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在短视频和社交平台上,
“一元加微信”售卖摊生意兴隆。
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约会和交友方式。
这些自封的“老办公室”
或者丘比特办公室的电话亭,
会写“留一个一元,拿一个一元”的字样,
只要一元钱,
可以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比如微信号或者QQ号,
或者花一块钱,
拿着别人留下的联系方式。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摊主这波生意稳定!
晚间新闻通过搜索发现的细菌,
因为摆摊的成本不高,
最近一段时间,
这种摊位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
8月24日晚,
记者在济南街头也发现了几个类似的摊位。
晚上7点以后,
熙熙攘攘的泉城路商业区越来越热闹,
在相距不到3米的十字路口,
有五个摊位上写着“一美元换爱情”
“要不要脱单?”
“网络引领,珍惜这份缘分”之类的话。
这些隔间的结构相对简单,
几张印着宣传字样的A4纸,
找两个纸箱子分别装。
男生女生留下的微信号或者qq号,
准备好笔记纸和笔,
如果可能,提供一个表格,
一个简单的“展台”就这样搭建起来了。
一个路口,
五个卖爱情的摊位
24日晚,25岁的刘女士和两个朋友第一次“出摊”,准备的道具比较简单——几张A4纸,一支笔,两个小吃盒七八张纸,上面都写着身边单身朋友的信息。
刘女士通过短视频平台发现了这个“商机”,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带了两个朋友过来试一试。“来之前,我发了朋友圈,好多朋友留言帮我留下自己的信息。”
刘女士说,她身边单身的朋友很多,很多人因为工作等原因很少有机会结交新朋友。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认识更多的人,所以大家的参与热情比较高。
22岁的张女士在泉城路步行街有自己的固定摊位,卖一些玩具、饰品等日用百货。
在她的摊位旁边,有一个简单的易拉宝,上面写着“要不要脱单?”等字。这也是这条街上唯一竖立的“单身广告牌”。与其他展位相比,更引人注目。广告牌下的两个小盒子里分别装着男生和女生留下的联系方式。
张女士说,前几天,一个朋友给她发了另一个城市的视频。她看完之后发现“这个不需要准备太多东西,所以决定试一试”。经过几天的地摊,每天都会有很多人离开或者买一些笔记。“会有更多的女生留言,因为女生不会太害羞,不会主动加别人的微信。"
在几天的地摊中,张女士还遇到了两个男生,他们直接掏钱买下了箱子里所有女生留下的纸条。“大概有十几注”,但对于买全注的原因,张女士并没有多问。
摊主陆女士今年20岁。她说前几天在章丘的商业街看到有人卖爱情,决定“济南也一定要安排”。
陆女士在朋友圈发布小视频,呼吁单身男女朋友在网上脱单。很多朋友看到朋友圈后,直接给她转钱,让她代写联系方式。
下班后,陆女士把准备好的两个箱子整理在路口。虽然展位比较小,但还是有人时不时停下来好奇地看一下,也会参与其中。每天晚上7点到10点,摊位只摆了两天,效果还不错。第一天就有40多人离开或者拿走了纸条。
陆女士说,她也遇到过有人想买所有信息,但她要求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一条信息的情况,“不要给他们网上养鱼的机会。”
与其他摊位相比,赵女士摊位的用途相当特别。赵女士和两个朋友一起经营一家相亲机构,定期举办一些线下活动,为相亲平台上的单身男女提供相识的机会。
赵女士说,她是自己来摆摊的,希望把真正需要相亲的人和她相亲平台上的信息联系起来,让更多的单身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对于那些前来留言的人,赵女士也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询问。除了个人联系方式,还要求他们写下自己的年龄和想说的话,以便更准确地找到年龄相仿的人。
在赵女士的电话亭里,两个来自2002年的女孩走到一起,给她们自己和她们的朋友留言。“扫10块钱帮单身朋友写下微信号。”
赵女士没有问两个女孩的详细情况。根据初步判断,这两个女生并不是赵女士的“目标群体”。她说,在她的交友平台上,已经有1000多名注册用户,其中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她想准确找到那些“想结婚”的人
晚上8点,21岁的潘先生刚刚摆好摊。他准备的箱子还是空空。相比其他摊位,潘先生的摊位略显冷清。他说,前几天他在其他商圈摆摊时,有50多人连夜留言,但没拿走的笔记已经销毁了。“如果不想留下别人的个人信息,就不会主动加他们的微信。”
潘先生是唯一一个对“相亲摆摊”这种形式表示担忧的摊贩。他说,正规的婚介机构需要经过正规的手续,有固定的服务场所,但这种流动摊点的形式缺乏规范的管理,实际上存在很多隐患。
留言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人
主要是出于好奇
采访过程中,不断有人在展台前驻足。大多数付钱离开或带走信息的人都在20岁左右。他们没有脱单的压力和需求,参与的目的更多是出于好奇。“因为最近短视频平台挺火的,正好看到了,想试一试。”
除了性别,添加的人的年龄、职业、长相都完全不知道。当被问及有没有风险时,很多人表示“可以先聊一下,不想聊就删好友。”
也有人表示,会通过对方的微信头像或朋友圈内容进行初步判断,再决定是否加对方。
在一个摊位前,19岁的女孩小吴和小胖付了钱后获得了一个微信号。小吴查看了对方的头像和朋友圈后,在点击“添加到通讯录”时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先把纸条拿下来再做决定。
小胖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该用户不存在”。
交朋友要注意潜在风险
在其中一个摊位前,记者发现,一个女生加微信时,对方的微信名显示为“XX房产中介”。她马上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会不会有人故意留言,但目的是添加客户信息做广告?
对此,摊主的解释是,已经核实了留下信息的男孩的身份。“房产中介真的只是他的工作,但和男生交朋友的目的也是如此。”
但在采访中,大部分摊主表示只是想给单身男女提供一个交流联系方式的平台,不会对留下信息的个人进行身份核实。
网友热议:
网友对这种看似新奇的“相亲中介模式”的质疑和担忧不无道理。微信和QQ作为目前重要的社交平台,很容易泄露个人信息,而且参与“一元加微信”的大多是年轻学生,面对陌生的加微信请求更要小心。
晚报也提醒大家,虽然“一元加微信”的形式会带来一些不为人知的新鲜感,但无形中,你的个人信息也有被泄露的风险。添加陌生好友后,如果话题涉及金钱,就要注意了,系统的风险提示也需要仔细关注。
另外,如果确认对方有恶意或违法行为,请及时举报,并通过平台提交聊天记录截图等证据,以便尽快处理账号,防止其继续骗人。
你将以交朋友为目标。
你会留下个人信息吗?
在评论里说说你的看法吧![/s2/]
(来源:齐鲁晚报)
原标题:济南街头现“一元爱心生意”!一个路口五个摊位“卖爱心”
编辑石尚敬、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