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昧
今年双11,随着近年来“舒适”逐渐成为女性购买内衣的新标准,“无码内衣”已经占据了内衣市场的半壁江山。曾经,大众对“舒适”的认知是模糊的。内衣的尺寸、罩杯的形状和胸垫的厚度是什么意思?答案也很模糊。为了找到一件理想的内衣,大多数女性依靠零碎的经验和身体的直觉去试错。
扣好内衣扣,方圆的克制感就开始了。
这种感觉是在工作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方圆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了8年,主要负责建筑项目的管理和监督,每天至少花2个小时通勤于办公室和工地之间。工地上噪音很大,为了和同事交流,她不得不提高音量,大幅度挥动手臂。
方圆生活在重庆,一个著名的“火炉”城市,她的夏天记忆一年比一年热。她记得最清楚的是,每次从工地回到办公室,内裤都被汗水浸湿了,钢圈内裤的胸垫海绵湿漉漉地粘在皮肤上,散发着汗味。
每年夏天,她都选择透气排汗的衣服来减轻外出的负担,尤其是内衣。她平时穿75B的内衣,而且总是选择底围小一点的内衣,这样内衣就能紧紧包住胸部。当底部围度收紧时,她可以减少内裤往上跑的次数和外人看不到的尴尬。
但皮肤紧绷的刺痛感总能提醒方圆,他的身体被紧紧地裹在一件内衣里,密不透风。
所以,她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脱内衣。
她也试过不穿内衣,只贴丰胸贴,但丰胸贴质量参差不齐,出汗后又痒又难受。
感觉穿了这么多年内衣,感觉很孤独。方圆和她的女朋友分享了她买内衣的挫败感。“为什么苹果手机在迭代进化,而我的内裤却一直没有进化?为什么我穿内衣的体验总是不舒服?”
如何购买一件舒适的内衣困扰了李英俊很长时间。青春期后,李英俊的第一件内衣是她妈妈买的。底部圆周由硬钢圈组成,杯内有厚海绵垫。自此,钢圈内衣成为李英俊购买内衣的首选。很长一段时间,她相信钢圈有更好的支撑力,可以支撑她的D罩杯胸,避免下垂。
而钢圈内衣总是“紧紧压住她的胸部”,这种束缚感在李英俊情绪最焦虑的时候变得尤为明显——为了缓解情绪,她选择解开内衣的扣子。
几年前,李英俊在一家媒体办公室工作。在突发新闻的指令到达工作群聊后,李英俊过去常常独自在报社的厕所隔间里呆上五分钟。车厢里,她解开了背上的内衣扣,身上的压力瞬间降为零,仿佛卸下了生活的重担。有五分钟的时间,她把空的大脑放在这种轻飘飘的感觉中,深吸一口气应对突如其来的消息。
虽然从外表上看,女性穿上内衣后身体线条变得更加流畅,但在这优美的线条背后,却处处都有负面的感觉。李英俊熟悉的身体感觉之一是,他的胸部总是被紧紧地抱着,它们带着这样的痛苦存在,这给他工作中的焦虑增加了更多的火。因此,每天戴上它8-10个小时后,李英俊在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开背后的搭扣,让胸部离开钢圈。
“不舒适”几乎每个女性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内衣时都有过挫败感:选择一款适合胸型、尺码合适的内衣真的太难了。
方圆已经尝试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通过算法推荐购买内衣。输入关键词后,大数据会根据她的罩杯和胸围大小推荐相应的品牌内衣。方圆研究了一会儿尺寸,然后看了看外观,然后果断下了订单。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买了几十条内裤,还是没有让她觉得舒服。空杯,跑起来,汗流浃背,不合身...
在方圆的内衣探索史上,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一种“半罩杯内衣”,形状类似于抹胸,穿脱都很方便。看到海报上的款式很好看,又想穿露肩外套,就下了订单。结果这款内衣上、后空罩杯严重,而且因为没有肩带,没有办法调节松紧。方圆认为这件内衣的尺码有问题——他平时穿的是75B,但这件内衣的尺码是34B,也是B罩杯,只是不同品牌对底围的计算方法不同。她想,这内衣不是为胸小的女生设计的。
方圆曾经买过几十件达不到“no 空罩杯”的内衣。于是,她开始有了一个下意识的动作——双手抓住肩带,向后提,胸前的空缺口相应减小。这个动作的副作用是,她经常在下班的时候被紧绷的肩带弄得肩膀酸痛。
很难买到适合胸型的内衣,这也是方圆在中学时形成的对内衣的认知。甚至,她认为内衣就是不适合胸型。
每天早上上学前,方圆习惯把自己的胸部垫好,用手把胸部两侧的肉塞进内衣里,然后扎紧肩带。她以为自己达到了穿内衣的标准效果——聚拢,直爽。但是在早课结束之前,这种强行聚集就开始失败了。她觉得自己的内衣好像从上到下裂开了,有时候,肩带会悄悄滑到前臂。
此时,29岁的方圆买内衣已经10多年了,平均3个月淘汰一件内衣,价格从60到300元不等。听了她的吐槽,闺蜜建议她试试Ubras“无尺码内衣”,有弹性,面料柔软透气,不能整天穿。
这就是方圆购买“没有尺码的内衣”的出发点。在此之前,她从来不知道选择内衣可以这么简单,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款式,而且不用担心尺寸。
另一方面,追求舒适的意识也是在“不适”的强烈刺激下产生的。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王欢甚至认为内衣对她来说是一种负担。长时间的工作和频繁的更换时间使得穿脱内衣成为她急需解决的问题。她几乎每天早上6点走进医院,晚上9点左右手术结束才能回家。她一天至少换五次衣服,换上手术衣、便衣、睡衣,其中需要脱三次内裤,穿两次内裤。背上的扣在这样的换衣服频率下变得粗糙,不断摩擦皮肤。
当了七年医生后,王欢一直在探索什么样的内衣能让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并且不再被内衣收紧身体的“不适”分散注意力。没想到,到了冬天,单位的实习生们发明了一种更方便的穿衣方式——把内衣放在内衣下面或者毛衣外面。在更衣室里,她看到几个实习生穿着羽绒服进来,脱下内衣,然后穿上,才换上手术服。这些学生往往前一天洗完澡都懒得穿内裤,一回家就睡觉。
在同事的推荐下,王欢买了一件小号内衣。穿了很长时间的小尺寸内衣后,王欢逐渐习惯了不受束缚、穿脱方便的舒适。如果有一天她太累了,干脆不脱内裤就睡觉了,第二天醒来也不觉得身体有负担。
选择舒适舒适其实是一种选择,是何鑫在经历了内衣带来的极度不适后得出的结论。
夏天穿着工作服在潮汕奔波的时候,何鑫脑子里冒出一句话:女人有时候真的很辛苦。让她感到难熬的是夏天的高温。作为汽车玻璃生产线的经理,何鑫需要长期跟踪工厂的生产情况。厂房是铁皮做的,室内温度往往高达39度左右,至少有一半的房间没有配备空调节。在工厂里,她经常觉得胸口湿透了。好在她的工作服比较宽大,不容易被人注意到。
真的赶上皮肤不适,何鑫会在厕所挠。工程中间,工作时间往往翻倍,有时忙到凌晨。为此,何鑫一度幻想自己不穿内衣上班。虽然其他人可能看不到这种变化,但她仍然感到尴尬。
三年前开始这份工作后,她一直在寻找更轻薄宽松的内衣。今年夏天,何鑫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了欧阳娜娜推荐的“小爽无码内衣”。她下单了同款之后,真的觉得透气多了。虽然她还在出汗,但她可以感觉到她的身体很清爽。有时候,她在跑来跑去的时候,隐隐约约觉得那天忘记穿内裤了。
方圆、李英俊、王欢、何欣都注意到一个现象:身边的女性朋友在谈及购买内衣时,更注重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再注重“聚拢”和“挺拔”。
出于职业习惯,李英俊是电商直播的忠实观众。她喜欢直播间里热闹的气氛,有一边看综艺一边逛街的快乐和充实。在Viya的直播间,她买了第一件没有尺码的内衣。主播推荐的时候,她说“跟不穿一样舒服”,吸引她下单。
下单后,李英俊开始在网上搜索内衣品牌的相关信息。她调侃说,这是一种“职业病”,甚至在买内衣的时候,也要查看品牌是否可靠。她发现,这个内衣品牌自称在材料学、人体工程学、面料学等领域都有研究。
但她还是决定一切以穿着的感觉为准,如果不舒服就马上退掉,不再买。
大胸女生李英俊第一次穿上没有尺码的内衣后,感觉维雅说的是真的,真的很舒服,面料柔软,穿起来很透气,但是抱合力和支撑力都不如钢圈内衣。她穿着没有尺码的内衣出去面试、出差,再也没有被束缚的感觉。她甚至经常觉得自己没穿内衣。后来,她把家里所有的内衣都换成了没有尺码的内衣。两个月前,她发现Ubras推出了新的“软支撑内衣”,增加了支撑功能,但舒适度不减,对于胸大的她来说是刚需。
已经当了五年记者的李英俊越来越意识到让自己舒适的重要性。冬天来了,她已经换上了温暖的天鹅绒床上用品四件套,亮黄色的家用棉拖鞋,还有一个可以躺着看电影的投影仪...在“舒适”的包围下,让她感到快乐和踏实,也让她更加开放感官,感受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感觉。
她说她喜欢波兰诗人辛·波斯卡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中的一段话:
“在字斟句酌的诗歌语言中,没有什么是平凡或正常的——任何一块石头和它上面的任何一朵云;任何白天和任何随后的夜晚;尤其是任何一种存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存在。”
让自己舒服也是不寻常的。舒适带给人的内在力量,可以让你更加坚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雨磨难。
(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方圆、王欢、李英俊、何欣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