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奢侈品的网站(二手奢侈品真假难辨,该怎么买?)



作者:马翔,《新零售商业评论》特约评论员


“二手奢侈品的鉴定任重道远。”


二手奢侈品掀起全球热潮。


上月底,软银集团参与了欧洲最大的二手奢侈品网站Vestiaire Collective的新一轮融资,该网站的估值已被上调至17亿美元。


二手奢侈品的成交额也在飙升。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根据美国运动鞋交易平台StockX发布的最新报告,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6个月里,奢侈配饰品牌Chrome Hearts的二手交易量飙升了22倍。


中国的表现同样抢眼。根据BCG发布的《硬奢侈品中的二手机会》报告,二手硬奢侈品(主要包括手表、珠宝等)的全球市值。)约210亿欧元,中国是第三大市场。


2020年,英国奢侈品巨头Farfetch的奢侈品包装转售服务Second Life增长了527%,二手商品的销量和浏览量呈现“巨大增长”。


其中,中国是二手商品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中国大陆占Farfetch全球二手商品交易额的17%。


然而,二手奢侈品市场越火爆,消费者对假货的担忧就越突出。


根据华丽智库关于二手奢侈品主题的问卷调查,高达72.3%的消费者认为“担心买到假货”是影响其购买二手奢侈品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假货仍然是二手奢侈品市场的“最大障碍”。


如何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挑战?【/s2/】当评价者处于弱势时,AI等技术的加持,或者当前的“最优解”。


鉴假痛点多


之所以挑战“日益严峻”,是因为中国的二手奢侈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20年,中国一级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460亿元,二级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73亿元,二级转化率仅为5%。


相比之下,美国二手奢侈品的转化率为31%,日本为28%。这意味着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广阔,在消费升级趋势的影响下,这个市场将快速增长。


但与此同时,假货也在攻城略地。


《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优奢易拍卖鉴定的所有商品中,只有三成以上是正品,正品率还在逐年降低。到2019年,综合正版率为33.6%,比3年前下降4个百分点。


体现在消费端,就是维权。


以黑猫投诉平台为例,相关投诉量超过2000条,原因包括“卖假货、残次品、隐瞒颜色、货不对板、掉包等。分析人士认为,“缺乏专业鉴定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二手奢侈品市场的门槛并不低。一个核心问题是,面对层出不穷的假货,专业鉴定能否及时高效。


据媒体报道,包括红布林、唯二、宝师傅等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都成立了专门的鉴定小组。


鉴定师需要综合考虑奢侈品的所有要素,包括材料、五金、雕刻、接线、边油等等。


平台的认证看似满足了消费者的“认证”需求,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人工认证存在诸多问题,如验货流程麻烦、认证时间长、品牌覆盖率低、不信任认证过程人为干预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认证”的痛点可以追溯到鉴定师的培训。


某奢侈品鉴定学校创始人张先生曾对媒体表示,教学用的奢侈品,50%都是假货,其中60%~70%的仿制手法非常拙劣,几乎一眼就能看穿。其他30%的假货有很多高仿,需要专业人士鉴定。


现实生活中,模仿品牌比教学秀多得多,模仿手法也越来越精良。进入行业后,评估师要面对从未遇到过的“情况”,现有的经验可能无法应对。


二手奢侈品大潮汹涌,呼唤越来越多的专业评估师,却“吸引”了一些人借“评估师”之名,谋取非法收入。

最大的奢侈品网站


上个月媒体报道了小红书有很多所谓的“真假鉴定”,实质上是引流了假包的销售渠道。谁能料到,消费者想“学假货”,却成了卖家收割的对象。


显然,无论是平台鉴定团队还是鉴定师,都无法完全满足二手奢侈品“鉴定”的需求,这一矛盾亟待缓解甚至解决。


AI发大招


人工识别出现问题,技术手段开始介入。


今年4月,欧洲奢侈品行业的三大巨头LVMH、卡地亚和普拉达共同建立了一个新的区块链联盟Aura,该联盟利用区块链技术使购物者能够追溯其购买的商品的来源,并验证商品的真实性。


消息一出,媒体问:“在中国奢侈品行业爆炸式增长,中世纪二手奢侈品成为潮流的当下,区块链技术真的能阻止假货横行吗?”


维普研究院院长周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区块链技术在产品防伪上的应用,让奢侈品行业的防伪从原来的交易链变成了连接供应链和交易链的系统。目前来看还是挺有效果的。”


无独有偶,在国内,也有企业将AI技术应用于平台的商品识别。比如今年,二手平台闲鱼正式接入了AI全识别平台图灵识别(包肖剑)的识别服务。


媒体称,图灵鉴定建立了容量超过100T的奢侈品牌真伪数据庞大数据库。它只需要对实物拍照,按照指引上传,几秒钟就能得到鉴定结果。目前已获得区块链、溯源等十余项专利。


关键是AI鉴定的“战绩”让人眼前一亮。


据图灵识别业务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根据公司数据监测和回访,图灵识别在线AI识别平均准确率可达99%,AI加线仓双重识别,识别准确率可达100%。


从这个角度来看,依托AI技术,并不是说二手奢侈品从此没有假货,至少假货加速渗透的势头有望得到遏制。


正因如此,图灵识别也受到其他平台的青睐。除了闲鱼,图灵认证还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寺库、新新、唐生等平台签署了认证及相关服务。


AI技术的应用将对二手奢侈品的鉴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已经溢出了奢侈品行业。





图灵识别业务负责人表示,在AI识别领域,公司还有很大的展示空空间。“目前奢侈品包、化妆品、时装鞋、时装、玉石、白酒等品类已经基本覆盖了生活中常见的非标品”。


二手电子产品交易与服务平台爱回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二手3C自动检测流水线”Matrix2.0系统,也运用了AI算法等技术。


但是,AI加持不可能绝对准确。正如艾媒咨询CEO张毅所说,AI识别在识别能力和匹配能力上还存在一些弱点,可以和人工手段互补。


张毅认为:“可以先用AI,不足的可以人工替换,会形成非常有效的补充。”


标准待建立


人工鉴定与AI技术的“互补”可以说是二手奢侈品鉴定的“最优解”,但从整个行业来看,奢侈品鉴定的行业标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这方面,今年4月曝光的真假古驰带之争颇具典型意义。


当时媒体报道称,多名消费者在唯品会购买的古驰皮带被收购货等鉴定平台鉴定为假货。然后,消费者要求收购的App给出鉴定标准,但客服回应称鉴定过程是商业秘密,不能轻易透露,建议向买家了解。


与唯品会沟通后,发现唯品会无法提供腰带的发票、通关单据和防伪码。


经过激烈的讨论,唯品会和Takeshi公开回应。唯品会表示,所售商品保证正品,无鉴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或平台出具的鉴定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吴德表示,对相关用户提供的古驰皮带进行了复检,鉴定结果仍然不是正品。





据说古驰带的真实性仍未解决。有意思的是,在唯品会和外卖给出的第三方鉴定结果中,都出现了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的身影。


其中,唯品会引用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的报告,获得的产品引用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的报告。


看似都有中检认证集团分公司的参与,但媒体深挖后称“公司与中检认证集团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只是在宣传方面”,“鉴定其实是公司平台自己做的,中检认证集团没有参与”。


对于唯品会的鉴定,律师赵占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唯品会和收购的商品都是自己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但都不属于司法鉴定,“不能保证结论完全客观准确,事实上检测结果完全相反”。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要想查明真相,维权,只能先起诉,再申请司法鉴定。


赵占领建议,也可以上报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包括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一般应由争议双方共同委托或法院指定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国内还没有奢侈品鉴定的行业标准,没有统一的奢侈品鉴定技术规范,甚至缺乏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媒体称“处于真空状态”。


另一方面,只有奢侈品鉴定的行业标准逐步建立,人工鉴定和AI技术鉴定才能真正落实,消费者才能真正享受到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安全屏障”。


然而,在目前二手奢侈品市场还在野蛮生长和混乱的情况下,AI鉴定的全面应用和奢侈品鉴定行业标准的建立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1.华丽智库|二手奢侈品,在中国真的火吗?“,华丽的野心

2.小红书公然卖假包!有个套路,南方都市报。

3.“二手奢侈品才3真货?这个方法的准确率是99%!”,今日北京商业

4.“拥抱区块链,再也不用担心假货了?奢侈品巨头又看中了这块大蛋糕!”,CBN

5.133条GUCCI皮带的奥秘!唯品会言出必行,国内没有奢侈品鉴定的行业标准。


今日话题:你会买二手奢侈品吗?如何辨别真假?[/s2/]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