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平台的鄙视链中,拼多多大概是最底层的。无论是洗脑的广告词,还是假货风波,我都不喜欢这个app,但这并不能阻止我的父母和老家的亲戚喜欢拼多多。朋友圈的游戏新闻里时不时能出现一两条关于拼多多砍价的新闻。
这个电商应用侧重于便宜和社交,可以和亲戚朋友砍价,价格会比其他电商平台更有竞争力。根据之前QuestMobile的用户调查,拼多多是流量最高的几个电商平台中最接近三四线城市及以下的,用户渗透率惊人,用户基数庞大。
2018年4月,拼多多推出公益游戏《拼多多果园》。玩家可以通过浇水和施肥来种植果树。等果子熟了,拼多多会送你的。
在微博上以“多多果园”为关键词搜索,可以看到,最近在品多多,很多年轻人都被父母带进了果园。除了工作,他们还给父母浇水。
企业搜索查询显示,拼多多的母公司上海追梦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征在离开谷歌后开始创业,后来加入了上海追梦人,并先后创办了一家电子商务机构和一家游戏公司。这家游戏公司的主要游戏类型是棋牌和RPG游戏。从调性上来看,这些游戏主要用于三四线以下城市的市场,吸收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
“多多果园”可以受到中老年用户的欢迎。其实和这些游戏有类似的逻辑,核心目标是吸量。拼多多为了吸引这个项目,把这个果园游戏做得不那么像游戏了。
首先,拼多多尽可能降低了“多多果园”的门槛,将游戏入口放在首页显眼的位置。当用户进入时,可以被告知游戏的玩法,即通过浇水施肥来种植果树,用户可以在现实中收到成熟的果实。
游戏整体只是围绕获得实物果实的奖励,没有加入太繁琐的游戏修炼元素。这和早些年的偷菜游戏差不多。利用“种花效应”来保证用户的粘性。用户被实物奖励吸引,在游戏中投入一定的时间成本。为了保证之前的参与成本不降空,用户会参与游戏中的某些活动,获取资源,以达到最终的奖励。此外,游戏中还有惩罚机制。当你长时间不给你的果树浇水时,它会枯萎。
游戏的反馈机制也很具体。游戏明确告诉玩家“你的果树浇几次水就会开花”。其实数字对玩家的刺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游戏对玩家设定了明确的期望,每个环节都会给玩家反馈。
与微博中的评论类似,多多果园的社交链接主要是通过亲友间的人际交往进行的。中老年用户往往非常热衷于让子女帮忙给自己的果园浇水,因为这并不花真金白银。
在多多果园,还有一个答题小游戏,每天下午和晚上都会开。用户可以组队答题,无需支付费用就能获得更多游戏资源。这也是游戏为用户设定的社交点。
多多果园的设计特别适合品多多。根据多多果园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较年初增长1100万,达到较高水平。多多果园的变现主要是通过广告来实现。品多多在多多果园游戏中设置了多种导量方式。玩家可以通过浏览产品页面,一起玩获得水滴,这些广告位资源成为交易的对象。
总的来说,多多果园是一款成功让中老年用户上瘾的社交游戏。
这让葡萄王想起了十年前上学时和同学一起玩的QQ农场。他每天定一个闹钟,根据农场成熟的时间来收菜和偷菜。玩了一个月就被葡萄王爸爸骂沉迷游戏。然而,我没想到的是,父亲后来接手农场帮忙偷菜。我觉得应该是我第一次在游戏里练习。
说白了就是偷菜养牛建镇的游戏最简单。这款游戏诞生于社交网络发展的特定时期,伴随着人们的交互需求。
但是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形成,成熟的社交软件已经不需要社交游戏了。有了自己的内容和互动手段,可以有效的占用用户的使用时间,偷菜类社交游戏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近两年的《蚂蚁森林》和《多多果园》在玩法设计上与偷菜类社交游戏有相似之处,但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对玩家的诱导和驱动。
偷菜社交游戏的主要驱动力是在线社交网络。玩家希望让自己的农场与众不同,投入时间和金钱。但“蚂蚁森林”所做的,是将线上线下的形式结合起来,通过线下植树来满足用户的公益需求;“多多果园”的核心驱动力是一箱箱可以通过包裹邮递送到家的水果。这是很真实的,在拼多多是无法被用户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