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魏佳明
受“健康活到88岁”承诺的吸引,退休干部方方在过去的四年里投资150多万元建立了一个名为韩方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馆。从最初的免费修脚体验,到价值9万元的私人理疗,再到要价15万元的脑梗治疗,她一步步陷入商家精心设计的营销“漩涡”,直至背负外债。
曾经在方方消费过的韩方健康管理中心,位于浦东罗山市场附近。本报记者魏家明摄
方方的遭遇并非孤例。多位中老年消费者向本报(www.thepaper.cn)反映,他们都在上述健康中心的兄弟店“医堂健康管理中心”投资了数十万元,有的人仅一年就花了50多万元。抱着不给孩子添麻烦的初衷,他们花钱养生。没想到,不仅没看到疗效,还把养老的钱都赔光了。害怕孩子知情引发家庭矛盾,大多选择隐忍,只在工作日偷偷出去维权。
2022年2月底,有养生馆内部人士公开举报称,这些专注中医养生的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医学背景和行医资格,每瓶售价数千元的中草药油都是网上购买的廉价精油。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信赖的“专家”——自称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只有初中学历。不是别人,正是涉案组织的女老板黄的妻子。
告诉该报,黄实际控制的医疗保健机构在上海有12家门店,分布在浦东、宝山、虹口和杨浦区。仅2021年销售总额就超过426万元。张颖说,她和丈夫都是黑龙江人,选择在上海经营一家养生机构,正是看中了一线城市中老年人的市场潜力。
该报采访了多位曾在相关保健机构工作过的员工,了解到商店里的保健品价格并不固定。通常,人们根据消费者的经济实力来等待食物,并继续对老客户发起“情感攻势”,促使他们不断投资。
3月11日,黄接受本报采访时,否认消费者夸大对员工理疗效果的宣传,并称“我们只做按摩,不做医疗。”同时,他否认该店聘请了北京的专家,称只是小店,无力聘请专家。他还表示,价目表都是公开的,不存在欺骗消费者的情况。
一位老年顾客正在接受按摩。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健康漩涡:70岁老人四年花费150万
74岁的上海大妈方方回忆起当初是如何陷入这种健康困惑的,十分苦恼。
2018年秋天,她在浦东一家批发市场买菜,在市场门口遇到两个正在做促销的年轻人。芳芳说,他们给她介绍了一家名为“中国同仁养生堂”的机构,可以免费体验修脚。
退休干部方芳,几年前得了脑梗塞中风。当她听说自己有修脚经验时,在两个人的游说下,她走进了这家名为“韩方健康管理中心”的商店。没想到,第一次“体验”花了她6000多元。“按摩之后,我真的觉得很舒服。那天店员让我办卡,说可以给膝盖按摩。”
住在虹口的徐娟、刘桦和王兰英也以同样的方式联系了相关的医疗机构。他们三人第一天都在一家名为韩方健康管理中心(从2021年起更名为医学堂健康管理中心)的商店花了2400元,购买的物品包括50次足疗。72岁的刘桦患有静脉曲张,而73岁的徐娟常年患有坐骨神经痛。他们说自己被养生堂“包治百病”的说法深深吸引。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第一次消费的足疗用品,单次售价不到50元。获得更健康的身体,在七十岁看来,就是尽可能地为家里的年轻一代减轻负担。
然而事与愿违。芳芳说,办卡后,足疗项目只做了几次,店员不断推荐腰部理疗、脑梗治疗等项目,并称“承诺能治好,能保证活到88岁”。
与之前足疗不同的是,后续项目要价几十万元。以治疗脑梗为例,方方一次就花了15万。2021年4月5日,她又花了9.8万元做私人理疗。到现在为止,芳芳在养生馆一共花了150多万,也因此背负了外债。
详细记录了徐娟等人今年在养生馆的消费情况本报记者魏佳明图
徐娟也在医疗保健上花费了巨额资金。她一年内在涉案的保健机构投资50多万元。店铺账目显示,2020年4月至6月,徐娟购买的物品包括蛇蛋白免疫调理、五脏祛湿、血液类物品,其中14次五脏祛湿的价格为28.8万元。
然而,昂贵的项目并没有像他们希望的那样治愈他们的疾病。刘桦告诉该报,经过几次理疗,她发现效果并不好,并提出了退款的想法。但是养生堂的工作人员马上给她做了全身检查,说理疗需要系统的进行,只有局部的改善是不能见效的。“他们还说我体内有潜在疾病,如果不防控,三年内肯定会发病,到时候再治疗就来不及了。”
刘桦说,出于恐惧,她一次又一次地把钱投入保健项目,尽管每次走出商店都会立刻后悔,但她总是走火入魔。
实控人妻子揭骗局底:“中医世家”是假的
当被问及为何不去医院就医时,上述四位消费者均表示,去正规医院就医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特有的慢性病,医院也无法给出根治方案。
方方等人告诉本报,店家向他们介绍项目时,都提到一个重要人物,就是一个自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姓专家。经图片鉴定,芳芳确认,这位姓黄的专家就是该店的实际经营者黄。芳芳说,黄曾亲自为她把脉,并声称她家祖祖辈辈都是中医,而这家养生堂使用的药油配方大部分来自北京同仁堂。
然而,根据该报从可靠渠道获得的信息,黄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他的教育程度是“文盲或半文盲”。黄的妻子告诉该报,她的丈夫出生于1984年,最高学历只有初中,两个家庭都没有学医和行医的背景。他们和北京唯一的交集是,早些年,夫妻俩一起在北京的保健机构做按摩技师。丈夫去上海开店后,她回东北老家带孩子。
张颖说,选择上海作为经营健康之家的地方,正是因为一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较高,以及他们对健康身体的渴望。
据了解,实际控制人黄在上海经营着12家养生堂门店,分别位于浦东、宝山、虹口和杨浦。店名分别是韩方健康管理中心、韩方健康管理中心、怡婷健康管理中心、杨志各和焕春轩。
称黄为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股东,据天眼查资料显示,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登记机关为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股东为黄。注册信息显示,公司经营范围为健康管理咨询、减肥服务、健身服务、美甲服务、保健按摩,同时从事健康科技、生物技术、网络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咨询、转让。同时应注明登记信息,对依法必须审批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已于2022年1月19日注销。
该报注意到,黄还是另一家名为上海白苗林美容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黄的弟弟黄文欣。与上海韩方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一样,该公司在奉贤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注册时间为2021年4月。上述两家公司的成立时间均晚于上述相关门店的开业时间。
事实上,涉案店铺多以个体工商户形式注册。以徐娟等人消费的“韩方健康管理中心”为例。实际取得的营业执照显示名称为“文敏足浴服务部”,经营范围仅为足浴、按摩服务。
黄实际控制的12家健康馆2021年业绩合计达426万元。受访者供图
张颖告诉该报,她站出来举报丈夫的原因是因为丈夫的不忠而引发的离婚诉讼。称黄在注销上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同时,将这些年的资产全部转让,根据2021年底该健康机构内部会议照片显示,2021年上海12家门店的销售总额达到426万元。
3月11日,通过电话联系了黄。他否认了消费者关于员工夸大理疗效果的说法,并表示,“我们只做按摩,不做医疗。”同时,黄否认该店聘请了来自北京的专家,直言只是一家小店,没有能力聘请专家。
销售的秘密:“滴血查出癌症”和“情感攻势”[S2/]
昂贵的养生项目背后,涉及的养生馆运营成本并不高。
一名曾在黄控制的一家养生堂工作过的技术人员向本报透露,该店用来推背的所谓中草药油,其实是网上购买的廉价精油。“买大瓶装的,然后装小瓶装的,放进礼盒里。”
受访者供图健康馆内展示的各类器械
另外几个中老年消费者的记忆特别深刻,店里陈列着各种检测仪器。刘桦说,工作人员说,你只需要从人体抽取一滴血,放入仪器进行检测,就可以知道体内是否有癌细胞。刘桦还在血液检测仪器的显示屏上看到了各种细胞的图案,但工作人员从未给她看过任何纸质报告。
这位韩方健康管理中心的前员工告诉本报,所谓的“验血查癌”的本质是在显微镜下显示血液投影屏幕,它没有癌症检测功能。
在纸质电商平台检索到的同一个“一滴血测试仪”网页截图
根据文中杨胜厅拍摄的照片,在电商平台检索到同样的“一滴血检测显微镜”,网上售价仅为688元。同时,涉案医疗保健机构常用的各类理疗仪也可在网上购买。比如宣称具有疏通经络、解毒功能的按摩刷,网上售价95元,s刮痧空吸脂仪网上售价1444元。
张颖说,养生堂的主要支出是店面租金和人工成本。该报在一份“韩方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员工入职表”上看到,普通员工基本工资为每月5000元,其余需要通过销售赚取提成,而招聘员工的第一标准就是会不会用嘴说话。
韩方健康管理中心绩效分配系统表本报记者魏家明图
方方对此深有体会。她独自生活,守寡多年。虽然有个女儿,但也不能一直陪在她身边。每次她踏进养生之家,都有一群年轻人热情地围着她嘘寒问暖。她还记得,有一年她过生日,店里姓孙的经理还送了她一束红玫瑰,偷偷从后面把她抱起来。正是这种情绪攻势让她难以抗拒,她乖乖的买了单。
方方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关怀”只是销售前的“服务消费”。黄实际控制的虹口区广粤路某门店内部员工绩效群信息显示,每天下班后,每个员工都需要在群里汇报当天接待客户的情况。顾客标有数字,没有名字。举报方式包括:消费热情服务、了解客人情况等。,甚至清楚地记录客人的家庭信息和孩子的情况等。
广州路店原院长苏敏对本报表示,要了解顾客的情况,一开始就要摸清老人的经济状况。“能不能在家里说了算,有孩子在身边等等。,如果和孩子住在一起,要格外小心。”店家在了解清楚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后,可以“看人点菜”,根据对方的支付能力报价。
所有受访的消费者都表示没见过店里的价目表,每次购买都是工作人员口头介绍。芳芳说,她曾想询问其他顾客的价格,但从未同时遇到其他消费者。徐娟说,有时候她走出商店后,还会远远地看到店员跟在后面。苏敏说,这是养生堂的有意安排。“客户不能相见。”
对于黄的这一说法,也予以否认。他表示,价目表都是公开的,不存在欺骗消费者的情况。针对“同一个人价格不一样”的问题,他解释说,每个消费者的项目不一样,精油也不一样,所以价格会不一样。
养生馆内部工作组截图(管理组+监督组)受访者供图
退款难:部分消费者称受到威胁[/s2/]
为了保持消费者的参与,所涉及的健康之家将不断推出各种活动。苏敏说,这只是让老客户觉得优惠的套路。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
2021年11月,中国健康管理中心举办年终有奖问卷活动。活动单显示,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回馈新老客户,提升业绩”。在对内部员工的要求一栏中,写着:气氛要热烈,情感要饱满,配合要默契,衔接要完善,重点要明确,注重细节,提前塑造,分工要明确,借力打力,创造佳绩。
过程文案2021年11月年终有奖问卷活动健康馆本报记者魏佳明图
活动流程一栏更明确了吸引客户的全过程:员工需要在活动前一天晚上提前与客户预约,客户进门后接待人员会送纪念品;在顾客完成问卷后,员工会读出一封感谢信,并送上鲜花以示拥抱。文件还写着:要动情,要表达感激之情。
随后,员工们集体鼓掌,随后院长申请给客户一次抢购现金的机会。院长介绍抢购档位时,员工直接告诉客户要最高档位,前台配合客户问“现金还是信用卡”。如果客户说没有,员工负责直接垫付,“每个人哄1000块钱合适。”这里的文件也注明:气氛要高,所有人都要围着客户嘘。通过这个活动,当天完成收账任务的员工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提成。
当销售成为重中之重,门店每个月都要在工作群里汇报销售任务和完成进度。论文获得的名为“中国同事管理群”的工作群聊天截图显示,平均每个店铺的月销售指标在30万元左右。
此外,苏敏向本报透露,为了避免因退款或服务产生纠纷,养生堂还成立了监督检查组。新闻显示,2021年11月,一名黄姓导购员在店内与顾客发生争吵,此事以导购员被罚500元告终。
然而,类似的纠纷不断上演。以王兰英为例,她多次要求退款,但商店拒绝提供全额退款,并需要签署退款协议。由于担心子女知情引发家庭矛盾,老人大多选择承受。
养生馆的退款协议,有十个条件是消费者必须同意的。本报记者魏佳明
根据该报获得的几份关于养生堂的退款协议,确认退款需签署十项条件,包括:退款后,消费者应承诺不以任何理由做任何有损甲方(即公司)声誉和名誉的事情;如消费者退款后影响甲方正常经营,甲方有权寻求法律手段处理;即日起,消费者的身体、皮肤、健康问题与甲方无关,消费者退款是个人原因造成的,与甲方的服务项目和产品无关。文末还注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甲方对本协议约定的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在徐娟等人看来,这显然属于霸王条款,所以他们拒绝达成和解。芳芳称,她在涉案的养生堂投入了150多万元,却没有治好任何疾病。“每次要再换项目,都需要再付钱。这是专门骗老人的,必须全额退款。”
所有接受采访的消费者都告诉该报,他们在退款过程中遇到了障碍,许多人说他们受到了恐吓和威胁。徐娟说,她被告知威胁的话,如“我们知道你的家庭住址”。苏敏坦承,对于带着孩子前来退款的老人,店家会立即退款。他们之所以会放出豪言壮语,就是抓住了一些老人不敢告诉子女的心理。
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店已经办理了相关退款事宜,已有数十名消费者办理了退款。
目前,包括王兰英在内的上述四名消费者已经聘请了律师,准备起诉要求退款。王兰英说,即使他们无法追回这笔钱,他们也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警示更多的中老年消费者。
(文中除黄、黄文欣外,均为化名)
编辑:崔轩图片编辑:蒋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