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阅读层出不穷。掌阅和拥有大量用户的微信阅读有什么异同?本文从市场、用户、运营、架构等方面对竞品进行了分析。
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对信息的渴望,往往用碎片化的阅读来打发时间,这为掌上阅读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第一次接触微信阅读是听同学推荐的。从他口中得知,这个APP其实可以边读书边挣钱买书(具体来说,听说每读一个小时可以拿到一块钱)。第一次接触掌阅是在APP Store搜索小说排名靠前的应用,然后下载。
不用多说,下面用PEST模型(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简单分析一下电子阅读的市场情况。
2017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审议并原则通过《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将于2017年6月实施。旨在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018年,中国网络文学市场总额153.5亿元,保持稳定增长。数字阅读企业中阅读集团营业利润较2017年增长81.4%。网络文学用户数量稳步增长,较2017年增长5.427亿至4.3亿。
随着数字内容版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将保持增长。信息时代,网络信息爆棚,优质内容不在少数。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让用户满意的信息和内容。目前,推荐算法技术越来越成熟,可以方便、准确地找到人们想要的内容。
掌阅和微信读书市场占有情况对比下图是掌阅和微信阅读在APP Store的排名和得分数量。
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微信阅读在各方面都优于掌阅。不过两者表现都不错,都有大量用户。
原因是腾讯利用微信庞大的用户群和成熟的社交功能体系,让用户白嫖提高满意度。
掌阅在市场份额上的表现不容小觑,这也有赖于其在市场上的长期深耕以及一系列具有大局感的举措。比如,掌阅非常重视原创内容,掌阅科技共斥资1.7亿元拿下红薯中文网33%的股权,并进一步增加自身原创文学、原创动漫的业务能力,鼓励网络作家入驻,生产优质作品。
据统计,2017年全年共支付稿费不低于3亿元,40多位作者年收入在百万以上。并且2019年上半年版权运营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70%。同时,阅读APP的月活跃用户总数已超过1.2亿,居行业领先地位。
产品定位和目标用户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两款产品的广告语。
手动阅读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高品质的阅读平台,从图书的上架到用户的阅读体验,让阅读成为一种高品质的享受。微信阅读秉承了老祖宗微信简洁内敛的产品风格,连slogan都不进页面。但是,微信阅读能获得这么多的活跃用户,绝不是一句话的事。
先说一下掌阅的产品定位。
2019年初,掌阅发布了《2018掌阅数字阅读报告》。据统计,掌阅平台00后用户已占28%,90后和00后两个年龄段用户已占总用户近70%,可见掌阅已成为年轻人数字化阅读的主要平台。
从产品结构来看,掌阅将漫画版块放在了一级导航上,书城的男生女生分类标签格外醒目;漫画标签也出现在书城的可选标签里,听书里也有儿童版块;网络小说和网络作家的数量非常多,可见他们对年轻读者的重视。
但是,手动阅读的用户并不都是这些90后、00后。毕竟平台也提供了大量出版书籍。各种中外名著,以及与当下热门电视剧IP相同的书籍,也为大龄读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阅读资源。
同时,APP的听力板块也有很多优秀的课程,旨在满足仍在学习或在职场打拼,想给自己充电的社会青年。由此可以看出,掌阅将产品定位为高质量、高资源的阅读平台,各年龄段的读者和用户都可以享受到。
在微信读书的书店里,你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籍,比如名著、大咖听书、热门漫画、网络小说以及很多微信官方账号文章等等。而且微信阅读作为微信生态下的产品,确实很好的利用了微信积累的庞大用户群,有吸纳各类用户的潜力。
由于微信阅读与微信的密切关系,社交属性自然成为其重要的产品基因。用过微信看书的用户,可能会在产品中随处发现“分享到朋友圈或微信群”的入口,可以随时了解微信好友的阅读动态。所以微信阅读是继承了微信的一些特性,依靠社交为用户营造阅读氛围,保持阅读的电子阅读产品。
两个产品的目标用户群都是用户,正好印证了全民阅读的理念。读书是各个年龄段、各个行业的人的事。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应该多读书。
虽然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品类准确定位目标用户,但也不能想得太狭隘。
用户增长及留存说到用户定位,先说说两款产品在用户增长和留存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
《QuestMobile:2018移动互联网报告》显示,2018年微信阅读的用户活跃度较2017年增长93%,而掌阅的同比增幅仅为10%左右。
手动阅读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达到相对饱和的状态,远超微信阅读。一方面说明微信的阅读能力极强,另一方面说明掌阅也很好的留住用户。
手相阅读的创新与保持
手游阅读影视对用户的留存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国家打击涉嫌低俗的网络文学作品、网站、盗版网站的背景下。先说电影和电视剧的IP联动。在过去,一些受欢迎的电影和电视节目如“湮灭”,“流浪地球”,“小欢乐”,“长安十二小时”等。,掌阅官方都及时拿到了原创版权,在书城推出,抓住了一波热潮。
不得不说,掌阅对于当下热点的敏锐嗅觉,对机会的充分把握,以及运营活动的快速展开,帮助其俘获了平台千千万万读者和用户的心。同时,掌阅还及时购买了众多已出版书籍的优先线上独家版权,可以帮助其先获得相应书籍的粉丝。
掌阅最早出现在IOS上是在2011年9月26日。经过近八年的更新迭代,积累了大量的活跃用户。当前的目标是努力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圈,承担起生产、传播、传承优质作品和思想的重任,让更多渴望阅读、热爱阅读的电子阅读器受益。
微信阅读的创新与留存
微信在用户增长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如前所述,它依托于微信庞大的用户群。而它的新手段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猥琐无比,这与黑客越来越多的理论不谋而合。
微信阅读产品的特点在于它的社交属性,而它恰恰是依靠这一点来实现其用户的爆发式增长。
产品刚推出的时候,微信为了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定的用户群体,花了很多钱,推出了很多吸引人的功能和活动。其中之一,当然是分享免费书籍。活动规定,用户只要在微信群或朋友圈分享当期指定书籍中的一本,或者分享给微信好友,就可以免费永久获得这本书。
活动每周举行一次,虽然现在有一个条件,好友必须点击链接。不过这种新的留存方式还是打动了爱便宜又很喜欢白嫖的用户的心,也有相当的效果。
除了分享免费礼品,还有买一送一等常规活动。只要把指定的书分享给一个微信好友,好友收到,用户也可以得到这本书,类似的。朋友收到的时候,如果他/她从来没有用过微信学习,那么这就相当于一个新的。如果朋友暂时不用微信学习,这相当于增加留存。
在之前的版本中,微信阅读还有一个非常友好的功能,就是利用阅读时间领取书币。微信上每阅读半小时,可获得一个书币,每周限额十个书币。
书币是产品中的虚拟货币,可以用来买书。一元人民币等于一本书币,所以平台会每读半小时给你一块钱。
学知识,给钱,这种反正是赚的买卖,谁不会开心呢?
这也极大地鼓舞了用户的阅读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大量用户,实现爆发式增长。
无限卡是微信阅读中的重要功能,也是其盈利方式之一。不限量卡的作用是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免费阅读全场大部分书籍,相当于其他平台产品的会员机制。
微信读书会通过各种方式给用户无限卡。比如一个五人团队,每周可以获得一定时间的无限卡,成员中新用户越多,获得终身无限卡的几率就越大。
组成三人阅读团队在平台保持活跃并获得积分,一定时间内可以无限卡。同时每天还有无限卡答题等活动。
所有这些活动都能对新活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活跃用户多了,才有可能通过一定的转化率成功盈利。
盈利模式掌阅的盈利渠道包括可以用来买书的阅读蛋糕充值、vip会员等增值服务和广告。
微信阅读盈利也在前两名,但广告很少。这可能是微信阅读为了产品的简洁和干净,牺牲了广告这个可以带来利润的渠道。不过最近发现,看“每日一答”里的游戏广告,可以获得三次复活的机会。
重要功能的对比作为一款合格的在线电子阅读软件,有三个功能是必须做到的:找书、藏书、看书。
图书搜索功能
先说找书的功能。要让用户轻松找到想看的书,除了数据库里有足够的书,还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让用户快速找到书。
一种方式是用户想通过其他渠道看一本书,可以通过搜索图书信息的功能找到书。一种是平台利用用户对权威的信任和从众心理,通过各种排行榜和大V推荐,让用户找到自己想看的书。对于老用户来说,通过机器学习他们之前的阅读经验,通过个性推荐类似的书籍。
搜索功能方面,先说历史搜索。这个功能有相应的要求。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用户长时间通过一个作者搜索他要读的书,想读这个作者的其他书,那么这个功能就起作用了。或者说如果读者想了解搜索关键词,只看一本书是不够的,那么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看这两者在这个函数上的区别。
手阅历史搜索栏只占比较小的面积,历史搜索的关键词以标签的形式排列在下面,功能也放在最上面,让用户一进入搜索页面就能一目了然,方便使用。
另一方面,在微信阅读中,微信阅读的搜索历史部分被放置在搜索页面的底部,搜索历史被一条一条纵向排列。当用户点击搜索栏进入搜索页面时,输入法会弹出,屏蔽下面的历史搜索部分。此时,用户需要先点击搜索输入法,然后向下滚动使用该功能。这无形中增加了更多的步骤,削弱了用户体验。
我们来看看用户在输入框输入关键词后,两个系统推荐的搜索内容。
掌阅会在书架中弹出有这个关键词的书籍,推荐五个有这个关键词的词,作者和几本书。但是我点开了那些推荐书籍的详情页,发现它们的人气都不高,感觉像是随机推给用户的,而不是按照人气推的。
微信阅读会弹出一系列标题,这些书都是直接搜索中关键词最高的书,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掌阅可以在关键词弹出框的推荐书籍部分优化推荐算法。
最后,看搜索关键词后结果页面的呈现。
搜索结果有三种,一种是书,一种是听书,第三种是文字,不单独列作者。如果搜索关键词是作家,你无法得到作者的结果,单独去他的主页查看他的作品。而如果标题中没有作者的名字,那么这个作者写的书只能在后面的结果中看到。微信读书的搜索结果包括作者、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微信官方账号、标题和作者中有关键词的书籍。
但掌阅的搜索结果中多了一段文字,即可以根据关键词在书籍的文字中出现的频率给出结果。这对于要求书籍内容与自己想了解的内容相匹配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
至于通过各类排行榜整理优秀书籍和根据用户以往阅读体验进行个性化推荐的功能,这两个都做得很好,这里就不展示了。
但很明显,掌阅在书籍的分类上更加细致和多样;可能微信阅读还是需要保证其简洁的形象。
收集功能
先说收藏功能。收藏功能就是书架。
毕竟书不是即时消费品,就像一杯奶茶,短时间内就喝完了。没有读过的书,或者只读过一部分的书,需要收藏起来下次阅读。
在书架的分组功能中,掌阅可以将一本书添加到某个分组中,也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新建一个分组,但是相比于点击选择书籍进行分组,拖拽功能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优越性。而如果你想在同一个组里增加多本书,那么完全不如后者。也许拖动可以增加一些兴趣。
另一个区别是,在掌阅中,用户可以通过拖动来调整书籍的放置。还可以按照“最后阅读优先”、“按名称排序”、“文件夹优先”、“导入书籍优先”的类型来排列书籍的顺序。
不过我个人觉得在书架里方便的找到上次没看完的书才是关键,所以先按照上次阅读的规则安排好书架里书的位置就可以了。除非你是强迫症用户,否则没必要这么大惊小怪。
此外,在微信阅读中,用户看完的每一本书都会被打上“已阅读完毕”的标签。
乍一看,这个功能似乎没有什么作用。但是,每次用户看到这本自己看完的书,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一个正反馈,其作用是鼓励用户多读书,更积极地使用产品。
这种成就感,再加上微信阅读的社交,效果会更好。比如我主页的读书专栏,是我朋友看到的,可以满足我的虚荣心。这类似于微信阅读设置周阅读时长排名。
阅读功能
阅读功能当然是最重要的核心功能,而围绕阅读功能,做好它的用户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是护眼功能。
掌阅可以在阅读设置中开启护眼模式,用户每看一段时间书就会定时弹出休息提醒,让人感觉很有人情味。微信阅读没有护眼相关功能。
个人认为这种功能对于使用移动电子设备阅读应用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手机平板的电子辐射大,长期使用对眼睛有害。网上经常能看到关于玩手机导致失明或眼疾的新闻,目前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较强。所以护眼功能真的很有必要,不然市面上以墨水屏无辐射为部分卖点的电纸书也不会这么受欢迎。
其次,两者都有一个有趣又讨喜的功能,就是可以截取书籍中的一段内容做书签,并有模板样式和颜色可供选择,最后可以分享到社交平台(微信读书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及好友,掌阅可以分享到多个平台)。
漂亮的书签可以保存到本地私人收藏中查看,也可以分享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两个平台的区别在于,微信阅读分享的书签可以消除二维码,而手写阅读的书签必须贴上二维码,可能会影响美观。
最后,微信阅读还有一个今日阅读的功能。如前所述,定位微信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其社交性,也将社交性放入了阅读功能中。
用户在看书的同时,可以看到该书的阅读人数和当天的阅读人数,以及前100名读者的阅读时间和进度以及他们的观感和书评。
这会让用户觉得有很多人陪着学习,总会联想到“寒窗苦读”。在这里,人们感觉不那么孤独,这类似于视频应用的弹幕功能。阅读的进度和排名也让人更有动力去阅读。
但是,光看学生人数是没有意义的。毕竟,当我在阅读的时候,点击进去看看封面,然后退出。
至于其他相关功能比如字体大小调整、翻页效果、背景颜色等常规功能,我就不多说了,在这里也没有太大区别。
毕竟读书APP,拥有优质的图书资源才是核心。
产品架构及视觉表现最后说一下两者在产品架构上的优缺点。
看手相
首先在产品架构的设计上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可能是它涵盖了很多种类的书籍,面对很多用户群体。同时又想强调各类书籍,让用户更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导致产品设计臃肿。比如书城的导航栏有27个频道,其中漫画频道也在一级导航中突出显示。
出书,网络小说,漫画,听书等。都有许多详细的分类,虽然这让用户可以轻松找到他们想要阅读的书籍,并准确地检查他们的阅读口味。但是,产品整体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简单美观。
看微信
在产品架构和界面性能上,微信阅读明显更胜一筹,这可能得益于其对微信简洁内敛的设计。
第一,没有广告。
不仅APP的入口页面没有广告,你也很难在产品里找到一个广告(除了每天看游戏广告的三次复活机会)。
这让我想起了微信之父张小龙在2019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说的话:
我们每天都用微信。微信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在微信的入口页面投放广告,就相当于在你朋友的脸上投放了广告。
试想一下,你每天看到你的好朋友脸上贴着广告是什么感受?
【/s2/】其次,功能和活动巧妙收起。
在微信阅读的发现页面,可以看到很多卡片,这些卡片都对应着一个活动和对应的功能。需要了解,点进去就好。包括团队不限抽卡、共享联名卡、个性化推荐、本周飙升榜、不限阅读天数、免费图书、免费一本、免费一本,自己和自己关心的朋友的阅读动态都放在一张一张卡里。
以后不管增加多少运营活动和新功能,都可以这样放在卡里。这样的设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扩展性,这种“一切尽在卡中”的产品架构设计理念真的很值得玩味和学习(我好像抢了某人的台词)。
另外,微信阅读并没有把书城直接放在一级导航栏,而是在发现的顶部有一个入口。这也是为了界面的简洁做了一点牺牲,但是效果还不错。在书架中,下拉还可以调出书城页面。
书店的界面设计没有掌阅那么复杂臃肿。你可以看到书店的顶部是搜索栏,后面是分类栏。类目有小说、书籍、漫画、微信官方账号四大类。没有多余的花里胡哨的设计,就是几个醒目的加粗的大字。
接下来是“猜你喜欢什么”和各种列表。设计风格一致,看起来干净简洁,其设计有“现代主义风格”之美。
当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简单的代价通常是效率的降低。
结论与总结[/s2/]关于看手相
关于微信阅读
对其他阅读应用的启示
作者:我真的不想死;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产品王的一条学习之路
本文由@我真的不想死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