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伏伏
作者/伏伏,某某
编辑/KY高手
我有个朋友最近暗恋一个人。这位哥哥平时挺淡定的,甚至有点“直男”,但面对喜欢的人,却完全迷茫了,像个春情萌动的少女。
而当我鼓励他主动追求爱情的时候,他又纠结起来了:
说白了,他的担心其实很常见:太明显怕吓到对方,沉默不语,担心自己只会被当成朋友。
在这个萌芽的季节,我们为你提供一本非常实用的手册——喜欢一个人怎么追?
如果你想在这个春天拥有一份甜蜜的爱情,学习这篇文章里的小知识绝对不为过——
我发现身边很多人理解别人的追求,就是想办法讨好对方,或者通过诱人的技巧“勾搭”对方。
当然,这两种模式都有可能成功,但实际上也浪费了追求这个过程对于双方关系最重要的作用:相互了解。
当我们专注于通过思考礼物和惊喜,或者挑衅的方式来追人的时候,我们和彼此之间的吸引往往停留在表面。可能是被礼物感动,可能是被美好吸引,可能是套路,心连心,但停留在表面的吸引,不足以让我们在彼此心中留下特别的位置。
另一个可能是前期追求过程中缺乏相互了解导致的问题是,双方进入关系后,发现关系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如果在追求阶段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了解,我们很可能会带着对彼此错误的幻想进入这段感情,然后过不了多久就会幻灭失望。
所以,追求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双方充分了解对方的机会,建立真正深刻的吸引力。
你喜欢怎么追一个人?我们从心理学中总结了七个最实用的技巧与你分享-
有些追求人的技巧用的是“勾”,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对方,让对方追求自己。
这个技巧自然被一些爱好者熟练运用。但其实追人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开放式进攻,也叫“直击球”。
这不是让我们在不熟悉的阶段直接表达自己。这是我们在接近对方的时候,不要隐藏对对方的好感和兴趣。
很多人认为在对方不喜欢我们的时候表现出好感会让自己处于劣势。从心理学上来说,不是这样的。
主动攻击运用了一个非常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互惠,即我们会喜欢喜欢我们的人。当我们公开喜欢对方时,他们更容易喜欢我们。
在追求过程中,因为彼此并不十分了解,所以有一种距离感,关系中有一种天然的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关系会如何发展,也不确定对方的意图。这种不确定性会让双方对彼此更有吸引力(Whitchurch et al .,2011)。
一些擅长感情套路的人会利用并扩大这种不确定性来操纵对方,这也让很多人排斥不确定性,认为一段感情应该排除不确定性。
事实上,人类天生对未知事物着迷。在追求过程中允许不确定性,不仅会伤害到对方,还会激起对方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从而赋予关系一种神秘的张力。
保持不确定性需要做的是避免在关系中过于频繁地表露自己的内心。常见行为如:喜欢的人总是每秒钟发消息,即使他们有别的事要做;过于频繁地购买礼物或向对方求爱;彼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如果说不确定性是双方之间的一层薄纱,那么频繁表达自己感情的行为就像是有人单方面试图刺破这层薄纱。这不仅破坏了不确定性带来的关系紧张,还可能因为这些行为而劝阻对方。
有些朋友可能会疑惑:刚才你说要主动?为什么这些主动的行为不起作用?
停下来。
我们再用一个比喻来感受一下两者的区别:想象一下,追求人的过程是一场舞蹈。主动向对方伸出手,邀请对方跳舞。此时,关于我们的一切,除了向对方伸出的手,依然是未知而神秘的。
频繁表白的行为,更像是在你想邀请的伴侣面前,当场表演了一个托马斯环岛,然后献上一朵玫瑰——
就说还有点玄机吧。
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伴随着彼此的自我表露——即人们自发地、有意识地向他人展示真实的自我。
问题是,适当的自曝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而不适当的自曝可能会在相互了解的阶段直接劝阻对方。
Sprecher(2013)曾经做过一个“12分钟约会”的实验,将被试分为两组,采用两种不同的自我暴露方式。第一组,一个人讲自己的故事,另一个人听。在第二组中,两个参与者都有机会互相分享,并强调由浅入深的互动。
结果发现,在短短12分钟的聊天后,第二组受试者之间的关系改善明显更快,受试者之间的距离通过对话更加拉近。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适度自我暴露的两个重要的实践原则:互动和渐进。
互动是指有效的自我暴露要来来去去,愿意表达自己,积极倾听对方。比如,在谈论对方感兴趣但不熟悉的领域时,你可以礼貌地问对方:“这部分我不太了解,但我很乐意听你说。你能告诉我更多吗?”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从事实、思想和感受三个层面逐步加深自我暴露(Barak & Gluck-Ofri,2007)。比如每次谈话都可以从一些个人爱好、习惯、生活开始。随着谈话的进行,我们会逐渐讨论到个人的想法,最后进入感觉层面。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即使在不熟悉的人之间,短暂而适当的身体接触也能增加人们对彼此的好感、信任和吸引力(Burgoon et al .,1992)。
当然,之所以强调适当的身体接触是因为身体接触很容易适得其反。对于身体接触可以亲密到什么程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尺度,超过这个尺度的身体接触可能会让对方感到厌恶。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适当的”身体接触?
关键是这些身体接触最符合现在的情况。例如:
肩并肩坐在一起时相遇的肩膀或大腿;
互相聊天时,通过拍对方的手或肩膀来引起对方的注意;
过马路时,轻轻牵ta的手或搭ta的肩;
……
这些不经意的肢体接触可能不起眼,但在关系不明确的时候,就可能成为拉近彼此距离的催化剂。
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过于关注对方,想要被对方需要。但实际上,让对方感到被需要也是增强好感的一种方式。
富兰克林效应告诉我们:当对方在帮助你时,他会比你主动帮助他时更喜欢你(Jecker & Landry,1969)。我们在主动付出的同时,不妨适时向ta求助,让对方感受到被需要,或许更能赢得ta的好感。
此外,偶尔的虚弱也会有类似的影响。尤其是如果你在外人面前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那么面对这个自己喜欢的ta,不妨放下自己的强势,主动寻求帮助或者依靠对方,说不定还能拉近你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更深的感情。
熟练运用以上五个知识点的朋友,接近自己喜欢的对象应该不难,但有时候双方可能还停留在暧昧阶段。
暧昧是一种模糊的状态,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很美好,但也可能会让我们觉得很迷茫——不确定这段感情能否走得更远。
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如何避免我们停滞在模棱两可的阶段-
社会学家杰斯·卡比诺提出把对方介绍给我们的朋友,往往可以帮助我们从暧昧阶段走得更远(Steber,2021)。
早期的心理学研究还发现,一段关系中两个人的社交圈重叠程度越高,他们对这段关系的认真程度就越高(Milagrdo,1982)。共同朋友的存在可以让亲密关系更牢固,在朋友的见证下获得更强烈的“我们”认同。
当然,如果你在考虑更进一步的关系,除了介绍朋友,参与对方的社交圈也同样重要。在这个阶段,对方是否愿意让你进入ta的社交圈,也是一段感情是否值得长期维持的重要参考。
相互理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情感发展的过程中持续下去。持续的参与感可以让彼此更亲近,习惯你在生活中的存在。
有些朋友在暧昧期每天都保持着高频率的在线聊天。看起来他们离开启甜蜜的爱情只有一步之遥,但在促进关系上似乎总是差了一点。
这是因为如果双方的互动主要是在网上,那么产生的亲密感更像是一种幻觉,而不是真正参与到对方的生活中(Steber,2021)。
所以,要想持续营造参与感,线下见面是必不可少的。有条件的话不妨把更多想说的话留到线下见面,说看着对方的眼睛比看着手机屏幕有效多了。
如果条件有限,持续营造参与感也不是不可以。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上一点一点地积累:互相分享日常的点点滴滴,共同制定学习或成长计划,培养相似的生活节奏,习惯性地用“我们”代替“你和我”...
最后,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对这段感情的判断——对方是否有和我一样的期待。如果对方只是想维持一段不确定的暧昧关系,或者对感情的要求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那么也许即使双方都有强烈的浪漫激情,也应该更加谨慎。
说到底,追求的成功不应该拘泥于简单的“是否和对方在一起”,而是一个通过摸索和相互了解找到对的人的过程。
追求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因为幻想而陷入一段错误的感情,也不是因为犹豫和胆怯而错过一个对的人。
今日互动: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追人和被追的~
参考资料:
巴拉克和格鲁克-奥弗里(2007年)。网络论坛中自我表露的程度和对等性。网络心理学与行为,10(3),407–417页。
j . k . burgoon、j . b . Walther和e . j . baes ler(1992年)。人际接触的解释、评价和后果。人类交流研究,19,237-263。
杰克尔和温岚博士(1969年)。喜欢一个人是帮了他一个忙。人类关系,22(4),371–378。
米拉多(1982年)。发展关系中的友谊网络:聚合与分化的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学季刊,162-172页。
Sprecher、s . Treger、s . Wondra、J. D .、n . hil aire和k . wall PE(2013年)。轮流:在最初的互动中,相互的自我表露会促进喜欢。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49卷5期,860-866页。
c .斯特伯(2021年)。将一段关系转变为合法关系的三种方法。喧闹。
惠特彻奇,E. R .,威尔逊,T. D .,,吉尔伯特,D. T. (2010)。“他爱我,他不爱我……”不确定性可以增加浪漫的吸引力。心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