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茶叶能开茶叶店吗(不懂花、不会画、不焚香,还可以学习茶道吗?)

蔡先生在2005年提出了“纯茶道”的概念,无论在当年还是今天,这都是一个非常超前的观点。当时我们经历了80年代茶文化的早期复兴,制茶器具和制茶方法发达,茶道教室陆续开设,研究如何泡一壶茶。然后到了90年代,茶业已经有了各种应用茶具,熟悉了制茶技艺。大家信心满满地举办茶会,甚至创作出《无我茶会》等茶会作品。以茶为核心的茶会形成一定氛围后,茶业开始在茶桌上加入其他艺术项目,如音乐搭配、插花装饰、背景设计、道德经禅等。正是在这种严峻的时刻,蔡发表了《茶道中纯茶的抽象之美》一文,认为“茶道之美和思想境界,可以简单地从茶汤中获得”。“纯茶道”思想认为,我们可以专注于茶本身,欣赏其艺术价值和美感,而不是复杂的环境风景、颜色和声音。





上面这篇文章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之后不断关注纯茶道,并努力践行。2015年,我发表了《纯粹的茶道蒸发到哪里去了?《福建茶道》杂志每月专栏里。文章论述茶桌上只放与此泡茶有关的器具,茶会上只做与茶道有关的事情。茶道不要放非茶道因素如文学、空设计、摄影、哲学、服饰、烧香等话题。在蔡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不时讨论纯茶道,写下手稿,最终成就了这本书。


本书由我主编,共分六章:第一章《茶道艺术的定位》讲述什么是纯粹的茶道;第二章,纯茶道的创作,讲讲为什么要做;第三章“茶汤作品现场制作”讲纯茶道的场合、目的、方法。第四章“为茶泡茶的精神”,说的是这一刻茶道精神的提炼。第五章“泡、评、赏态度的培养”,讲的是茶人的观点和判断是怎么来的。第六章“茶道艺人的形象”,泡茶人,你清楚自己是谁吗?





当我们清楚了什么是纯茶道,为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如何实现,其中谁是谁,就知道了纯茶道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好茶,茶道艺人要有勇气,没有“好茶”也要泡。对茶感情肤浅的人是不懂的。如果茶不好,就是一个压抑身心的东西,更别说什么艺术了,真的不应该喝。喝了不好的茶,身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去消化,精神也会变得萎靡不振,灵魂也就很难庄重。(文:许,图:网络。)


目录:

茶道艺术的定位

茶道艺术应该归为口鼻艺术。

为什么茶道艺术的定位是泡茶、奉茶、品茶?

辨别味道和香味的抽象能力

茶道香气美学的建构

茶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泡茶的热情

茶杯和茶汤

茶叶店好开吗

它是茶具的一部分。

茶艺作品重在口鼻而非眼观。

制茶过程和茶汤都是茶道艺术的形式和内涵。

除了感官,喝茶还有体感作用。

追求口鼻艺术茶汤店之美

茶在作曲,茶在演奏。

纯茶道的创造

茶道艺术如何创作,谁来衡量?

对茶道内涵的信仰

茶道艺术是如何形成的?

茶道艺术的美在哪里?

茶道艺术的创新新在哪里?

纯茶道的茶座要忠于茶道。

我不想在茶几上放一瓶小花。

被贴上标签的茶道不美。

茶道失败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茶创作体系的兴起

茶道艺术和烹饪艺术

茶作品的现场制作

现场创作的茶道艺术

器、术、道在泡茶中的意义

茶空之间的对与错

暖壶、暖杯、热杯可以省略。

制茶过程中包括水。

茶道是古风吗?

茶可以配方吗?

时刻养成正式泡茶的心态。

茶叶生产与应用

泡茶的声音是有机音乐。

泡茶、端茶、品茶的精神

如何将泡茶、端茶、品茶提升为茶道艺术

与技术、茶艺、茶道的纠结

纯茶道的觉醒

茶道修养的基本概念

论茶道精神

把茶泡在壶里。

爱茶、品茶比懂茶更重要。

泡茶者有必要自己泡茶吗?

如何让喝茶的人专心品茶?

泡茶者的进出方式

我泡茶的时候不说话。

制茶人的孤独生活

谁在乎茶道艺术

泡茶,泡茶,喝茶,都在无处不在。

养成泡茶、品茶、品茶的态度。

制茶与品评、鉴赏的关系。

品茶的唯一方式

浅谈茶叶及制茶在企业中的应用

茶已经算是作品了,茶汤还没有。

泡茶和品茶并不取决于包装和名字。

制茶和制茶不应受“茶标”的限制

品茶和品茶并不冲突。

制茶比赛裁判与茶叶品评的区别

茶具对茶汤影响很大。

茶道生活不同于茶会活动。

茶,茶汤,茶会。

茶党作品将如何呈现?

从一次茶会看当代茶道

茶道艺术家的尊严

茶道艺术家的尊严

泡茶和喝茶的茶道风格

品茶会不迟到的原因

茶道应该有什么样的礼仪?

茶道动作不需要标准化。

不要太谦虚地泡茶。

泡茶和修身养性要分开对待。

一定要指定穿什么茶吗?195

泡茶者应该坐在茶垫的主座上。

不知道茶叶的量和茶汤的质地。

茶道艺术只是某些人的追求吗?

泡茶空风格是泡茶者的个性风格。

茶人歌后记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