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是什么交友软件(探探:交友软件到底有多乱)

“不喜欢就向左滑,喜欢就向右滑,互相喜欢的人就可以开始聊天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产品逻辑,探索积累了超过4亿的用户群体(数据截至2020年12月),其中90后用户占比接近80%。这些年轻人似乎已经为陌生人探索了这样的社交平台,作为扩大朋友圈的主要途径。





也是这样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社交平台,却经常出现一些违法犯罪案件:


19岁的大连瓦房店男孩陆某,在探险中认识了13岁的女孩小娜(化名)。认识她后,把她骗到出租屋,发生了正当关系。事后,陆某因强奸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8个月。


江苏省泰州市居民毛某在探探中通过“朋友”介绍,以开淘宝店收取创建费和保证金为由,骗取16800元。公安机关报案后,发现一个28人的网络诈骗团伙,涉案金额数百万元。


据厦门市反诈骗中心统计,短短两个月,就有66名受害者因为“杀猪盘”被骗900多万元。


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利用探索等社交软件诱骗用户参与网络赌博的案件。短短8个月,63人被骗1600余万元,石某等75人当庭宣判...


这些案例都是官方宣判的,可以在网上查到。既然负面新闻不断,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用打探?真的有那么诱人吗?


是的,探索对于一些有非法意图的人来说,确实有着致命的诱惑。


七旬老人“暗恋”短信照收不误


对于探查,网上口碑不好。比如在知乎这种知识社区,与探针相关的最热话题就是“交友软件有多乱”“你为什么卸载了探针”,很多深受其害的用户都来这里发帖投诉。在“有哪些是年轻人绝对不能碰的东西”的话题中,好评度最高的回答者分析了探索出的诸多“骗枪”套路,数万网友表示支持。


你为什么卸下探测器?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还能记得当初为什么要装吗?


“XXX,你认为你的手机联系人会在探空中将你设置为‘暗恋对象’,而你的联系人因为你没有使用探空而发来短信通知吗?如果你也暗恋TA,那就配对成功了。”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或许只是因为好奇到底是谁在暗恋自己,知道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就大大降低了警惕,成为4亿用户中的一个。





第一次使用时,Sounding会要求通讯录的许可。很明显,如果你选择了权限,你通讯录里所有人的联系方式都已经给了Sounding。


根据我们的实际测试,即使你给了通讯录权限,也看不出是谁在暗恋自己,更别说和那个人匹配了。





那探查了你的通讯录之后呢?通过大数据分析朋友关系,然后给通讯录里的联系人发类似的短信,这是很自然的。如前所述,这种实名的短信更容易被信任。在大众人群中,继续诱导其他用户下载。


而且这种推广根本没有底线,就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也不会放过,哪怕对方用的是不能下载APP的功能机!


根据我们的调查,即使我们只是把号码用于外卖/快递,或者参加一些线下扫码报名活动,故意填错名字,也很快会收到类似的短信。可能没有人暗恋自己,只是在探索“无差别攻击”。


删除APP或注销账号仍会继续扣费


在使用上,并不是喜欢就向右滑,不喜欢就向左滑那么简单。





探探是什么

付款通知不时弹出,很多功能只有购买会员才能实现。比如你很好奇谁暗恋你,你就需要变成SVIP“看谁喜欢我”——即使付费后也看不到通讯录里有谁,只是推荐一些“优质”的异性。


另外,普通用户的日常“赞”是有限的。付费后,VIP会员可以无限喜欢,或者使用“超级喜欢”等功能。更别说上个月被全网骂的黑钻成员了。费用为49999元/年。如果你有这个钱在探索里买会员,你怕找不到男/女朋友吗?


而这两个会员,普通VIP是12元/月,SVIP 98元/月,可以一季度或者一年一次开通,而且有一定的优惠。不过下面有个小文:默认会开启自动续费功能,不取消会一直扣费。





在黑猫投诉平台,与探查相关的投诉比较多。最重要的是被无故扣分。即使已经卸载了APP,也会莫名其妙的被收费,在官网找到的探索平台客服也只会回答是用户自己操作,不能退款。


这是因为自动续费是默认开启的,用户不会收到通知,只会通过关注银行扣款记录来发现。虽然探索解释是用户自己开启了自动续费,但是付费时并没有明确告知,不注意很难发现小字。而且官方表示,即使用户删除APP或者注销账号,也会继续扣钱,这完全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


虽然exploration也对部分发起投诉的用户进行了退款,但更多的用户并没有得到处理,甚至连自动续费都没有找到。


“优先推荐学生”


那么,如果你只是想打发无聊的时间,找个人聊聊天,可以正常使用,不需要付费吗?那可能不是真的。





在百度探索吧,有很多用户表示每天都保持右滑,成功匹配了很多好友。而且他们明明看到对方在线,也不会有回复。


网友付费VIP确实可以“活过来”,但是很快就忽略了,只能充值。所以,你觉得付钱就能得到小哥哥/小姐姐吗?天真!





在探索中,其实潜伏着很多机器人。这些好看又有钱的“优质用户”只是预设的假人,通过软件设置回复语音,就能自动匹配和你聊天。业内称之为“维护号”,其中有一些真实用户,之前注册过,但长期不用,但被脚本收购后,成为探索的“诱饵”,吸引真实用户向其消费。


不仅如此,探索在功能层面也充满了诱导性。比如作为一款社交应用,它提供的精准筛选其实很可怕。





在系统设置中,用户可以设置搜索距离,精确筛选出距离自己1公里以内的异性。但是对于海王星来说,离自己越近,就越危险。只要付费开通VIP会员,就可以用虚拟定位功能把自己伪装到一个新的地方——一个一直在强调真实社交关系的APP,想想就可怕。





它还提供年龄范围筛选,选项中甚至还有16岁选项。虽然官方声称用户必须年满18岁才能使用,但用户只是自己填写生日,没有对用户的身份进行任何验证。


另外还有一个“先推荐学生”的选项,很可怕。虽然需要认证用户也是学生才能使用这个功能,但是难免会有一些陌生的大叔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注册,然后用自己高明的手段在学校欺骗学生。


为什么一个网评已经是“预约平台”的APP会提供专门的学生认证?仔细想想又害怕。





在一些论坛、用户社区,甚至很多人提供专门探索和传授所谓“聊天技巧”的策略,这实际上是PUA广为诟病的。很多人在探索中用这些方法引诱异性,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虽然是用户行为,但是探索官方并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甚至很多用户使用这款APP的最初目的就是把它作为“预约炮”工具。


这绝不是我们胡说八道,在任何搜索平台或社交平台上搜索“探索”。相关推荐简直不堪入目,违反道德、法律法规的信息太多。作为一款以年轻用户为主要群体的应用,充斥着如此多的负面信息,很容易让年轻人养成不良的生活方式,甚至犯罪。官方监管不力,甚至有意无意引导,所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前,探索毒刺因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信息被下架约谈,但整改后再次上架,没过多久又出现类似问题。开篇提到,很多人把它作为一个拉客的平台,甚至探索非法活动,受害者不计其数。





在这些案例中,陌陌是和探索一起被提及的——没错,陌陌是被7亿多美元收购和探索的,他们其实是一家人。软件窃取隐私,乱收费,用虚拟机器人吸引用户,可以说是弄巧成拙。但探究其成为嫖娼、嫖娼、赌博、诈骗的平台,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那么,你还记得当年的快播吗?一个视频播放器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平台缺乏监管,再加上有意无意的引导,最后的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


探索这种社交应用,也与色情有关,再加上多次被曝光的赌博、诈骗等行为,也是网络上一面倒的负面评论,对青少年影响深远。会是下一个“快播”吗?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