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帝国是基于什么?答案:社交流量。阿里帝国的基础是什么?回答,买卖商品。所以腾讯和阿里如果解封链接,很容易想到谁更受伤。
2021年9月9日,工信部组织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几大巨头开会主要目的是:“解除它们之间的链接”。
阿里和腾讯的巅峰对决,如今又有了新的变数。
笔者能找到的最早的资料是从2013年开始的,当时阿里和腾讯发生了争吵。据主流媒体报道,是阿里开的头。
2013年11月,各大媒体发布消息“阿里公开承认封杀微信已关闭微信,跳转淘宝频道”。奇怪,微信是流量入口。淘宝为什么不喜欢来自微信的链接?
阿里的一个员工写文章说,阿里屏蔽的是来自微信的安全漏洞。
当时微信流量迅速膨胀,微信业务成为一个赚钱的业务。据阿里内部人士反馈,当时他们收到了一些用户关于安全问题的反馈。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在微信圈里,有一些链接,打开后和淘宝的页面一模一样,但这是一个钓鱼软件。用户登录后,会面临账号被盗的风险。我们无法区分真正的淘宝页面和微信链接中的钓鱼页面。
虽然当时这类钓鱼网站的数量并不多,但从阿里的角度来说,被黑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当时的阿里团队做了一个计划,内部称之为“杜甫计划”。
“杜甫计划”并不是屏蔽微信的访问,而是当用户在微信中打开淘宝链接时,会利用唤醒协议直接唤醒淘宝客户端,让用户在淘宝客户端打开相应的页面。这样可以间接提醒用户:所有不能直接跳转到淘宝客户端的“淘宝链接”都是钓鱼页面。
但是,唤醒淘宝APP后,微信显然不喜欢了。它的用户是通过一个链接直接跑到淘宝上的,然后访问一次可能就不会马上回来了,这是一个移动应用的大忌。微信屏蔽了唤醒淘宝客户端的协议,使得用户仍然可以看到手机淘宝登录页面,但无法通过手机淘宝客户端访问。
后来手机淘宝把微信接入的所有请求都重定向到了淘宝客户端的下载页面。对于用户来说,无法进入淘宝客户端访问宝贝,“左顾右盼”的行为被迫停止,成交率自然会大幅下降。
当时用户的理解是微信不能直接唤起淘宝APP的宝贝页面,判断为“淘宝屏蔽了微信”,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微信屏蔽了淘宝。
当然,除了安全考虑,更多的是因为微信不希望自己的肥水免费流出。
2014年,微信春节红包活动一战成名,马云把这个事件比作微信偷袭珍珠港,从此微信和支付宝开始分道扬镳。
2014年2月,支付宝宣布停止接受微信的支付接口申请;对于已经通过申请的客户,支付宝会逐步清退。也就是说,微信上的卖家将无法再使用支付宝。2014年9月,微信宣布砍掉支付宝。微信回应称,欢迎在此期间受支付限制影响的微信商户接入微信支付。
据《北京商报》2013年报道,阿里推其曾经的社交应用“来往”时,与微信的交火更是雪上加霜。
《来往》发布之初,就被微信屏蔽,理由是“发布疑似钓鱼特征的链接触发了微信后台的自动保护机制”。
大哥打架的时候,下面的小弟当然会帮忙分场地。加入腾讯阵营后,JD.COM和拼多多屏蔽了支付宝。早些年,阿里的微博、酷盘、虾米音乐也取消了“分享到微信”按钮。
无独有偶,不仅阿里与腾讯/微信有类似的关系。
2018年6月1日,腾讯宣布将《》和《Tik Tok》的运营方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至法院。
腾讯起诉的理由是,自2018年5月以来,“”和“通过各自的新闻媒体平台,发表和传播了大量对腾讯有贬损性的言论、文章或视频。在用户提示信息中误导“腾讯屏蔽了你要分享的Tik Tok链接”;在Tik Tok上诱导、鼓励、纵容以“微信封杀Tik Tok”为主题的视频,主动推荐丑化腾讯高管的短视频。
随后,字节跳动回应称“我们已经起诉腾讯不正当竞争”。
其实当时首战的根本原因是Tik Tok作为短视频的开创者迅速吸引了流量,短视频的火爆分流了腾讯社交和游戏板块的流量。作为一个强大的内容创作平台,与微信官方账号的微信自媒体系统形成了极大的竞争。
可以说字节跳动几乎每个产品都在和腾讯争夺社交流量。
到了2019年,几乎是一边倒,腾讯对Tik Tok下了最后一枪。3月,Tik Tok的一些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别人看不到;4月Tik Tok链接在微信无法正常播放;5月,H5,Tik Tok“第一届文物与美术大会”被微信屏蔽。
5月7日,和马在朋友圈“互丢”。张一鸣在朋友圈说:“微信用了封杀的借口,微视的抄袭阻挡不了Tik Tok的步伐”。马花藤在这条信息后回复说,“这可以理解为诽谤”。张一鸣接着回答说:“前者不适合讨论,而后者已经过公证...我会把材料单独寄给你。”马花藤回答:“公证员太多了,你管不了。”针对所谓“微信封杀”一事,马表示,“所有平台一视同仁,你过敏”。
2021年9月9日,工信部组织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华为、小米、陌陌、360、网易等几大巨头开会,主要目的是“疏通它们之间的联系”。
看看字节跳动的声明:
“保证合法网站链接的正常访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事关用户权益、市场秩序和行业创新发展。字节跳动将认真落实工信部的决定。“我们呼吁各互联网平台行动起来,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积极落实,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网络空,让用户真正享受到互联互通的便利。”
请注意字节跳动正在“上诉”以证明它是被阻止的无利可图的一方。在调用后面的内容时,我错过了腾讯的ID号。显然是指向腾讯,要求腾讯“明确时间表,积极落实”。
为什么说解封链接对阿里的伤害大于对腾讯的伤害?
首先,腾讯旗下的QQ和微信是cmnet中排名靠前的自流量平台,尤其是微信,为腾讯持续产生免费流量。微信最大的基础功能在于社交和资讯。社交本身就有很强的马太效应。用户越多,边际成本越低,产品本身的价值越大。但微信不能直接收月租费,需要“曲线救国”。所以微信要付费,要玩游戏,要搭载电商/游戏小程序。时至今日,微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仍然是广告和为其他货币化应用引流。
当时JD.COM接受腾讯投资,正是因为微信/QQ的庞大用户。腾讯允许其用户通过微信链接直接在JD.COM购物,但淘宝不能。
如果微信的用户可以免费分享淘宝的珍贵链接,并通过链接从微信跳转到淘宝,阿里将享受成功,而微信则将自己的入口和流量无偿贡献给别人。
也有人认为,如果阿里也取消对微信的封杀,按照消费习惯,很多人会用微信支付,而支付宝可能会失去战场。
但笔者认为,在用户眼中,支付宝是一个专业的支付工具,大部分大额的转账和取款,以及用户和银行之间之前的接入,都是通过支付宝完成的。微信支付,更多的使用场景是“小额支付”,也就是说,即使淘宝不屏蔽微信支付,对支付宝的影响可能也不是特别大。
另外,支付宝本身是工具属性,而微信是娱乐社交属性。比如很多政府职能都是和支付宝挂钩的,比如查医保,处理车辆违章,转移公积金,交水电煤,代开发票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支付宝实现。
虽然微信在支付入口下的城市服务中也有一些类似的功能,但是笔者尝试了一下。这个板块很多业务不完善,好像还没有建设完成,城市数量也没有支付宝多。
总而言之,腾讯的基因天然是“社交娱乐”(社交和游戏),而阿里的基因天然是“工具属性”(电商和支付),娱乐属性容易聚集流量,工具属性容易商业变现。
笔者认为,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腾讯解封对方确实有点吃亏。很难扩大用户群。各种各样的薅羊毛激进分子都想在它的院子里抢夺用户。无论是同品类的老竞争对手还是新挑战者,微信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别人从自己嘴里抢饭吃吧?
工信部组织的会议结束后,看看阿里和腾讯的声明,显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述:
阿里巴巴回应:“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的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
据悉,8月3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也谈到了“屏蔽网站链接”。张勇说:“我们注意到,工信部近期开展了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其中重点整治的问题包括恶意屏蔽网站链接、干扰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运行等。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我们会按照政府的要求,和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腾讯回应称,将坚决支持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步实施。
阿里的说法有两点:第一,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赶紧解封我!);第二,和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看看腾讯的,只要腾讯发布,我们也可以)。
腾讯的态度似乎很被动: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一步步实施。是的,但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我们必须一步一步慢慢来。
9月17日,腾讯发布《微信外链内容管理规范》调整声明,主要落实三点:
1.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用户升级最新版微信后,可以在一对一的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
第二,给用户提供自主选择的权利。由于链接涉及广大接收方用户,我们将继续开发功能,方便用户自主、个性化选择。
第三,设置外链投诉入口,用户可以举报非法外链。平台将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处理,并对外链提供平台的管理有效性建立信用评级。
解释这三点:
第一,可以访问外部链接,用原来的一刀切封堵打了个洞;(想发消息到微信群?不错的尝试!)
其次,这个开放是有条件的。腾讯可能会在技术设置上增加一些个性化的选项,一方面引导用户停留在微信上,另一方面可能会增加用户访问外部链接的操作步骤。(要继续研究外链,看一看。其他用户还是觉得被骚扰!)
第三,腾讯仍然可以因为不安全或者用户投诉的原因屏蔽部分链接。(别怪我违规。不客气!)
9月17日宣布的自由化只是第一阶段。后期腾讯肯定会对外链有一些限制或者使用微信自己相应的业务分流的措施,比如:
首先,对于短视频,腾讯会进一步加大自有微信视频号的引流。利用用户的分享信息,及时推荐与用户分享内容相似的来自微信视频号的内容。
其次,对于来自阿里的购物链接,微信可能会通过一些形式,将用户引导到其小商家在JD.COM、拼多多、微信的同类商品,从而形成更有针对性的推送,或者形成某种形式的比价机制,促使用户留在微信平台购物。
或者,腾讯可能会通过弹窗提示同一个小程序,完善个人信息等形式,增加用户的操作步骤,督促用户留在微信,放弃转移到其他app。
最后,腾讯肯定会问阿里,头条是app里打开微信的链接。
从整个互联网行业共同繁荣发展的角度来看,解除链接对很多用户和商家来说都是好事,应用也不是绝对的孤岛。
但是解封链接不代表可以违反基本的商业规则。
2019年1月15日,锤子科技投资的云歌人工智能、字节跳动、快如科技在同一天发布了新的社交产品马桶MT、多闪和子弹短信,但在发布的几个小时内,这三款社交软件的所有新链接都被微信屏蔽,罗永浩用聊天宝图标无奈地大喊:“微信,我想和你谈谈”,并表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历史会记住今天”。
无论是腾讯、阿里,甚至是字节跳动,在某个细分领域取得绝对NO1时,垄断地位几乎是必然的。当头部品牌极其强大的时候,其他新的同类产品的成长都依赖于独特的价值定位,依靠头部的免费流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什么样的行为是垄断行为,什么样的行为侵犯了具有垄断力量的用户的权益,这个定义还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非此即彼”是不能强迫的。
比如打车软件自己定价或者自己定佣金率,是垄断还是侵害用户利益?单纯从市场角度来看,如果用户觉得贵,或者司机觉得提成不合理,可以放弃使用。但是,你不能用合同协议强行绑定用户和司机。你必须放弃其他打车平台。这样其他类似平台就可以用优惠政策吸引用户和司机。
在相对完全竞争的环境下,大家可以自由来去,自然会用脚投票,垄断行为会相对减少。
当然,有些行业是不完全竞争的,涉及垄断的行为需要政府干预。比如三大通信运营商的资费。
同样,对于微信来说,如何处理阿里和字节跳动的链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不能完全封杀,可以给用户一定的自主权。用户放弃使用微信确实是不能接受的,但显然,大部分用户不能,这说明屏蔽链接的坏处比不使用微信的坏处要少。
另一方面,对于子弹短信、多闪这样的新型社交软件,要想成长,不能总想着靠微信QQ的流量,要靠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定位。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用户为什么还需要另一个类似微信的聊天软件?
理想情况下,整个市场的位置是动态的,领先的位置要时刻自省。是不是阻碍了行业创新,破坏了用户的体验和选择,而新势力要思考自己创造了什么新的价值?
最后,享受比赛成果的应该是广大用户。
参考资料:
1.杨光。com,《阿里公开承认封杀微信已关闭微信跳转淘宝频道》,2013年11月25日。
2.在网商的世界里,“微信还是屏蔽淘宝,不过改了!”,201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