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淘宝如何删除订单记录(删光淘宝京东拼多多,大二女生挑战“不网购”)

删淘宝,JD.COM,拼多多,大二女生挑战“不网购”[S2/]

□长江日报记者张那威

网购真的省钱省时吗?半年前,20岁的小昭决定做一个时代的少数派:不再做网购“剁手族”,把自己从非理性消费中拉出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人,其中网购人数为8.12亿人。年轻的小昭拒绝成为8亿人中的一员。

■我收藏了一盒沐浴露和洗发水,估计能用四年

小昭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他今年刚满20岁。高中的时候,同学们就开始网购了。作为我们班唯一一个没有手机的学生,小昭的日常生活都由他妈妈负责。网购的乐趣直到她上了大学才开始意识到。

大学毕业后,小昭和所有人一样,开始热衷于网购,生活的一切需求都是在网上下单。她曾经一个月买了20多支口红;同样一件毛衣,她网购的价格比实体店便宜100多元;为了享受全额优惠,她收了一盒沐浴露和洗发水。“大学四年估计够了”。

大寒假,她穿着网购的棉袄毛衣回家过年,她妈从上到下打量她:“怎么上大学了,衣服越来越便宜了。”

妈妈没有说错。小昭热衷于网上购物,更热衷于网上比价。“网上价格是透明的。同样的产品,你总想点最便宜的。”后来小昭才知道,这在心理学上叫“逐利心理”,是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购买心理,核心是“便宜”。

那年冬天,小昭便宜买了三件棉袄,但都因为漏风而不暖和。“扔掉太可惜了,勉强穿了一季”。她里面穿的毛衣,本来就是她在实体店看中的。为了和网上的价格对比,她偷偷拍下了毛衣的照片,发现网上同样的毛衣比实体店便宜了100多元。但是她收到之后,总觉得和实体店不一样,又说不出区别在哪里。当她想到比100块钱还便宜的时候,就劝自己“买个价”,不退了。

网购也让小昭迷失在“精致、奢华、小众”的氛围中。“好像买了这些东西就变得和模特一样精致了”,所以她现在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各种香氛、项链、耳环、杯子等等,价格不菲。但她每次买回来都会发现,这些东西往往只是吸引人的图片,并不适合自己的风格。

■拒绝网购后,曾经的月光族也能省钱

网购真的会让人快乐吗?小昭说,在下单的那一刻,他真的获得了瞬间的快乐,但收到货后,发现衣服版型不对、不合身的时候,他就会陷入纠结和矛盾。“一方面他想回归,但又劝自己不要回归”。

网购真的会省钱吗?这是小昭反省时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网购让她对“点餐”行为无意识。在“买吧”的喧嚣声中,她一个月订了20多支口红。红口越来越多,但常用的还是那一两个。衣服买的越来越多,喜欢穿的都是实体店里适合我穿的。“看起来是我买的便宜,其实是变相浪费”。

逛街真的会节省时间吗?在小昭看来,购物平台已经具备了社交属性。自习的时候,她会不自觉的打开购物网站浏览,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微信群里,朋友会时不时发个购物链接,请大家帮忙“砍一刀”。

进入大二后,小昭做了一个决定。她删除了淘宝、JD.COM、拼多多等购物平台,还卸载了红宝书、Tik Tok等平台“放松”。

她把之前在网上买的物品整理了一下,一部分给了学校的“爱心社”,一部分直接扔了。“离婚”后,小昭的生活变得令人耳目一新。

现在,如果她需要生活用品,她会在学校超市解决。如果她需要买不同季节的衣服,她会列个单子,去商场一站式买。“真正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实际需求,物尽其用”,这是她现在的购物目的。

从线上到线下,小昭发现他可以省钱。小昭每月的生活费是1800元。网购之前,她无意间成了“月光”。现在,她一个月能存两三百元。

■小昭在“买买买”的声音中保持冷静

就在刚刚过去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品牌和商家早早就赶了过来,各种营销活动五花八门。在“买买买”的声音中,小昭保持冷静。

不仅是她,现在,一批像小昭一样的年轻人开始对无节制的冲动消费说不,喊出“不要买”的口号。很多网友通过理性讨论反思盲目跟风消费。

小昭向记者解释“不消费也能获得幸福”,但初衷并不是拒绝消费,而是试图引导人们反思和审视购物的行为,搞清楚什么是“过度欲望”,什么是“智商税”,从而减少非理性消费。

网友“破铁”说,她之前买了一个收纳柜,后来发现并没有解决收纳问题,而是把收纳柜变成了需要“收纳”的物品。

“当储物柜里有那么多东西需要整理的时候,我们应该想想有多少东西是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是因为一时的发热而消耗掉的。”

■挑战“不网购”,重新掌控生活[/s2/]

“破铁”是指在市场上,从直播到与网友分享,到处都在刺激消费。“通过煽动焦虑,每个人都可以不断地购买,以满足自己的虚假需求”。

记者看到,为了抵御消费市场的诱惑,网友们想出了很多小妙招。比如有人分享微博,一个在海关卖衣服的博主,会失去80%的购买欲望。有些网友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把购物软件的主题变成绿色,会没有购买欲望。

淘宝如何删除订单记录

“双十一”期间,“拒绝商家双十一套路”的帖子下有200多条回复,评论最好的是“按时睡觉比什么护肤洗发水都好”,有1000多个赞。

网友范晓告诉记者,30岁的她从来没有下载过购物软件,她和妈妈仍然坚持线下购物。在范晓看来,线下购物可以让人更加理性。

采访中,小昭反复向长江日报记者强调,她拒绝的不是网购,而是不必要的需求。她说:挑战“不网购”不仅省钱,还意味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再频繁分心于想买的商品。看到大范围的店铺不再点进去,意味着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了更多的时间。“拒绝不自律的网购,才能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内心的充实和自足上”。

但在这个时代,想要摆脱“买买买”的消费欲望并不容易。小昭的两个朋友曾计划拒绝与小昭网上购物。可惜一个朋友只维持了一周,另一个维持了一个月。在消费欲望大行其道的当下,明确宣示“不买”是理性消费的另一种声音。

来源:长江日报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