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这是“数字经济”第五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和车龄的不断增加,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大关,但“维修店管理效率低、服务标准不统一、厂家库存管理滞后、难以感知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行业认知度和信任度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将技术应用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中,是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难得的机遇。
途虎作为一家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数字化实践的公司,构建智慧门店体系,通过构建数字化能力参与行业数字化变革,加速布局数字化技术与汽车服务业务场景的融合,实现门店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门店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
除了助力门店数字化升级,胡涂养车还持续发挥服务行业与制造业对接的优势,让需求侧数据反向引导供给侧生产,服务于厂商等上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
智慧门店:用技术提升服务效率
汽车后市场包含大量的线下实体服务,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数字化能力。
目前,汽车后市场下游产业链的每一个企业都在拥抱数字化。作为汽车后市场领域的数字化实践者,胡涂汽车养护从2016年开始在行业内首家基于数字化能力的汽车养护门店,并在2020年首届汽车后市场行业峰会上率先提出智慧门店概念,启动智慧升级项目。在智慧门店建设的浪潮下,后市场的数字化正在提速,行业内企业纷纷将门店改造提上日程。
据了解,胡涂养车从建设智慧门店入手,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以数据指导运营,为传统门店提供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全面支持,逐步完成供应链建设和渠道数字化的反向转型,实现车后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比如门店管理方面,胡涂养车提供可视化管理系统,线上线下融合高效;在货品管理方面,胡涂养车提供智能采购管理,辅助门店进行库存分析,提高管理效率;在客户管理方面,途虎养车借助数据分析等工具,可以准确预测需求,促进营销的精准化。同时可以为顾客建立健康档案,全面跟踪服务,不断提升门店的服务能力和美誉度。对于门店来说,这也是一种沉淀数字资产的方式。
“理解”用户,数字技术让制造更加灵活
除了商店的高效运营,数字技术还可以“阅读”用户,使制造更加灵活。
作为连接家庭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企业,胡涂汽车维修已经初步打通了上游厂商和数千家下游用户。用户通过参与制造可以获得个性化的产品,制造商也因为供应链的创新和生产模式的重塑实现了效率和成本的降低。
在供给端,途虎养车通过联网,打破行业边界,拓宽行业服务,链接厂商智能生产和数字营销,与众多知名轮胎品牌合作,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等新需求。胡涂养车基于定期调研和平台脱敏数据,将用户的个性化偏好数据反馈给上游厂商合作伙伴,倒逼制造技术研发创新,让厂商直面来自一线的需求,避免产能过剩和产品积压。与胡涂汽车维修合作后,民族企业回力轮胎销售数据大幅增长。
在需求端,数字技术不仅能让用户买到定制化的产品,还能“让汽车保养变得更简单”。如果用户需要汽车保养,只需通过手机APP输入车型,即可一键选择保养套餐、确认订单、将零件配送到店。车辆到店后,会实时推送车辆预检、检车等检测结果,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监控车辆的保养过程。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手机成为用户的“遥控器”和“监视器”。
汽车保养的过程,无论是购买的商品,还是享受的服务,都以数据的形式沉淀下来,为汽车配件的厂家和门店积累了一份宝贵的“汽车病历本”。
应用场景落地,汽车后市场享受数字经济红利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畅通经济循环、激活发展动力、增强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和生产的关键要素,深入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引领着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集成、协同发展和高效利用,突破了资源要素流动的阻滞点,大大提高了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资源配置效率。
在数字经济时代,以胡涂汽车养护智慧门店为代表的新业态、新实践,标志着汽车服务相关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的落地,加速了数字技术与汽车服务场景的融合。这一系列的实践,让厂商建立了生产和销售的有效反馈路径,提升了门店的运营和服务效率,也让用户有了更可靠、更高效的服务选择和体验。
智慧门店等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的落地,也带动了门店数量和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截至去年9月底,注册用户7280万,同比增长35%。活跃用户达到1000万,复购率达到62.9%。在过去的两年里,胡涂汽车维修车间的店铺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合作店铺的数量也增加了7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庆认为,汽车后市场是一个关系到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巨大万亿市场,其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未来的汽车后市场服务将从汽车本身向外延伸,尤其是一些基于新经济、新技术的增值服务。(张静)
资料来源:Guang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