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手机号能注册几个qq账号2021(一台手机最多竟有56个预装软件,有厂商每季收入高达上亿)

手机预装软件数量大,占用空空间,卸载困难,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背后是手机厂商预装软件的巨大利润链。某老牌手机厂商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透露,一个手机厂商来自预装软件的收入,其实每个季度都高达上亿元。

3月2日,杜南发起了一项关于手机使用体验的问卷调查。至3月12日,共收到678份问卷,其中62.21%的受访者反映手机预装软件数量大,占用内存,日常很少使用,大部分会删除。从软件类型来看,XX社区XX商城、皮肤功能和系统自带的音乐视频app都是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没必要预装的软件。

综合结果来看,部分预装软件并不讨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有专家表示,一些预装软件还具有自启动、自唤醒的特性,不仅影响手机的流畅度,还会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

为此,南都记者随机选取了2021年底发布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搭载安卓系统的部分手机品牌,对价格相近的手机进行了测试。测试的手机品牌包括华为、荣耀、小米、OPPO和vivo。据测试,各品牌手机预装软件至少有50+个,数量“臃肿”、功能重叠现象普遍。

测量

OPPO、vivo、红米的预装软件数量都超过50+



OPPO手机预装软件数量高达56个

杜南记者实测整理了华为nova9、荣耀60、OPPO A93s、红米Note11pro、vivoT1x手机的预装软件。其中,OPPO、Redmi、vivo在测试中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测试结果为系统预装软件和第三方APP重新激活后显示;华为nova9和荣耀60数据来自官网预置软件信息公示。

记者测试发现,市面上大部分手机的预装软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内置的应用,如app store、视频、音乐等。,另一类是第三方内置应用,如手机淘宝、Tik Tok等。目前除了影响系统运行的基础软件,大部分app都可以自行卸载。

但整体来看,各品牌的预装软件数量“臃肿”,至少50+似乎是各厂商的默契:测试显示,OPPO、vivo、Redmi的预装软件数量分别为56、54、52(提供系统组件的底层应用不算)。(注:华为和荣耀官网信息公示包含了提供基础组件的各类应用,所以不计算总量。

OPPO和vivo手机不能直接在桌面卸载

据记者测试,预装软件看似“臃肿”,但实际上官方内置应用和第三方内置应用的功能普遍重叠。比如OPPO和Redmi都有自己的浏览器,但同时预装了QQ浏览器和UC浏览器。OPPO和vivo都有自己的商城,但还是预装了拼多多、JD.COM、手机淘宝、淘宝特别版。除了自己的小米商城,红米还预装了淘特、手机淘宝和拼多多。

此外,在各手机厂商自主研发的系统软件中,多个应用的功能是互补的,同类型的预装软件总是“翻倍”多个软件。比如游戏相关软件中,OPPO手机自带游戏中心、游戏空房间、小游戏三个app,红米手机也有小米有品、小米商城、米家三个电商app。

这种情况难免被消费者诟病。此前有消费者在知乎上问,小米有品、小米商城、米家的电商app“感觉都差不多,应该以哪个为主?已经晕了。”对此,小米有品官方账号回复称,之所以有三款电商app,是为了满足更多用户的消费需求。然而,网友对小米的回应并不买账,评论中依然充斥着对三款app的抱怨。

在卸载的便捷性方面,记者也看到,虽然游戏中心、商城、社区等每个手机上预装的软件基本都可以卸载,但在OPPO和vivo中,不能直接在桌面卸载,需要多点击一个应用信息界面才能找到。

此外,在第三方内置应用中,华为和荣耀的第三方内置应用数量最多,分别为21个和26个;其次,OPPO有18个第三方内置应用;Vivo和Redmi相对较少,共有15家。

一个手机号能注册几个qq

开始

预装软件很难“瘦身”:大厂的营收每个季度都能达到上亿

老牌手机厂商负责人:预装贡献了相当一部分营收

显然,从软件类型和功能上来说,很多手机的预装软件都可以很大程度上“瘦身”。此前也有手机厂商尝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

2021年,魅族18系列手机在宣传上打出了“三零”的旗号,即零广告、零推送、零预装。这是近年来手机厂商首次公开面对这个问题,发布零预装的产品。然而,2021年9月,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官方博客@Flyme发布《致魅族用户的一封信》,表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魅族决定保持与行业一致的运营策略,之后产品仍会预装应用和推送广告。

为什么手机厂商对预装软件“瘦身”这么难?某老牌手机厂商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目前预装软件难降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应用预装确实贡献了厂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互联网收入。“以某手机厂商2021年第三季度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为例。综合业内情况来看,预装软件带来的营收至少要占到其中的10%,这还只是预装软件一个季度带来的营收。”

另外,尤其是在目前硬件差异化越来越小,竞争进入红海的情况下,手机硬件的毛利率越来越小,厂商会更加依赖互联网收入。“在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之前,说取消预装,把这一块的收入完全抹杀,是不能接受的。”

其次,很多手机上的必备软件,技术、资源、版权、资质等门槛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厂商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多此一举”。“比如输入法、地图、音乐、视频、浏览器、新闻、支付等。,第三方已经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以后如何优化预装软件?前述厂商负责人表示,手机预装应用的理想情况是不占用任何系统空空间,应用在用户需要的时候可以点击使用,这是云手机、快应用、小程序等正在探索的前景目标。“现在很多手机厂商都加大了在基于云的操作系统方向的投入。我相信在未来,手机已经不需要下载安装应用了。”

相关部门多次整改效果有限

对于手机预装APP的现象,相关部门多次努力规范,但效果非常有限。

2013年,工信部《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手机在申请移动智能终端进网许可时,应当申报预置应用软件的基本配置信息。此举将手机预装APP纳入管理范围,但并未明确如何管理。

2017年7月,工信部发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规定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保证除基础功能软件以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以卸载,但基础功能软件的范围并不明确。

今年2月,工信部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行为的通知》。该规范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卸载的预装app的种类、范围和数量,要求提供安全便捷的卸载方式供用户选择。

事实上,预装软件不仅影响消费者的体验。中国法律委员会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中消协律师胡刚表示,这类预置软件一般在消费者购买手机时,并没有提前告知消费者细节,实际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对此,胡刚建议,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设立类似集体控告的组织,提高违法成本。

广东圣典律师事务所律师毛鹏认为,商家在销售手机时,强制安装与手机正常使用无关的软件,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捆绑销售。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假设买了一部128G的手机,但是里面的部分空房间被与手机使用无关的软件占用,消费者实际能使用的内存明显不足,这也属于“错误产品”,可以进行投诉和维权。

毛鹏建议,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应该引导厂商下载与正常使用无关的软件,而不是直接提前下载到手机里,占用手机内存。而是应该在手机中预留一个安装窗口,里面有手机厂商推荐给用户下载的软件,让用户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把选择权还给用户。

规划:王赢

整体规划:火星

南都记者闫采写

制图:何鑫

技术:詹华平、梁秀霞

实习生融云对本文亦有贡献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