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也是一名准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项目从去年11月中旬开始策划,经历了团队建设、产品设计、开发、测试等流程。终于在今年3月正式上线了第一版。目前已进入迭代阶段,V2.0版本已完成产品原型设计,即将进入开发阶段。我们完成了一个专注于校园市场的二手书分享交易App。
以下是我作为新产品的思考过程和策略。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产品名称:校园淘书
产品定位:校园二手书交易分享平台
前期规划阶段
以下是产品初始商业计划的一部分:
1.产品市场分析:
2.目标用户分析:
3.竞争产品分析:
4.产品前目标
5.产品后期规划
产品设计阶段
在产品设计阶段,我的想法是第一版要聚焦核心和骨干功能,尽快上线。我觉得这个项目的核心是二手书的交易和交付流程,要做的流畅简单。具体来说,就是把书从不想要的学生手中转移到需要的人手中。要解决这种传递关系,进一步的考虑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从卖家的角度来看:卖家展示书籍,买家可以自由选择。选择之后,他可以顺畅便捷的联系卖家;
从买家的角度:买家发布想要的书,看看有没有卖家可以提供,如果有卖家愿意交易,就可以顺利联系买家。
所以校园淘V1.0主要有两个功能:书市和心愿单。前者显示卖家的书籍,后者显示买家的需求清单。
细节方面:
要减少卖家操作:
为了简化沟通障碍:
在书市和心愿单中,点击“联系卖家”按钮(心愿单中的“帮他实现”),可以直接打电话或发短信直接发起联系。
以下是产品上线后的部分截图:
产品运营阶段
因为我们的第一版是3月初上线的,希望抓住学生购买二手教材的时间,所以我们的海报设计和口号组织的一些活动都是围绕二手教材的。希望可以用二手教材让学生下载使用这个App。
这是我们的海报:
第一版上线后的感受:
第一版产品的开发时间大概在三个月左右(其中一半是在寒假通过远程沟通完成的),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那些在网上和书本上看到的设计理念很难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或者说自己真正的设计能力远不如自己想象的。我能理解“降低学习成本”、“优化用户体验”、“满足人类需求”等等原则,但我觉得如果真的用这些原则做产品,我的水平还是太低了。
有两点我个人感触很深:
以前觉得产品经理是做加法的岗位,现在更倾向于产品经理需要做减法。需求大家都会想,但是做什么最好,哪些功能不好。如果考虑项目开发的周期,很多功能注定要被砍掉。
以前我觉得产品经理需要设计运营,现在我觉得产品经理要把握产品的发展,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考虑做还是不做每一个细节。如果只是盯着细节,很容易被某个细节缠住。最后回过头来看,可以发现这个功能特别炫,体验特别好,但是没用。
下一版本优化方向:
在接下来的大版本迭代中,我计划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行动。
产品:核心目标是以书籍为媒介,核心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这是因为在校园图书交易中,金钱交易并不能成为驱动产品使用的核心动力,因为一本二手书并没有多少钱,更多的同学是想通过换书来交朋友(最好是认识一个学弟)。另外体验也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的产品体验还是比较粗糙的。
市场:希望在其他学校宣传。目前我已经初步选定了三所大学。
运营方面:抓住6月份的毕业生售书季,以此为契机展开运营活动。
产品优化仍然是我们主要的改进点。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修改动作:
以下是下一版本的部分产品原型图:
1个主页:
2图书市场:
3本新书到了
4图书详情
5新书发布
6愿望清单
7愿望清单详情
8创建愿望清单
9个人中心
结论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新产品不成熟的产品体验和思考过程。
由于从今年暑假开始要出去实习,所以还没有确定后期版本的优化方向。
对于专业产品大牛来说,这个产品应该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漏洞。但对我来说,真的是第一个上线的产品(我之前参加的比赛比较多,接触的商业项目比较少)。
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我想如果只是想锻炼自己的产品能力,也许可以完成产品设计和原型设计。但我觉得产品经理更重要的能力是“把事情做好”。在这个层面上,不仅仅是画出原型图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如何与开发者沟通,如何把握进度,如何选择和选择功能,如何让花在纸上的原型图成为真正可用的软件。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做了这个尝试,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收获了很多。
我很清楚自己在产品道路上才刚刚起步,希望下次展示的时候能带来更好的作品。这也是我分享这段经历的原因:一方面鼓励我继续做下去;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能给我建议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