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怎么把群主转给别人(“顶流”小学37名家长联名要求7岁女孩转学,孩子妈妈就职省社科院,反对增加课后作业常替孩子写)



“你为什么不开心?”

“因为没人陪我玩...

我以前和他们相处得很愉快。"

“所以你现在不开心?”

“是的,我不想去上学。”

“你觉得学校对你伤害太大了,是不是?”

妞妞(化名)用力点头。

——这是今年3月15日,7岁的妞妞和妈妈(以下简称妞妞妈)的一段对话。抽泣中的妞妞似乎很不安。

直到妈妈说:“妈妈爱你,来,抱抱!”牛牛只是扑向妈妈的怀里。



↑今年3月15日,妞妞被妈妈接放学后,哭着说“没人陪我玩”。妈妈给女儿的自拍显示有疑似铅笔穿刺。边上还有稚嫩的字迹:“她好坏”“是妈妈”。受访者供图

今年10月10日,在金华园的家中,牛妈向红星新闻展示了这段视频。她告诉红星新闻,在拍摄这段视频之前,她刚刚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飞跃”:强行翻越北师大贵阳附属小学的伸缩门“救”女儿。

马,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她用这种方式表达她的不满。

“不满”源于她和翟对孩子的教育理念的冲突。冲突发生后,牛妈认为翟在通过家委会等方式强化和落实自己的想法时排挤她。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翟老师不仅把大人之间的矛盾传达给家委会,还带到教室里,把我女儿孤立在班级里。”

有一次,妞妞的一个同学来妞妞爸爸开的中医馆看病,直接问:“妞妞爸爸,妞妞妈怎么这么不好?她和我们老师吵架了,害得我们所有老师都生病了。”

马说,和老师发生冲突后,教室墙上妞妞自画像的脸被打了无数个“针孔”——她怀疑是学生用铅笔插的。

在持续的隐性对抗和冲突中,事情越来越复杂:家委会主要成员通过写请愿书,组织家长签字的方式,要求7岁孩子转学。

“驱逐”

金华园社区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靠近当地政府机关,对口学校是北师大贵阳附属小学。

这所公立学校是十年前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贵阳市观山湖区联合创办的。按照传统的教学质量指标,在当地属于“顶尖流”学校。“我们班家长素质很高。”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妞妞班级的一位家长信心满满。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贵阳小学。

“开除孩子的签字发生在去年11月6日。”马说,在这个班级的家委会组织撰写的一份“请愿书”上,全班39名学生中有37名学生的家长签名,要求妞妞转学。家委会把她排除在外,单独组了一个小组,线上线下完成签名。

据妞妞妈说,在“上访”事件发生前的11月3日,因为妞妞前一天的语文作业还没写完,她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翟让她去办公室,惩罚她上课写字。妈妈以为是体罚,当天中午回到家,妞妞突然哮喘发作。

牛牛哮喘后,牛妈和翟先生在电话里发生了争执。据牛妈说,在争吵过程中,翟先生当着学生的面大声说:“大家给翟先生作证。”但后来学校和教育局都认为没有体罚。

争吵过后,事情悄然发生了变化。微信截图显示,11月4日上午9点39分,家委会单独成立了一个名为“2019-3小龙”的群,避开妞妞父母。翟先生在群里,后来成了群主。5日,在这个新的小组里,家委会号召家长们在请愿书上签名。“请家长于2:20到3班接机地点来找我核对请愿内容。同意并请签字的家长...可以让老人签字。”在通知组中获得响应。6日,完成离线签名。



在新的小组中,一些家庭成员呼吁父母在请愿书上签名。受访者供图

家长向红星新闻提供的相关截图及请愿书显示,请愿书写给“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王校长等领导”,反映了三个主要问题:

1.妞妞的妈妈不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以至于妞妞下午长时间不上课,不参加全班集体活动甚至重要仪式,影响了全班集体的荣誉,也给班里其他同学带来了负面影响。

2.牛妈反对其他家长要求加强孩子课后练习。老师发现妞妞的父母在有义务纠正孩子的时候给孩子做作业,却因为批评教育孩子而被父母辱骂,说老师无权批评教育孩子。

3.牛妈在上课时间长时间微信、电话骚扰前任和现任班主任,情绪激动,态度粗暴,恶意诋毁老师“体罚”自己的孩子,甚至扬言“压力大到想跳楼”,不仅让老师身心俱疲,影响正常教学,也让班里其他孩子产生莫名的恐惧...

请愿书最后“请贵校建议妞妞家长转学”。

当有家长私下把这份请愿书发给牛妈的时候,她感到非常震惊。她以为班里有些家长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你们怎么能忍心联合开除一个7岁的小女孩?就算你不认同我的教育理念,也没必要从一个孩子开始吧!”



↑家长向红星新闻提供的请愿书。受访者供图

对于请愿书中提到的内容,牛妈认为不属实,比如“诽谤老师”。她说,“这两年,我和翟老师只有一次电话上的冲突。平时在班级群里和她、微信的对话、留言也可以查阅。”

况且妞妞身体不好。去年10月8日到今年1月10日,牛妈请了下午班的假让牛牛去医院治疗。相关医院提供的证明显示,牛牛存在过敏性咳嗽。

今年10月11日,红星新闻就上访一事分别联系了该班时任家委会主席牛女士、现任家委会主席向先生和前家委会成员石先生,但对方均以“不太了解”或“没有印象”为由不愿谈及。

不过,牛牛所在班级的多名家长向红星新闻证实,去年11月,家委会确实有上访,希望学校以做家长的方式把牛牛转走。“我们家也签了。不签就怕被当成异类,孩子在学校受委屈。”



↑新群建立后,翟老师在群里与家长沟通。受访者供图

多名家长向红星新闻证实,他们是在学校后门斜对面的一家琴行门口签名的。“那天有很多负责接送的爷爷奶奶负责签字。”

妈妈事后才知道,班里39个家长里,除了她当时不知道这件事,有一个家长拒绝签字外,班里有37个家长签字了。对于这位家长,牛妈“感谢她没有被困”。红星新闻联系该家长后,对方表示不方便回应。

“在这方面,很多家长的知识素养应该是比较高的。为什么37个家长在请愿书上签名要开除一个7岁的孩子?" 10月11日中午,红星新闻记者询问观山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所以你要分析一下。为什么?"

隔离

在很多家长看来,原因可能是牛牛父母的教育理念与普通大众不同。

“我们认同一些观点,但不敢像他们一样站出来说不。”牛牛同学的一些家长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孩子童年应该快乐成长,符合国家“双减”政策,没必要把孩子逼得很紧。但昵称为“我是虎爸”的家长石先生认为,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尤其是对男孩。

在作业布置的问题上,妞妞的父母和翟老师也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更反对给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布置太多的书面作业。他们认为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不能只看成绩和毕业率,还要看到背后中小学生的抑郁率。



↑牛妈与翟老师讨论此后学校相关《处理意见》中显示的教育理念的微信截图。



↑翟老师在微信中对牛妈部分意见的回复,显示为学校此后的相关处理意见。

“她(翟老师)2020年9月上了这门课之后,布置的作业太多了。有一次,我老公自己做,一个半小时就做完了,孩子3-4个小时都做不完?”为此,牛妈让老公给女儿做作业。“女儿晚上九点半没写完,我就让她睡了,剩下的我老公来写。”

但是,女孩的爸爸一个月后给我写的,被翟老师发现了。“翟老师问我女儿是不是她写的。女儿一口咬定是,然后被翟老师批评了一顿。”马承认,她告诉女儿,“如果老师问,你就说是你写的。”

怎么把群主转给别人

“我们反对给我的孩子布置作业,也不反对老师给其他孩子布置作业。”妈妈说。但她觉得和翟先生沟通后,内容经常传到家委会,让两人关系紧张。



↑859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马说,有一次,白天,她只是和翟交流了一下作业布置的问题。晚上在班级微信群里,以家委会为代表的“积极分子”毫无征兆地发出支持翟布置作业的内容。

向记者展示的班级微信聊天内容显示,有家长在群里“感谢老师给孩子批改作业”。“老师批改作业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她认为,这是老师要求家委会支持他们私下交流的内容。

她还说,家委会主要成员和一些家长的“积极”表现让他们难以理解。甚至有家长表示,要给翟写一份委托书,授权她做38个孩子的“妈妈”(注:班上除了妞妞,共有38个孩子),“该打了,该吼了。”



↑牛妈认为家委会主要成员和部分家长“积极”。受访者供图

另外,牛妈公布分数排名,让班干部给其他同学的日常纪律表现打分,允许班干部惩罚其他孩子,也是不能接受的。

“每个人都是未成年人。为什么班干部要管我的孩子,给我的孩子打分,给班干部处分的权力?”马说,有一些很可笑的事情,比如有的同学有好玩的玩具,有的班干部会说:“你不给我玩,我就给你低分。”有家长向红星新闻证实了类似情况的存在。

家委会给老师送礼等行为,牛妈也反对。一年级结束后,家委会打算用班会费给一个即将离任的老师买个礼物。在群里征求家长意见后,得到一致“同意”,只有牛妈一个人“不同意!”



↑牛妈渐渐成了父母的“异类”。受访者供图

妈妈觉得这样可能会弄巧成拙,给老师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但有家委会成员强调“少数服从多数”,结果家委会代表全班(牛妈除外)给老师买了一束366元的花。因为牛妈不同意,家委会换算了9.4元还给牛妈,牛妈接受了。

这位“不合拍”的女孩母亲学的是哲学和美学,她的一些行为被一些家长视为“书呆子”和“过于理想化”,逐渐被孤立。

冲突

妈妈被隔离的时候没有意识到。直到今年3月15日,她强行翻越学校的伸缩门。

据她描述,新学期开学后,女儿不愿意去学校,说老师批评她,同学排挤她,她在班里没有朋友。

3月15日,妞妞很抵触上学。被强行送到学校后,她妈妈有点不放心。联系到平时的情况,当天中午12点多,她要求进入校园接孩子。被拒绝后,她强行穿过校门。

马告诉红星新闻,当时结合孩子早上害怕上学的心理,她怀疑孩子在学校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强行越过校门。“我承认我这么做是想用这种方式表达我的不满,但是我进去把孩子带走了,没有伤害任何人,也没有和别人吵架。”



↑此后学校出具的《处理意见》。

此后,学校发布的《3.15事件及处理意见》确认,牛妈“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许可,强行翻越学校后门”。在保安的控制管理下,牛妈没有解释,从班主任翟老师手中接过孩子后离开了校园。此后,双方再无争议。

但事后,牛妈在一些家长眼里成了危险的“异类”。“结合一些校园安全事故,我们很担心。”家委会主席向先生告诉红星新闻,作为家长,他对此感到焦虑,哪怕是学校或老师做错了。家长石先生说,在此之前,牛爸爸并没有按照校园注册规定“闯入校园”。

对此,牛爸爸解释说,那是去年10月16日,翟老师让没有拿到A的学生留在学校抄作业,很多学生受到了处分。妞妞妞妞下午一点半没写完,没吃她饭,没接老师电话。他别无选择,只能溜进学校。“7岁的孩子不一定要拿A,”爸爸说,“我是医生。我认为健康更重要。我不接受这种对孩子的体罚。”

"翟先生可能认为我丈夫挑战了她的权威."马说,当时翟先生拍了一张她丈夫进教室的照片,并发到了班级群里。

针对翻越伸缩门一事,家委会于今年3月17日再次写下“请愿书”,要求加强管理,同时对扰乱学校秩序的行为进行处理,确保学校安全,并有37名家长签名。这次大部分都是父母签字的。

但学校在处理意见中认为,牛妈的行为违反了校园管理规定,造成了不良影响。但鉴于她后期没有过激反应,又急于见到儿子,所以没有报警,并对她进行了警告,要求保证不再发生类似情况。

激活

在一些家长看来,虽然妞妞的父母和翟老师以及部分家长的教学理念不同,但家委会是逐渐升级恶化的催化剂。

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马表示,虽然她和翟老师因为观念不同发生了争执,但“表面上还好”。学校的《处理意见》中也提到,牛妈和翟确实在教育观念上有分歧,在电话中有过言语争吵。“但在王宇校长的亲自协调下,从上学期开始,双方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

但是家委会的一些成员主动来她家做她的思想工作,要求维护教师的尊严。在牛妈看来,这激化了矛盾。

“老师有尊严,孩子也有尊严。”妈妈说结局很糟糕。

穿越伸缩门事件后,妞妞父母与家委会的显性冲突愈演愈烈,尤其是当她发现家委会单独建了一个群,把她排除在外,而群主是班主任翟老师,她就“投怀送抱”了。

“今年4月9日到11日,举报信从省里发到市里,再发到区里。”马说,她主要举报翟某指使、指使家委会单独成立小组、隔离学生、同时收受礼金、违规违纪、违规排名等问题。



↑观山湖区教育局出具的信访再处理意见。受访者供图

今年6月,观山湖区教育局出具的《重新处理信访意见》显示,教育局调查发现,“2019-3小龙”微信群由家委会成员于去年11月4日创建,后创建人将群主转给翟老师,班内部分事项仍通过原班级微信群通知。但翟老师作为班主任,并没有及时制止和默许新建微信群的存在。同时,他在群里张贴了一些有关班级事宜的通知,并在群里与其他家长讨论有关牛牛家庭的问题,确实导致了不当行为。

此外,关于牛妈提出的“翟老师唆使家委会递交请愿书,强迫牛牛转学”的问题,观山湖区教育局表示,请愿书是该班家委会自己写的,自己签字,家长自愿签字。调查发现,翟老师唆使家委会或家长。但翟先生未能及时了解请愿内容并制止该行为,该行为存在问题。

今年8月2日,贵阳市教育局通报了“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教师翟某违反师德师风”等3起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条标准的典型案例。通报称,“翟在教师节期间收受家委会礼金,公布成绩排名,考前漏题,默许并参与家委会排除个别家长独立建群等行为。"



↑贵阳市教育局关于翟违反师德问题的通报。

据此,教育局决定给予翟某区通报批评,撤销年级组长职务,取消“市级名班主任”称号,并约谈相关校领导。

声明发布后,许多家庭成员和家长为翟先生“叫屈”。有家长在原微信群里要求牛妈和牛爸“给大家一个解释”。“谁是真正的受害者?你一点想法都没有吗?”我们的娃娃都被你们夫妇的疯狂所伤害”,并呼吁“把女孩母亲翻墙的视频发到Tik Tok。"

甚至有人痛斥私自给牛妈提供新群聊信息的人是“递刀”的“内鬼”,还声称要“和有关部门商量”。还有家长认为牛妈的举报导致翟老师被通报批评开除,撤销荣誉属于“诬陷忠良”!



↑翟老师被通报批评后,妞妞父母和家委会以及很多家长的矛盾激化。受访者供图

但在牛妈看来,这样“折腾”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讨好老师。多名家长还提到,在翟先生被调查前学校召开的一次家长会上,有家长公开宣誓,“主要是为了向学校领导和翟先生宣誓,以示忠诚,但脏话太难听了。”

10月11日,红星新闻联系到贵阳的北师大贵阳附属小学校长,但她表示没有上级批准,不方便接受采访。

涉事老师在回应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她(牛妈)向你描述的情况肯定与实际情况有差距,但我不需要通过媒体解释或说明什么。事实就是事实,孩子是什么样的,其他家长有什么看法?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我说的,我控制不了。但作为老师,我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

"桥"

对于上述事件,有家长向红星新闻直言,家委会成为“老师和普通家长关系的吹毛求疵者”,并建议家委会成员实行轮换制,避免长期处于个别家长的劣势。

马认为,鉴于女儿班家委会存在违规送礼、独立建群等问题,建议撤销家委会。观山湖区教育局表示,成立家委会是学校的法定义务,故教育局不支持其解散班级家委会的请求。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鼓励成立家委会的初衷是为了发挥家委会与学校之间的“纽带”作用。事实上,一些学校很少对家委会的组成和管理做出详细的规定。根据近几年的相关报道,发现有家长抱怨家委会“发布”功能多,“上传”功能少。也有人反映,有的家长因为子女受到优待而参加家委会,竞选家委会的成员变成了“名利秀”。甚至存在家委会违规组织宴请,违规购买教具,导致相关校领导和老师被问责的情况。

对于一些家委会的不健康现象,中国社科院政治学博士丁胜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家委会如果不是连接学生和家长的桥梁,反而会成为一堵墙,中间多了一层,而不是沟通的渠道,这一点非常值得注意。要防止学校和老师控制家委会,家委会控制家长行为的发生。

丁胜认为,首先,如果家委会不是由家长自发选举产生,而是由学校甚至老师任命的,那么和老师关系好的人就成了家委会成员,这就从渊源上讲已经错位了。

第二,在类似事件中,如果一个人签字,会导致除了给别人压力之外的道德绑架。“如果你不签名字,你会被当成外星人,然后你会被牵扯到孩子的问题。大家都害怕家委会做什么。这样,家委会和老师就会形成利益联盟,家委会就会和学校、老师站在一起。”丁胜说,家庭委员会很容易在任务安排上制造新的不公平。

第三,家委会属于嵌入式治理,也叫代理治理。既要避免学校通过家委会实施一些灰色地带的行为,同时也要通过家委会来抛锅。比如你收了礼物或者做了什么事情,要收班会费,但是学校或者老师不太好办,因为上面有明文规定。然后,你会通过家委会收集,或者老师会把你个人的想法和要求全部嵌入家委会,让它充当你的代理。不服从家委会的人会被孤立为异类,会引发很多新的矛盾。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与学校和家委会闹翻后,妞妞放弃了在家上学的机会,去了27公里外的一所私立学校。

据部分家委会家长反映,翟先生被全市通报后,他初中的孩子在学校也被同学排挤。

红星新闻记者魏星是贵州人。

编辑张迅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红星深度】所有,已取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未经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