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
“乌拉”,俄语中“万岁”一词的音译。最近,中国的一些社交媒体账户开始传播这个词,以攻击和贬低在俄乌冲突中同情俄罗斯立场的中国网民。
中国人对乌克兰问题的是非曲直有自己的判断,绝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试图强迫他们选边站。像“乌拉”这样的称谓,就是典型的帽子称呼、标签化、对抗化。
《布衣道》追根溯源,发现“乌拉族”疑似台湾省民进党雇佣的“1450”网军所为。
此前《中国怎么了》制作的《乌克兰男子在战场上告别妻女》、《乌克兰美女介绍》等假新闻也有“1450”的影子。
一个
“1450”这个名字在中国大陆不再是一个罕见的词。2019年,台湾“农委会”宣布,计划招募至少4人“在网络论坛等社交平台实时澄清信息”,总预算1450万新台币。于是,台湾省网友给民进党网军起了个外号:1450。
一直以来,海军和来自台湾省的“1450 s”就从未停止过对mainland China互联网生态的干扰,企图在涉及两岸关系、国际关系乃至mainland China内政的某些方面,发酵一些对他们有用的“产品”。
在这次俄乌冲突中,我们发现大陆互联网平台上留下了很多疑似“1450”的渗透痕迹。虽然他们为了迎合大陆读者,把表达方式改成了简化字,但是繁简转换并不能改变他们的词汇习惯和桌面翻译。
例如,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一些台湾省媒体和互联网信息中被称为“普京”或“普京”。
但是当这些内容在mainland China传播到互联网上时,区别就很明显了。
比如这个名为“重生之滑稽少女在台湾省”的账号,在转载已经转换为纯大陆版的信息时,仍然使用纯台湾省的“普定”和明显用于排版的“引号”。
同时,“台湾省-中国”的名称也是一些网友对大陆的称呼。
再比如,作为语气词,这个“蛤”在台湾省的网络语言中也很常见。
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配合鼓噪的台湾省账号的内容,就知道异同了。
还有一个账号认证为台湾省某企业经理,坐标在海外。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他也很健谈。如果这样的账号从事与“1450”相关的特定活动,影响可想而知。
结合这段记述的一些内容也很值得怀疑。首先,这个账号最近穿插在海外社交媒体和大陆社交媒体之间,只传递单方面的反俄信息。
同时,已被证明不实的“乌克兰男子告别妻女”也牵涉其中。此外,“战狼”、“功夫熊猫”、“俄罗斯爸爸”等标签化词语在该账号与大陆网友的交流内容中也出现频率较高。
不仅如此,该账号还公然为奉行纳粹主义、参与2019年香港乱局的纳粹组织洗白。完全无视,它转发的图片里有纳粹的“万字旗”。
还有一种账号,看似打着支持祖国统一的旗号,却大量转发台湾媒体的视频,在称呼具体政治人物时,在台湾省也非常明显。比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这是台湾省媒体和美国或西方对外宣传机构(如VOA、法广)对台湾省“工作组”的常用翻译。
2
一位生活在大陆的台湾省居民把国内互联网上的“1450”定律总结为“布衣道”。
首先是延迟。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民进党一直在mainland China的社交媒体上提高海军。一般不会跳出来说话,偶尔也会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回答一些与生活无关的问题。但一旦国外政治势力有需求,就会在舆论战的关键时刻跑出来爆料。
除了专职的“1450”网军。长期以来,民进党当局通过所谓的大陆事务部,采用了一些接近网络势力的大陆账号。所以,仅从繁体字或字的方面来判断是不是“1450”还很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扛红旗反红旗。现在有些“1450”不会直接在大陆互联网上输出反华内容。而是伪装成“爱国者”,以爱国者的名义对台湾省人进行极端的人身攻击,然后将相应的言论传播到台湾省网民的圈子里。制造“大陆人讨厌台湾省人”的氛围和假象,让台湾省人“感受”到大陆人的敌意和恶意,撕裂两岸同胞的感情,制造误会和仇恨。
第三,内外有别,反复横跳。当面对西方主导的海外舆论场时,一些“1450”会打着受害者的旗号,收起他们极端、咄咄逼人的面孔,赢得西方反华媒体的关注和西方政客的同情。另一方面,在面对大陆网民时,这些“1450”很会扣一些人身攻击性、侮辱性的帽子,比如:426(死阿禄)、有权有势的人、支那贱畜等等。
第四,很多“独派”联盟和协作炒作。在相关的反华问题上,“台独”势力会在美国政客的引导下与其他寻求“独立”的势力合作,串联起来。在反华文案和话题上实现了高度一致的炒作,并在西方主流反华媒体(如BBC、纽约时报)上多次链接。此前,我们曝光维基百科封杀中国大陆编辑,是在“台独”、“独派”和邪教组织的配合下完成的,在BBC等西方宣传机构的鼓噪下成为“中国威胁论”的新桥段。
在这次乌克兰事件中,“港独”势力也明显配合了“1450”的协作任务。
比如最近台湾不断有媒体炒作所谓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撤侨不力。然而,澳门一名“港独”分子竟然通过游戏主播的身份提前“预言”了“消息”。
此外,通过相关介绍,“布易道”还发现了“1450”的新操作方法。一方面以传统方式渗透大陆互联网。另一方面,在海外开一个平台,向所谓的“普通人”空“暴露”中国的所谓“真相”,比如“中国实体经济垮了,电子商务垮了,一切都垮了”。
这种做法是为了证明所谓“普通人”口中的“真理”。其中,“表现”突出者将被“美国之音”等对外宣传机构聘为mainland China内部人士,他们口中的“公民记者”就是这样的。
三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唐景泰告诉《补一刀》,最近我们在国内网络上观察到一些现象,比如炒作所谓的“引进乌克兰美女”,比如把乌克兰问题和台湾省问题挂钩,抛出所谓“今天乌克兰,明天台湾省”;今天的俄罗斯,明天的中国,等等,都可以在幕后看到台湾省“1450”网军的痕迹。在港改风波中,民进党的蔡英文抛出了“今日香港,明日台湾省”的口号,煽动了对大陆的恐惧,直接推动了选战的成功。
“1450”的目的是什么?
唐景泰认为,从俄乌冲突以来国内舆论场的一些动态可以看出,包括“1450”在内的海外势力,可能已经提前预测到大陆舆论现场对“乌克兰美女”等事件的反应,通过故意刺激我们做出反应,来利用和接力达到他们的下一阶段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有理由相信,“1450”策划各种事件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显示美国对华舆论战的存在或配合,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意图。
1。试图捆绑中俄。在海外舆论场,表现为宣传所谓“中俄邪恶轴心”,企图将人们对二战时期“轴心国”的恐惧和敌对意识植入当前舆论场。在国内舆论场,表现为释放“中国网民”对俄罗斯超越一般逻辑的追捧,进而反向输出海外舆论场,进一步捆绑中俄,以达到在攻击中国的同时惩罚俄罗斯的目的。
2。试图离间中俄。在“饭圈”常用的有拉步、故意戴高帽等。一方面,夸大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责任,编造“中国将出兵支持俄罗斯”、“中国将为俄罗斯支付军费”、“中国将充当俄罗斯石油接收方”等虚假消息,故意制造中国对俄罗斯承担的义务与现实之间的所谓“差距”。另一方面,在国内舆论场上,发布了大量关于俄国时期占领中国历史的新闻和文章。从左向右进攻,企图制造国内舆论场混乱,对中国外交决策施压。
3。配合美国操纵与俄乌局势相关的国际舆论走向,作为未来台海事态的预演。激化大陆与台湾的矛盾,迫使大陆轻举妄动,盲目行动,打乱我两岸统一的战略部署。
4。在特定群体中制造分裂和对立,特别是试图分裂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联系。“1450”必然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在国内舆论场的影响力。在俄乌冲突中高调亮相,声势如此之大,有理由推断,这种自杀式的冲锋,意在进一步制造一种“外国势力”无处不在的假象,干扰有关部门对自媒体和网络舆论风险的判断,迫使监管部门下重手,从而分化政府与舆论的关系,扩大信息鸿沟,提高基层部门政策执行的成本和难度。
如何应对“1450”
据唐景泰介绍,目前相关平台已经显示了部分用户在必要时对真实地理位置信息的发帖和评论。这是一个好方法。
之前,境外网络势力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捧杀”和“加戏”,以“低级红”“高级黑”为特征,被称为“加速主义”。在这次俄乌危机中,西方对俄罗斯的非理性制裁甚至延伸到了宠物猫身上,打破了它之前一直标榜的所谓言论自由和学术中立。我们可以把矛盾和虚伪进一步暴露出来,放大,引入我们的“加速主义”,从而对他们产生一种自噬效应,这往往比正面对抗的效果更好。
同时,要始终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维护国际秩序的高度,发出中国声音,宣传中国对有关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体现大国责任、劝和谈的立场和表现。站在高处,做实事,永远是回应一切诋毁攻击的最有效手段。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卜易道/李小飞刀&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