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文章来自:高工锂电池网。
阅读量:97
GGII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工具用锂电池出货量为22GWh;预测2026年航运规模将增长至60GWh,仍比2021年增长2.7倍空。
2022年,电动工具用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将会增加。
3月7日,卫兰锂电芯(002245)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田鹏电源已于近日收到史丹利百得确认的订单文件。
双方确认2022-2024年三元圆柱锂电池供应量分别为1.2亿、2.4亿、2.8亿。其中,2022年,经双方同意,可增加至最高不超过2亿。
无独有偶,2022年,海思达动力的电动工具锂电池订单也出现大幅增长。目前公司手头锂电池订单已覆盖公司前三季度生产计划,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进一步增长。
此外,2021年,亿纬锂能、长虹能源、BIC电池、远东电池、彭辉能源等企业的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并积极扩大生产,以满足下游市场的增长需求。
GGII统计显示,在全球电动工具市场增长的带动下,2021年全球电动工具锂电池出货量将为22GWh;预测未来2026年出货量规模将增长至60GWh,仍是2021年的2.7倍空。
其中,电动工具用国产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大幅增长,市场份额大幅提升,正在加速替代进口。
从竞争格局来看,日韩品牌凭借其圆柱电池资源优先进入动力电池领域,导致国际电动工具巨头的供应链向中国转移,给了国内圆柱电池企业多年积累的“补位”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国内电池企业的供应份额。
目前,包括海思达电源、亿纬锂能、比克电池、彭辉能源等公司已通过国际电动工具巨头TTI的验证确认,签订供货协议,开始批量供货。
巩俐了解到,自2021年以来,国内多家电池企业在电动工具领域使用的优质圆柱形电池一直供不应求。公司面临的主要压力是产能不足、交付压力突出、上游原材料涨价导致成本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海思达电源、田鹏电源、亿纬锂能、长虹能源、自行车电池、远东电池、彭辉能源、海虹科技、横店东磁等电池企业都在积极扩大圆柱电池产能。
蓝芯表示,2021年公司锂电池实际可用年产能将近4亿只。随着张家港二期项目的逐步投产,预计2022年底年产能将达到7.3亿辆。
海大电源年产2GWh高比能量高安全性锂电池项目一期已于去年9月投产,二期1GWh产能将于今年9月投产,2022年底圆柱形电池产能将达到3GWh。
亿纬锂能表示,2021年公司小型圆柱电池产能为6亿块,预计2022年将增至10亿块。
自行车电池公司表示,自行车动力公司已经获得了TTI和史丹利百得的供货许可。目前已经为TTI设立了专用生产线,Black & Deck的需求将在2022年体现。
长虹能源公告称,拟以17亿元购买长虹三杰剩余33.17%股权,交易后将持有长虹三杰100%股权,并募集资金进一步增加圆柱电池产能。
总体来看,上述企业新增产能释放后,国内电动工具锂电池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随着全球市场对电动工具电池需求的进一步增加,以及国际厂商加速引入中国电池,国产圆柱形电池凭借产品技术和成本优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