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袜子批发市场网(这个县,为何有那么多袜业大佬“盘踞”于此)



图为浪莎集团总部。本报记者黄海波摄



杭州村口,袜子生产史介绍。本报记者黄海波摄



蒙娜丽莎袜子的宣传栏。本报记者黄海波摄



许宁(左)介绍袜机生产的鞋面。本报记者黄海波摄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记者黄海波)12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如何打造中国袜业品牌高地》的报道。

中国哪里的袜子最贵?即使在行业内部,也很少有人能说出来。但是说到中国最大的袜子在哪里?义乌会得到一致的答案:浪莎、蒙娜丽莎、李芬、宝纳斯、曼姿...大多数袜业老板都盘踞在这里。

作为县域经济的“尖子生”,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商户达7.5万家。受益于小商品市场聚集的信息流、渠道流、人才流,一批义乌袜业企业脱颖而出,进而带动浙中腹地成为中国袜业品牌高地。

从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义乌袜业企业主们率先尝到了做大做强的“甜头”,也先于对手摸到了行业的瓶颈,感受到了突围的艰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日前深入义乌,采访不同年龄段的义乌袜业企业负责人,从他们的创业历程中感受中国经济的韧性。

(小标题)杭州村的袜子

回到产业的起源,可以更好的理解它的发展脉络。

义乌最早的本土袜业老板,既不是浪莎的翁,也不是莫纳的宗,而是义乌农村杭畴村人。

1989年,杭州村的村民冯已经是一名织袜专家,他听说养珍珠能赚更多的钱。他在池塘里“投资”了20万元,希望三年后能“捞”回100万元。

没想到,珍珠还没成熟,市场风云突变,全村亏了几千万。

“我把十年做袜子赚的血汗钱都赔进去了。”回想起这段失败的投资经历,老冯依然懊恼不已。

杭绸村位于义乌义亭镇,距义乌小商品市场20公里。村口的公告栏上写着“义乌市场袜子生产发源地”。

年过六旬的冯拿出一叠卷边印刷品,还原了杭畴村的袜子。

早在1978年,冯和另外两个村民悄悄地买了几台手摇织袜机,在下一个镇上开办了一个小型袜厂。谁知道,第一年就赚了三四百块,比在生产队三年还多。

当时一双棉袜值多少钱?

距离杭绸村不到100公里的诸暨市大塘街道,是世界上最大的袜子产地,被誉为“世界袜子之都”。据当地人回忆,1980年左右,他们利用上海国营袜厂的关系,悄悄买断袜机,织尼龙丝袜,一双能挣一块钱,而生产队一天只挣四毛钱。

四年后,义乌做出了开放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决定,允许农民进城做生意,长途贩运,开放城乡市场,多渠道竞争。义乌,一个“一路七灯,一声号角响全城”的贫困县,端起了“市场”这碗饭。

这一年,冯又把袜厂搬回杭畴村,一口气借了3000元,添置了十几台手摇袜机。

“我们摆地摊卖袜子的时候谁不知道我们村!”冯认为,翁曾经找过他加工袜子。

1985年,老冯率先购买了5台国产半自动袜机,每台售价六七千元。村子里做袜子的人越来越多。“雇一个工人也很简单。对方培训前交了200元押金,有时甚至需要找关系才能来上班。”

机器多了,电表总是跳闸。大家开始买柴油发电机,一停电就开始“突突”作响。

杭畴村的老人还记得当时袜机和发电机“满火”的样子。

村民陈根元回忆说,顾客从四面八方涌入村子,用现金抢货。农信社主任上门,喊道:“胆子大一点!”

陈根元当时拥有15台织袜机,是村里一个胆大积极的老板。

1989年前后,村民听说养珍珠比织袜子更赚钱,一阵风似的投入珍珠养殖。

“花10元钱买个珍珠贝养两三年,就能卖到100元。”说起这件事,陈根元拍了拍大腿,显得有些激动。“我当时真的信了这么好的东西!最后2块钱清仓,我前前后后亏了40多万!”

珍珠风暴吞噬了杭畴村的财富,织袜机的声音变得沉闷。虽然若干年后,以前的袜业规模已经恢复,但做大做强的机会已经失去。一批在市场摆摊的年轻人接过了义乌袜业发展的接力棒。

(小标题)培训亭里的“中国袜王”

袜子是义乌小商品世界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在展现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电视剧《鸡毛飞行青少年》中,女主角罗玉珠去国营工厂抢袜子,男主角陈江和施展商业才华,卖了上万双滞销的袜子...[/k0/]...袜子承担剧情,也显示了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就像剧情一样,义乌小商贩带着玩具、相册、袜子等四处游荡。,最后发现最赚钱的是袜子生意。然而,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发现,仅靠销售国外产品赚取差价,商品供应往往被别人控制。

当时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加速向内地转移。1993年,义乌顺势实施“贸工联动”战略,引导商业资本投向工业制造业。一批在市场上赚了大钱的袜子经营者转而开办袜子厂。做了10年袜子销售的宗谷音(音译)在向台湾省供应商进货时遭遇了价格上涨。一气之下,他用现金买下了那块地,创办了梦娜袜业。1995年,袜厂200多台织袜机同时投产,规模是台湾省老大的两倍。

与此同时,刘出资400万购买了20台织袜机,在家里办起了一个袜厂,并起了一个洋气的名字“”。

1995年,从广东品牌袜子开辟销售渠道的翁和哥哥一起创办了浪莎袜业。如今,浪莎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袜业企业,拥有各类袜机近万台,被业界称为“中国袜王”。

在义乌,贸工联动的蝴蝶效应不仅限于袜子。也是在1995年,周晓光夫妇投资700万元建立了一家珠宝工厂,该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珠宝行业的龙头企业。楼钟平“经营”商机,用一根小小的吸管实现了过亿元的产值...这些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义乌商人,在地摊上“练兵”,在工业热潮中“脱胎换骨”。

从义乌到诸暨的距离是50多公里。作为重要的袜子生产基地,发展路径大相径庭。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诸暨市大塘街一带,经常有提着篮子在路边卖袜子的商户被有关部门发现,很多人被迫转移到率先开放小商品市场的义乌。

义乌多位商户回忆,义乌一些商户为了批发诸暨的袜子,在路口“买通”持卡人,将诸暨的袜子销往全国各地。

这种“大唐生产,义乌销售”的格局依然存在:大量义乌袜业企业选择在诸暨下单,大量诸暨袜业企业以义乌为“出海”港口。

义乌市袜业协会秘书长金的办公室狭小拥挤,却是义乌袜业企业判断市场风险、分析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相比其他产区,义乌袜子走的是中高端路线:首先设备优势强,进口设备比例高;其次,有着无可比拟的品牌优势,浪莎、梦娜、李芬、宝纳斯等中国袜子大品牌,几乎都在义乌……”金傅山说道。

[/s2/](副标题)为什么是“查找”[S2/]

1997年,香港回归,陈根元把袜机改装成手套机,在手套上印上紫荆花图案,比袜子卖得好很多。村里的人很快也纷纷效仿,逼着陈根元把手套机改成了帽子机,后来流行成了牛帽子。

“我动手能力很强,织袜机前前后后,日子过得不错。”在村公所,陈根元说什么精彩的时候,方言不自觉地蹦了出来。

在品牌建设上,冯的思路更为前卫。悉尼奥运会开幕前两年,冯注册了“五环”商标。虽然袜子上不能像预期的那样印上五环图案,但“五环”牌袜子在开往东北的火车上很受欢迎。

冯回忆说,在车厢里,促销员摆弄针头,放火烧他的“五环”牌,以验证质量是否优良。

与奥运会结缘的还有总,他斥资500万美元,获得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袜子产品独家赞助商资格。为了让200多家供应商和经销商见证签约仪式,梦娜一口气包下了北京饭店的200多个房间。

赞助奥运会的背后是企业对品牌价值的追求。

当时,这家来自义乌的袜业企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袜机,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也领先于同行。但从代工的角度来看,这些并不代表产品能卖个好价钱。

资料显示,当时梦娜代工出口美国的袜子每打5美元左右。虽然比国内其他企业高了一点,但和每双6美元的零售价相比,差距非常明显。

浪莎创办前,跑遍全国的翁金荣就意识到,男装、女装、衬衫、领带等都有名牌,袜子却没有名牌。“我们之所以投资袜子,就是为了做中国最好的袜子”。

为了做出最好的袜子,浪莎从意大利引进了最先进的机器。1996年,在一片反对声中,浪莎花重金在中央电视台投放了国内袜子企业的第一个广告。

莫娜几乎同时跟进,两家甚至在央视热门节目的广告位直接“交锋”。

2002年,创立时间晚于浪莎、梦娜的宝娜丝强势邀请国际巨星李玟为其代言,开创了国内袜业企业邀请名人代言的先河。

“那时候我们一年才挣1000多万,却敢拿出400万来做明星代言。”宝纳斯集团总裁洪莉莉回忆,“这次投资不亏,人气一炮而红。”

继李玟、张柏芝、徐熙媛、林志玲、杨幂、孙俪之后...众多美女“入驻”义乌,为袜业企业代言。

很多研究民营企业的学者都试图从多个角度分析,为什么诸暨袜业起步早于义乌,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却没能成为义乌这样的大牌聚集地。吉林辽源的袜业总产值已经赶上义乌,劳动力资源和政策环境比义乌更丰富。为什么还停留在贴牌加工?

义乌10元批发

洪莉莉认为,以宝纳斯为例,要能一直站在袜业企业的第一阵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依托小商品市场,交流各种信息,时刻促使企业调整发展方向。

水晶之恋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是义乌一家专业生产童袜的企业。总经理王海龙16岁时,从义乌市场到山东批发袜子。我辛辛苦苦干了10年,等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积累的差不多了,就回义乌办厂,一直干到现在。

他的企业位于义乌荷叶塘工业区,距离小商品市场约4公里。

义乌很多制造企业大多分布在市场周边35公里内。

市场里有商店,不远处有工厂。商人们首先去商店看货,当他们感到有兴趣时,他们就去视察工厂。单个业务就是这样出来的。“我认为,即使是现在,这种前店后厂的组合仍然是义乌最好的模式。”王海龙说。

2002年,王海龙注册了水晶之恋。当时,浪莎、梦娜等企业已经出现。

“我办这个厂,怕是借了这些大企业的光。他们采购了最先进的设备,花钱打广告,产量还高,一下子把义乌袜子的认可度提高了。我生产的袜子,自然是顾客‘高看’跟着。”王海龙说。

(小标题)最熟悉的是最安全的

今年疫情期间,义乌市袜业协会一直在跟踪企业的变化。

“疫情最严重的1-4月,义乌袜业出口同比增长36.8%。浪莎、宝娜斯、尚虹等公司也增加了生产口罩的车间。”金傅山说道。

蒙娜的“足衣谷”项目在疫情期间开始运行,实现了织造、缝纫、定型、包装全流程的智能化操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用工困难。

其实这是莫娜既定的转型之路,是企业对主业的回归和流程再造。

“做好自己,管好自己的事”——莫纳集团办公楼门口的标语道出了近几年在谷音生活的心情。

“不熟悉的行业,不管多少钱,都不要碰;熟悉行业,不要盲目去碰。”宗银感慨道,“赚快钱做生意的生活快没了。”

16岁时,他开始卖袜子。27岁时,他创立了梦娜袜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斥巨资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家袜子供应商.....外界评价宗谷音“性格刚毅,百折不挠”。

而做了十几年一件事,就是做袜子的莫娜,在2015年前后涉足金融、保险、地产等行业,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因为摊子铺得太大,企业陷入流动性困境。

好在当地政府积极救助蒙娜,银行机构稳定了对蒙娜的授信规模,实行优惠利率,不压、不贷、不收。

谷音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多样性碰壁时,Mona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许多与宗同时起步的义乌企业家也受困于多元化经营,包括另一家卷入传销的袜业巨头的负责人。

另一方面,莫娜的转型之路,疫情只是众多变量中的一个。为了迎接新的挑战,适应以国内流通为主体、国内外流通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义乌许多袜业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

“唤醒机器,一机通用,一纱成万。”这是映云科技负责人许宁的口头禅。

针对传统袜机的改造,袜机变得更加“智能”。升级后的织袜机可以用来生产衬衫、西装、鞋面、包包……甚至是国际知名音响机器的外壳,都是用本企业的针织产品。

围绕供应链的各个节点,许宁还提出了共享技术人员、袜机零件、企业数据等服务。,借助“互联网+”,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我们的服务平台上已经有超过5000名用户。”许宁干劲十足,认为自己在推动袜业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转型。

宝纳斯集团总经理洪廷杰负责集团旗下品牌公司的运营。这个身材修长的年轻人戴着一副时尚的金边眼镜,言谈中思路清晰。

“轻资产战略,品牌公司,通过品牌建设整合供应链,产品交给工厂。”洪廷杰说,“订单可以交给宝娜斯自己的工厂或者其他工厂,让产能更好地匹配市场需求。这样无论是生产端还是品牌运营端的目标都变得更加清晰。”

最近,王海龙将手机铃声设定为“我们的日子”。歌曲传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到迷茫,也鼓励他们不断前进,很符合负责人的现状。

水晶之恋主打线上销售后,即使受疫情影响,今年前10个月的销量已经和去年持平。销售额上升了,但利润下降了。

“我现在花两万块钱开门,线上推广费太高。你呼吁上诉,这几乎是整个行业的问题。”王海龙颇为无奈地表示,他每天要向平台支付2万至6万元的推广费。“一天不投票,排名就掉下来了”。目前线上渠道已经占到水晶之恋销售额的70%左右。

即便如此,老王依然认为,像他这样做童袜的企业扎根国内市场是对的。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大人吃苦,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比较好。这是我们最大的消费空房间。但是,我到了爷爷这一辈,我会心比心,素质要放在第一位。”

南麂针织和水晶之恋属于同一个工业区。过去,“双十一”的总经理秦无真的很纠结。

这家隐形袜子公司安心做外贸很多年了。受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今年以来,主播们不断找上门来希望合作。经过几次接触,秦无仍然没有迈出这一步。“我玩不起。”他说,主播提出的价格无论如何都是赔钱的。

秦无对目前的困难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明年可能会更加困难。看看这个汇率。今年5月份以来,涨得太快了。”

5月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箭头一路走高。截至11月25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6.5796元,较5月末低点上涨近6000个基点,重回6.5时代。

“抱怨是没有用的。先活下去吧。在这个市场上,做自己最熟悉的产品是最安全的。”秦无如此安慰自己。(完)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