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最近有网友发现,自己的“借款”变成了“信用贷款”。网友截图显示,“信用贷款”页面会在产品名称下显示“XX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信息。进入贷款页面后,还可以在“贷款明细及协议”中看到日利率、初始年利率、利息总额等信息。
途远网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用户“借”都会改变。咪咕今天测试发现“借白”页面暂时没有变化。蚂蚁此举正式宣布,国内最大的两个民间和官方征信数据库柏华和银行即将全面开放。
很多网友对折算信用贷款的解释不清楚。根据蚂蚁官方给出的解释,“借呗”将更名为“信用贷”,是由合作金融机构自主提供的信贷产品。信用信息也会被服务商上报给央行,用户原有的服务和使用不会受到影响。
别看表面改了名字。上线6年,上亿用户积累了“借款”,会退出支付宝。也就是说,大家熟悉的“借呗”和蚂蚁、支付宝没有任何关系。
要说对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影响,想必很多人都有同感。
1.平台借贷规模下降
蚂蚁集团接连拒绝数百亿ABS融资项目。为了满足监管要求的“自有资金30%以上”的红线,更有效的降杠杆手段是降低或关闭用户的授信额度。事实上,为了尽快实现合规,蚂蚁一方面主动降低用户的花呗和贷款额度,另一方面也在鼓励用户完成自主筛选。有些人的额度一夜之间就被清零了,刚开始还不太严格的逾期或提前还款,现在可能被蚂蚁放大了。
途远网络
2.完全包含在中央银行信贷信息中
●花呗、借呗纳入央行征信后,总共将覆盖超过10亿消费者。其他互联网借贷平台的征信数据被央行纳入只是时间问题。
●从现在开始,绝大多数人的信用情况都会被央行看到。信用卡违规、花呗逾期贷款都会成为银行判断一个用户资质的重要参考。一笔贷款出了问题,必然会牵连到所有人,拆东墙补西墙的戏码就彻底失效了。
●而且只要你点击查询限额,马上就会多一条贷款查询记录。查询记录过多,小额贷款频繁,会让银行怀疑你的财务能力和还款能力,最终可能会对后续的房贷、商贷等大额贷款的申请、审批、额度造成困扰。
途远网络
3.利率调整+职业信贷
不少网友发现,更新为“信用贷款”后,贷款年利率普遍在14%-20%不等。借5年,利息几乎翻倍。要知道,即使是信用卡,分期也经常有利率优惠,适当的分期也会增强银行对你的好感。对于临时应急的信用卡,如果需要大额周转,办理线下银行的低息产品更划算。
每个人的综合信用是有限的,现在很多银行严格执行刚性扣款政策。如果总信用不高,可以不申请,不用让小额贷款占用你的信用额度。
途远网络
结论
对于现金贷产品“借呗”来说,只能在急需现金周转的时候短时间使用,不能像信用卡一样作为日常使用,更不能作为贷款来支持贷款。钱不好借不是坏事。这不仅是为了提高中国金融消费的整体信用水平,也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诚信的社会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科学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借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