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代加工项目(金华首批来料加工业务在汶川落地 义乌方面10年将提供20亿来料加工劳务费)

2018-10-15 07:06 |东西方合作小组报告



今年4月以来,浙江省金华市11名金华干部和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赴四川南充市、阿坝州、乐山市等结对地区挂职锻炼。10月9-16日,金华市委宣传部组织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金华广播电视总台、浙江报业集团金华分公司记者组成东西合作采访团,赴四川南充、阿坝州、乐山采访。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东西协作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10月14日上午,金华东西合作采访团来到汶川特殊教育学校时,他们正在学习制作一批结婚饰品。和孩子一起的,还有10多个陪读家长。

从今年9月份开始,这所特殊教育学校增加了一项新的学习内容——加工技能课程,并提供了材料。

副校长苏志友说,由于金华和汶川的合作,学校能够引进来料加工项目。把学校的加工技能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目的是为了给一些特殊的孩子多一个毕业后自食其力的渠道。



根据中央和浙江省对口支援安排,汶川县由金华市、兰溪市、义乌市对口支援。今年8月,在汶川县委常委、金华市副县长陈的指导下,汶川县政府与中国来料加工工业协会、义乌加工联合会签订大单:2018-2028年,提供20亿元(来料加工劳务费)的来料加工。

随后,金华市挂职干部带领汶川县有意来料加工的人员到义乌对接相关业务,其中汶川冯强云强刺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梅第一个与义乌相关企业签订了来料加工合同。9月16日,她与义乌市福恩礼品厂签订了800万元加工服务费的订单。目前,杨梅的合作社有三个加工点,加工者超过100人,汶川特殊教育学校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第一批劳务费50万元的来料加工业务已基本完成。



杨梅说,有了义乌的支持,他们合作社的加工原料供应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员工的收入也会有保障。阿坝州松潘县青云乡红花村的郭,是两个孩子的母亲,9岁的儿子在汶川县特殊教育学校读书。她平时照顾孩子,在汶川读书。现在,一有空,郭就学会来料加工。她说可以自由安排办理时间,这样可以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赚点钱补贴家用。

据了解,为推进来料加工,汶川县还成立了两个来料加工扶贫车间,县就业局已开始接受全县报名,开展加工技能培训。

根据义乌有关方面与汶川县签订的加工协议,下一步将协调金华特别是义乌有实力的文化创意企业和加工企业,结合汶川的文化元素,如健康、生态、爱情、熊猫、藏羌等。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认知度和附加值,开发具有汶川特色的特色加工产品,将汶川羌绣等非物质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打响汶川品牌。

代加工项目官网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