导。
P.P.S.[/s2/]
本文由广东省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心理咨询师黄立锋指导。
编辑:羊,小米
关注“广东共青团”哔哩哔哩、Tik Tok、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