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还债就是还债的说说(“你今生就是来还债的!”)

当一个人为了亲人努力工作,当你把一切都给了他们,他们却说:“你只是把欠我的还清了!”这是什么感觉?


“奶奶,快来接我。我今天要回家!”一个13岁的女孩正在打电话,声音娇滴滴的。

“不要回来了!在阿姨家。你不在家谁给你做饭?”电话那头的奶奶说。

“但是我和我阿姨这里没有任何食物!阿姨住院了!我要回家了!”小女孩撅着嘴说。

“好好好!回来就是了!”电话那头说。

然后,方阿姨的手机响了,电话那头说:“方姐姐,给婷婷五十块钱,让她打车回去。”

方阿姨虚弱地说了声“是”,听筒里没有声音。

方阿姨盯着手机看了一会儿,从包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放在被子上。

婷婷的小姑娘拿起钱,收拾好书包,对躺在病床上打着吊针的方阿姨说了声“我走了”,头也不回地走了。


方阿姨没说什么。她闭上了眼睛,好像隐隐有些不舒服。

输液管里的药水懒洋洋地滴着,就像方阿姨的心情。

这个小女孩叫婷婷,是方阿姨哥哥的孙女。现在在市里上初中,平时住在方阿姨家。我在方阿姨家住了两三年了。

方阿姨还记得大嫂把婷婷送给她的时候。

那天,方阿姨接到了小姑子的电话:“方姐姐,好消息!你的侄孙女已经被县城的初中录取了。她不想住在校园里。我们打算让她住在你家里。”

就这样,哥哥的孙女在方阿姨家住了三年。

方阿姨还记得三十二年前我嫂子打来的电话,内容也差不多:“方姐姐,你侄女该上小学了。我们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准备把她送到你那里去。反正你要当班主任,她就在你班学习,你看着她。”

总之,方阿姨把侄女从小学养到了高中。

高中毕业后,我也参观了大学。只要侄女没有生活费,她就会打电话。方阿姨应该给她寄些钱。

方阿姨坚决支持哥哥一家,哥哥姐姐意见很大。


有三个病人住在同一个病房。

一个是70多岁的大姐,一个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自从他们进了医院,走亲访友的人就络绎不绝。床头柜和抽屉上的水果营养品堆积如山。他们的随行家属总是把那些东西带给方阿姨,请方阿姨吃饭,告诉她不要拘束,生病的时候多注意营养。方阿姨总是摆摆手表示没吃。首先,她得了肠胃炎。第二,想到自己的处境,她有点难受。

那么,方阿姨的床为什么这么冷清呢?亲戚不来照顾她,她自己的孩子和老公不来吗?


原来方阿姨根本就是一个人。

她年轻时有过一段感情,但没有结果。那时候的方阿姨不是方阿姨,是方姐姐。二十四,青春靓丽。我刚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在市里的一所小学教书。

男朋友是公务员。她是初中同学。当时,初中毕业后,梅方考上了师范,男孩成绩稍差,没能上师范,上了高中。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参加了乡镇干部招考,就这样考上了,成了一名乡镇文教干事。

那时,梅方的家里非常热闹。我姐姐在镇中学上初中,我哥哥上高中,他们都住在梅方的房子里。还有我姐姐的儿子,他在梅方的学校上小学,当然梅方全权负责。

梅方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只有两个小房间。别无选择。梅方必须把她的床放在两个房间里。她哥哥和姐姐的儿子住在外间,梅方和姐姐住在里间。

每天除了上课,梅方就是买菜做饭,把自己弄得油腻。

弟弟妹妹调皮捣蛋,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我姐家那个男生整天吵吵闹闹的,很让人头疼。

当她的男朋友来的时候,梅方不是在辅导她的弟弟妹妹、姑姑和侄子,就是在洗衣做饭。让一切井然有序很容易。请梅方出去散步,弟弟妹妹和姑姑侄子都会跟着,吵着要梅方买这买那。

后来,小伙子很少来了,再后来,就不来了。最后听说娶了一个在外打工的女人。


同事们看到梅方年龄越来越大,她的个人事务总是不确定,所以他们热情地不断介绍她的男朋友给梅方。

弟弟终于从学校毕业没能上学,陆续去外地打工。

然而,我姐姐和哥哥的孩子仍然住在梅方的房子里,梅方负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虽然我哥在外打工,但他们好像也没赚到什么钱。不然他们怎么会不支付侄子侄女的学费和生活费呢?

同事对梅方说:“傻姑娘,你怎么把亲戚家的孩子都弄到手了?这样开始就不用谈恋爱谈婚姻了!你傻吗?快把这些亲戚送走!你几岁了?你妹妹快结婚了吗?”

但是梅方有点尴尬。再说,这些孩子在读书的时候,不能没毕业就把人赶走,让他们辍学。而且,他们都对自己很好。那时候自己上学,哥哥姐姐不仅在家干活,有时候还会给自己零花钱。有弟弟妹妹,在县城中学读书,住校,弟弟妹妹在农村读小学初中。条件差导致他们成绩差。现在他们在外面打工,听说很辛苦。如果你有正式工作,你当然应该帮助他们。

后来芳姐就成了芳姐。她还是一个人。

那些早先介绍她男朋友的同事,也渐渐不再关注她的婚姻。看来芳姐要和那群孩子单独生活,很正常。

渐渐的,芳姐遇到同事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都说老公孩子,或者说婆媳矛盾。芳姐心里甚至有些羡慕。

最后,她鼓足勇气对妈妈说:“等姐姐的儿子和哥哥的女儿小学毕业了,可以去上学,住校吗?”

母亲用一种仿佛面对外星人的惊讶表情看着方姐姐,说:“你说对了!你哥哥姐姐今天没支持你吗?那时候你在县城中学读书,你在师范学校读书。谁给你的钱?你吃的饭是谁做的?”

我妈说这话的时候,芳姐羞得不敢再提了。


哥哥的孩子终于毕业出去工作了。

弟弟们都在城里买了房,不准备带孩子给芳姐。

“带她来?我不想!那几天我们在她家生活学习,整天听她唠叨。她婆婆嘴,我不想我儿子受气!”妹子说。

我嫂子说:“我也不想带我姑娘去找她!她身边读书的几个同学,除了我哥家的女儿,哪个考上高中了!”

嫂子和姐姐很有野心,决定自己带孩子。但是他们马上发现他们没有足够的现金在城里买房子。想了想,找芳姐借钱最合适。

于是,大嫂和小姑像打灯笼一样找芳姐,说要借钱。

当时芳姐用剩下的五万块钱还有十几年的时间省吃俭用,忍不住借给了她。

小姨子知道后,不肯同意,找到她妈妈说:“你为什么借钱给我姐家,不借钱给我们家?真的是姐姐是亲戚,哥哥不是吗?”

于是我妈连夜来到芳姐家。他说:“连其他姓的人都借了,他自己的亲哥哥还不肯借。你不能通过放弃自己去读那些书来区分亲密和亲近吗?”于是母亲非常生气,威胁说要吃东西或喝水。

僵持了两天,芳姐只好去银行拿信用贷款,贷了5万给小姑。直到那时暴风雨才平息。

钱到现在都没还。有些年前他们说没有,有了就还。然而,当他们买了房子和汽车,他们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他们不得不支付罚款,为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并请家教。每次见面都只听说他们很穷。

更神奇的是,十几年过去了,嫂子和姐姐又在说买房,说给孩子买,不早买,怕娶不到媳妇,说现在首付20到30万,问方姐姐能不能养我侄子?

大嫂道:“你作为姑奶奶,有钱就别想带花去那个世界。”

妹子说:“就这样。”

大嫂说:“我当爹了,你要公平!”

我妹妹刚刚大笑了一场。


大概七八年前,方姐姐当了方阿姨,就退休了。

五兄弟姐妹讨论赡养父母的问题。

姐姐的姑姑和侄子说:“赡养爷爷奶奶应该不关我的事。那是我妈妈的事。问她,她有钱就拿。我妈五六十岁了,没有工作。我不知道她有没有那个能力!”

姐姐说:“我既没有工作,也没有继承父母的财产,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谁继承谁抚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

哥哥说:“我也没有工作,连生活费都没有!”

大嫂说:“想让爸爸妈妈老有所养,就要有钱有效贡献。”

但话又说回来,他们家既没钱也没权。“我们都在外打工,你要多担起点责任,三姐(也就是方阿姨)。”

我嫂子说:“是啊!三姐,你妈,你别放在心上。”

所以父母都搬到了方阿姨家,方阿姨给他们养老。

年迈多病的父母在病床上徘徊了许多年。方阿姨一个人洗屎洗尿,勉强吃饭穿衣,住院吃药。她终于在两年前去世了。


现在,无论是卧病在床的父母都不需要方阿姨的照顾,无论是需要上学的儿子侄子都不需要方阿姨的赡养,她也不需要去学校打工。

她自己也病倒在床上。

侄女走了,因为方阿姨病了,不会做饭。

还债的经典句子

我的侄子侄女不再打今明两天的电话,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独立了。哥哥姐姐们也没有给方阿姨打电话,因为他们没有孩子送到方阿姨家,想借的钱已经有了。

方大娘苦苦地想:“我做得公道吗?我这碗水均匀吗?我给了他们他们想要我给的一切。我是来还一辈子债的!”


这个故事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案例。欢迎光临。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