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有句话叫“木棉花开,冬不再来”。虽然还有点“倒春寒”,但附近的人能明显感觉到最近天气暖和多了。一年一度的木棉开季即将到来。羊城晚报记者8日走访广州中山纪念堂和越秀公园,发现木棉遍地开花,即将进入最佳观赏季节。
3月8日,广州春光明媚,孙中山纪念馆木棉盛开,吸引了不少街坊邻居前来赏花。
受冷空气空影响,部分木棉叶“黄衣”
有邻居反映,往年看木棉时,一般都是黄叶脱落,只剩下红花。今年很多木棉树还是“黄衣”“黄裙”,形象比较特别。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这是由于前段时间天气寒冷,木棉的黄叶还没有脱落。据介绍,再过一两周,原本枯黄的叶子就会掉光,此时正是最佳观赏季节。
一些木棉花叶子“黄色的衣服”
在广州看木棉,中山纪念堂绝对是打卡的好地方。中山纪念堂最著名的木棉树是康熙年间的1669年种植的。该树树龄超过350年,被誉为“木棉王”。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业学会评为“中国最美木棉”。木棉王树高27米多,平均冠幅33.75米,胸围615厘米,十分雄伟。
红棉涂颜
“木棉花王”位于纪念馆东北侧,有一块立石,上面刻着市长朱光对红棉花的赞美。“广州好,木棉雄,落叶开飞火,巍峨与龙龙共舞,人文是,春风在三月”。
在广州看木棉,中山纪念堂绝对是打卡的好地方。
中山纪念堂对452棵树实行了“一树一档”。
羊城晚报记者从孙中山纪念馆获悉,除“木棉花王”外,管理中心已对纪念馆附近公园内和围墙外的树木进行了全面管理,对孙中山纪念馆公园内的452株树木进行了精确测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树木档案,实行“一树一档”。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树木按照A、B、C、d四类进行分类管理,共有A类古树名木11株(其中7株为已登记古树名木,4株正在申报登记);B类重点树78株,其中古树名木后续资源33株;C类一般树木363株;D类为纪念馆墙外树木,共111株。除了广州市古树名木统一编号,孙中山纪念馆管理中心还对每棵古树名木进行编号管理,对古树名木进行“许可”保护,让古树的身份“亮化”。
广州中山纪念堂“立牌”保护古树名木
树的优先级最高,景观是围绕树而建的。
因为古树资源丰富,工作人员介绍,孙中山纪念馆确立了依托古树名木,挖掘古树,打造系列树木景观的思路。近年来开发了“中国最美木棉”景观、“白兰守护者”景观、“树树树”景观、“树抱树”景观、“游龙歇”景观等。,并挖掘了菩提树、黄檀等树的树故事,以充分发挥。
另据介绍,公园不会片面追求公园的绿化景观效果。绿化景观与古树名木保护发生冲突时,优先保护古树名木。为做好古树名木的宣传工作,各地举办了各种古树名木的科普和研究活动,如“探访最美的古木棉”科普活动、“孙中山纪念红棉学校”研究活动、“听花开”系列科普活动等。其中,在参观古木棉的活动中,科普人员向青少年展示了如何使用先进的植保设备给“木棉王”体检,讲述了木棉的生长特性、木棉的用途等。,帮助他们学习绿化知识,增强了爱护和保护绿色的意识。
中山纪念堂充分发挥古树名木在人文景观中的作用。
1.广州木棉最早的记载来自哪里?
答:最早看到《西京杂记》是在晋代葛洪:西汉南越王赵佗向汉献帝进贡,木棉树“一尺二高,有三柯书,夜燃之”。
二、为什么广州人那么喜欢木棉?
答:可以用,可以吃,符合广州人的个性。广东人用木棉做棉衣、棉被、枕头。唐代诗人李严有“衣剪棉上木”的说法。郑雄《番禺杂记》载:“木棉树高二三十尺,截成泡桐状,二三月花枯,蕊为棉。人们把它织成毯子,洁白如雪,极其温暖。”棉花也可以入药。每年晚春,它被收集起来晒干。去杂洗净后,可水煎服,清热利湿。广州人喜欢木棉树和木棉树。广州越秀山脚下学海堂地区的木棉树,古时“花开时,远近可见,落花时,少年人拾来用”(《学海堂记》)。
3.木棉第几次被指定为广州的“市花”?
答:两次。早在1931年(比方说1935年),木棉就曾被指定为广州的市花。1982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再次将木棉指定为市花,加深了广州市民对木棉的喜爱和尊敬。
4.孙中山纪念馆“木棉花王”经历了300多年的风雨。这里有过什么感人的故事吗?
答:这棵木棉树所在的位置,是广州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政治要地。在清朝初期,它是总督办公室。清末为傅彪箭道(练兵驻防之地,清代为广州军事之地),后改为练兵所。1912年为广东省军政府,1920年11月至1921年4月为广州军政府。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总统,并将广州军政府改为总统府。后来,总统府在1922年被陈炯明发动的六月十六日兵变摧毁。1931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在总统府旧址修建了孙中山纪念馆,《木棉花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孙中山领导广州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壮举、孙中山纪念馆的崛起、日军签署投降协议、革命乐舞史诗《东方红》、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亚运会会徽发布、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等。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春伟通讯员陈欣
图片、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秋明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