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认证多少钱(真假难辨!微信公众号注册认证开通支付一条龙服务仅需600元)

●很多商业机构出于营销目的,纷纷开设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有的还开了几个不同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公众很难区分。不法分子趁机采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或通过诈骗、借用他人工商执照、法人信息等方式注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实施诈骗。

●一些人缺乏对网络平台上海信息的有效识别能力,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未能与时俱进,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注册管理还存在一些漏洞,导致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追求经济利益。

●防范假冒微信微信官方账号骗局需要多方努力,国家网信办、工信部要加强对平台的监管;该平台应进一步完善申请、审查、注册和管理流程;公众也要提高防范意识。

法制日报2019年9月17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以前人们线下办理的业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这是一个便民之举,却逐渐被不法分子利用。

今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的徐先生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关于车辆年检的短信,内容为:“您的爱车年检免检期即将到期,可在线微信官方账号进行年检。”

之后,徐先生根据短信内容,在微信上搜索到一个名为“福建车辆年检”的微信官方账号。徐先生进入微信官方账号后,通过链接被诱导在某网站操作,按照提示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引擎号、卡密码、短信验证码后,银行账户被转走2000元。徐先生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和徐先生有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

据悉,福建泉州反诈骗中心警方发现,仅在泉州,就有数起市民因使用微信官方账号被骗的案件。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认为,短时间内很难杜绝假冒微信官方账号,当务之急是控制假冒微信官方账号的社会影响,避免对公众造成大范围误导或权益损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让现有的假微信官方账号失去存在价值,打消不法分子经营假微信官方账号的念头。

使用高仿名称行骗,混淆身份,误导公众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5月25日,南安的游先生在网上搜索到金融的客服电话,要求偿还车贷。打电话后,对方让他关注微信官方账号中的“SAIC金融”,然后让他关注“平台处理中心”并点击一次性还款业务,然后让他按照提示操作。这一操作,尤先生被骗了2166.7元。

5月5日,的何先生被微信官方账号“平安新首贷业务”以申请低息贷款为由,引诱告诉对方验证码,导致信用卡被捆绑消费3672元。

5月3日,晋江的孙先生通过名为“商融E金闪贷”的微信官方账号查询贷款申请,被这个微信官方账号骗走了银行信用卡信息和短信验证码。后来发现被盗刷了5张信用卡,共计26738.98元。

万微信公众号多少钱

4月28日,安溪徐先生以解除信用卡黑名单为由,被诱骗关注名为“中国银行在线帮助”的微信官方账号,随后通过识别二维码并发送验证码被骗走24928元。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除泉州外,其他地方也出现过因使用微信官方账号被骗的情况。

5月10日,南京市民徐先生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您的小型车A***** *六年年检即将到期。关注南京车辆微信官方账号在线审核,即可在线进行年检。”

徐先生看到短信也没怀疑。想着自己的车确实需要年检,就按照短信内容关注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对方要求输入姓名、身份证号、车牌号、行驶证号。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徐先生输入这些信息后,微信官方账号提示他点击链接进入网站,并支付年检费用。按照提示操作,徐先生输入了银行卡和支付密码。很快,银行给他发来信息,提醒他给自己的账户打5000元钱。

“年检怎么要这么多钱?看到短信的时候我惊呆了。”徐先生随即致电银行客服核实情况。得知被扣5000元后,他打电话到南京车管所核实。车管所工作人员告诉徐先生,他收到的短信是假的,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不是车管所官方微信官方账号。

现在的微信官方账号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由于营销需求,很多商业机构都开通了微信官方账号,有的还开了几个不同的微信官方账号,公众很难区分。但不法分子通过取“高仿名”冒充正规机构,或通过假冒、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注册法人信息等方式实施诈骗。

600元套餐注册认证标准缺乏机会。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微信官方账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证的,一种是未认证的,未认证的微信官方账号很容易注册。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法制日报》记者看到,个人注册的微信官方账号注册流程简单,只需填写一些信息即可完成注册,但主体为个人,因此无法认证。要认证的微信官方账号需要机构或企业的证照等信息。

《法制日报》记者通过搜索发现,代其注册认证微信官方账号的机构或个人很容易找到。有猪八戒、QQ群等多个平台。

《法制日报》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位网名为“wx批发号”的人。据他介绍,认证费固定为300元。如果需要帮助注册认证,需要600元,并帮助开通支付功能。

加粉丝属于另一门生意。“wx批发号”说想要优质粉丝,以5000粉为例,加上注册认证费,总额1000元;如果球迷要求低质量,价格会更便宜。

《法制日报》记者随后询问了一位名为“出租微信官方账号”的网友。他介绍,注册、认证、支付直通车服务费用800元,如果再加200元,可以赠送1万个精准粉丝。

当《法制日报》记者表示不要粉丝,但是一站式服务费用稍微贵一点时,对方表示,“650元已经是最低价了。”他解释说认证费300元,资料费200多元,留给他100元。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晓峰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公众客观上可以更多地接触和使用互联网,这其中可能蕴含着巨大的利益,为虚假微信官方账号的存在提供了现实土壤。无论是真的微信官方账号,还是假的微信官方账号,都需要吸引大众的关注和使用,才能达到其运营目的。

朱晓峰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公众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隐含着不利于公众的危险因素。公众普遍缺乏对网络平台上海信息的有效识别能力,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未能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看来,微信官方账号真假的现象,其实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注册管理的一些漏洞,通过非法手段追求经济利益。假微信官方账号活动越猖獗,平台和相关部门越需要加强管理,越需要有针对性的、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假冒的微信官方账号短时间内是无法杜绝的。我们要做的是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如何控制它的规模和社会影响,避免对公众造成大范围的误导或者对用户的合法权益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害。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措施,让现有的假微信官方账号失去存在价值,让想做假微信官方账号的人越来越难。”王四新说。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一旦被骗及时报警。

那么,应该如何防范假冒微信官方账号骗局呢?

朱晓峰认为:第一,对于网络用户来说,要谨慎加入微信官方账号,尤其是没有规范途径或者对微信官方账号非常陌生的用户,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的意识,防患于未然。

其次,对于网络平台运营者而言,有效规避和防范真假微信官方账号是核心,应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并取缔非法微信官方账号,及时通报并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相应的调查处理;网络平台经营者的过错造成相应损害的,网络用户有权主张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对于监管者而言,应尽快建立网络安全问题监测、研判、预警、处置、跟踪的联合处置机制,为包括微信官方账号运营在内的网络环境提供完善的监管机制。并依法及时处理违反网络安全运营责任的平台,使其在规避防范问题的微信官方账号时真正发挥核心功能。

王四新认为,要防范假冒微信官方账号骗局,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管,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监管部门要不断落实平台的监管责任;另一方面,平台自身也要进一步完善申请、审核、注册、管理流程。比如严格审查微信官方账号申请时提交的材料;一旦发现虚假微信官方账号,要及时采取措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及时跟踪监管异常情况;同时,也要利用好平台的内部举报机制。一旦网友举报,要及时反馈,对问题进行处理和总结并打字。

此外,公众也要提高防范意识。王四新说:“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识别、比较能力,同时摒弃贪小便宜的思想,注意通过减少信息的暴露来妥善保护自己。”

如果市民被骗,朱晓峰建议先保留相关证据,根据被骗情况决定具体维权措施。情节严重的,如涉及欠款较多或人身伤害等,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因人身伤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损害赔偿;如果个人重要信息被骗,可以通知网络平台经营者删除相关信息。(韩丹东林)来源:法制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