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下,网上买卖电子烟、引导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的现象并未断绝。
1月18日,该报发布了独家报道。据记者调查,各大电商和社交平台上有商家以隐蔽的方式销售电子烟,利用各种边缘词汇或视频图片逃避审查。
2月22日,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清理整顿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严厉打击涉电子烟犯罪专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从即日起至4月底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工作。
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电子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强调要加强对吸食电子烟健康危害的宣传教育,劝阻青少年吸食电子烟,禁止中小学生吸食电子烟。
那么,新政出台后,相关电商和社交平台的线上交易是否有所改善?
据记者跟踪调查,情况依然不客观:电子烟线上交易泛滥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平台引流和购买对未成年人没有门槛,甚至形成有组织的团队鼓励向学生群体销售。
同时,记者走访电子烟线下门店发现,虽然针对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的线下门店管理较为严格,但通过添加微信、朋友圈微信业务,仍可轻松买到无需身份验证的电子烟。
网络交易“屡禁不止”,各大主流平台都能轻松购买
“戒烟保护罩”“电子烟充电器”“电子雾化”......非法网络交易的关键手段是销售带有“改头换面”关键词的电子烟,该方案出台后一直没有改善。
据该报记者发现,在电商平台搜索“电子烟”,会弹出“绿网计划”提示,显示法律禁止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但是,类似的关键词不会被监管。如果你搜索“约克5代”、“戒烟套装”、“dzy”、“电子雾化”,就会弹出大量卖电子烟的店铺。
此前,在社交平台上,记者在聊天框中搜索“电子烟”时,发现大量以“电子烟”为ID的用户在个人主页上公开售卖电子烟。根据搜索记录,记者还加入了5-6个以电子烟命名的群聊,主要交流电子烟网上交易的具体信息。
以某社交平台为例,据记者调查,该方案出台后,以“电子烟”为ID、以“电子烟”为名称的群聊已经难觅踪影,但如果用“雾化”、“电子烟”、“保护套”等关键词搜索,仍能找到大量电子烟网上交易的群聊和卖家。
同时,除了soul、Tiger Pub、豆瓣、探索,记者还在小红书、闲鱼上发现了电子烟网上销售的痕迹,其中评论区出现了很多交易信息,卖家会发布“蹲点”、“点此”等提示,避开关键词,引导买家进入个人主页。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电商还是社交平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平台都是引流方,最终的交易方式还是通过“加微信”。记者调查发现,“加微信”交易在闲鱼平台较为常见。卖家留下的信息是“销售保护套”。买家查询后会主动要求微信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与上述卖家沟通购买时,没有卖家询问记者的年龄。当记者表明自己的学生身份时,甚至有一个买家表示:学生身份最畅销,急于把记者发展成代理商。
网上交易的特点是“团队合作”和“规模化”,代理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记者发现,如今的电子烟交易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化”。在很多交易群聊天中,卖家都在积极发展代理,并表示“动动手指就能赚钱”。
一位卖家告诉该报,代理商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通过进价拿货,然后高价卖给客户。二是为货源卖家引流,拓展渠道,自己不拿货。也有卖家说收了200元起的会员费才允许成为代理。“会费不是给我的,是给上面的人的。”缴纳会员费后,即可获得购买商品的资格。至于能赚多少钱,“完全看你的能力”。
代理商需要的销售资料、图片、视频都是上级提供的。另一位卖家表示,电子烟销售有明确的地下网络。通过总裁,再到下级,每一层都会从中赚取差价,最后到消费者手中。但是团队之间没有联系,只有买家和发货人有联系,他也不知道总裁是谁,但是成员之间会流传一些公开的信息。
不同的团队提供不同的购买价格。一位卖家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电子烟的购买报价单:以YOOZ Zero二代系列为例,单杆进价130元,官方售价从248元到278元不等;悦刻五代系列,进价150元每拍,官方售价268元。具体运费价格可以自己定,但一般超过200元。
线下门店引导“微信交易”,购买无需出示身份证
该报记者走访多家电子烟专卖店发现,即使是线下交易,未成年人依然可以“转战”线上,轻松买到电子烟。
3月10日,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虹口区的多家约克电子烟线下门店。现场购买电子烟,需要扫码实名登记,确认成年身份后才能购买。
不过很多店主表示,以后不需要再去店里买了。他们可以先加微信看朋友圈。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直接“闪回”。至于闪送是否需要核对身份信息,店主们表示不需要。
当记者明确表示自己是未成年人或者是给未成年人买的时候,很多店主都表示同意。“付钱就行。”
一位电子烟企业从业者向该报记者坦言,合规管理在每一家公司、经销商乃至门店,始终是一个令人头疼且无法回避的问题。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盈利是屡禁不止的最大原因。
“电子雾化器行业作为快速消费品领域迅速崛起的新赛道,乱价、偷货、卖假货、卖未成年人等现象屡禁不止,更严格的合规管理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该从业者表示,目前电子烟企业已经加强了防止未成年人购买的措施。现在大部分电子烟产品不仅在外包装上明确警示未成年人不要购买,而且对到店顾客采取有效年龄检查。店内显著位置还会有“未成年人勿购”的标识,警示未成年人购买,但依然无法阻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络交易的猖獗是青少年控烟难的源头。
“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危害显而易见。”上海市控烟协会副会长陈德告诉该报,电子烟中添加的大量营销手段和各种甜味、糖果或水果口味,使电子烟加倍吸引青少年接触尼古丁并上瘾。尼古丁是一种极易上瘾的物质。青少年的大脑会发育到20岁,尼古丁的使用会对青少年的大脑发育产生长期的不良后果。
然而,一项全球系统性调查显示,20岁以下使用电子烟的非吸烟者,其未来吸烟的可能性是两者都不使用者的两倍多。
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宣布《电子烟》国家标准(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已经形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对雾化物作出了明确规定:产品的特征香味不得与烟草以外的其他香味一起呈现。
平台是否要承担不下架电子烟的责任?
对于各大平台电子烟的频繁非法交易,纸媒记者也从各平台了解了相关对策。
关于电子烟“微信业务”泛滥的问题,微信团队回复论文记者称,利用微信销售烟草和电子烟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显是违反微信平台规范的行为。这一点已经被用户提交的证据所验证,并以梯度方式处理。此外,对于各类恶意违规行为,微信还将开展各类专项清理工作,并根据用户举报线索进行集中专项整治。
2022年1月以来,对用户提交的举报账号进行专项审核后,发现相关违规账号4753个;对于这批违规账号,已经根据账号违规程度进行了阶梯式处罚,并根据违规严重程度分别进行了警告、封禁朋友圈、封号的梯度处理。
微信方面表示,后续将继续加强对此类行为的举报受理,针对各种对抗性变种和隐晦暗语持续采集样本,做好用户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让用户远离违规行为。
Tik Tok在文中告诉记者,平台一直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禁销售电子烟及相关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零配件、雾化棒、可吸入能量棒等。)在站台上。
同时,平台在显著位置主动发布提示“网上销售电子烟违法,保护未成年人远离电子烟”。(搜索“电子烟”查看);平台严禁通过评论向其他平台销售的行为。如有发现,将对该账号及相关内容进行严格处理。
Tik Tok表示,欢迎用户参与监督。如果发现任何违规行为,用户可以在站内举报或发送详细信息到电子邮件地址:feedback@douyin.com,平台将及时跟进。
截至记者发稿时,其他相关平台尚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上海四维马乐律师事务所律师季立刚告诉该报,未能监控、劝阻和阻止未成年人购买电子烟的销售平台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他认为,《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危害的通知》中提到,“督促”电子烟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及时关闭电子烟互联网销售网站或客户端;“督促”电商平台及时关闭电子烟店铺,及时下架电子烟产品;“督促”生产销售电子烟的企业或个人撤回通过互联网发布的电子烟广告。《通知》没有明确平台责任,本质上还是一种软约束。
但根据2021年生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电子烟的管控再次加码,首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其中,《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彩票或者支付彩票奖金。烟酒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彩票的标志;难以确定是否未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相关经营者违反上述规定的,由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及相关证照,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资料来源: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