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9月底微信官方账号创立,到2022年3月5日已经过去近半年,原创文章38篇(原创率100%),粉丝264人。
(1)因为这些积累,微信官方账号的根基被夯实了
1.生活经验建立思想资料库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逐渐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很多事情也有了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有时候在网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在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后,我很高兴得到了一些别人可能不太了解的规律。
举个例子,我一直在试图找出一家公司的股价是如何从2.01涨到2.02或者跌到2.00的,我在网上搜索了“股价涨跌原理”。结果很多人说,买方形势强就涨,卖方形势强就跌,但我想知道的是具体的涨跌机制。
就像我问你如何成为公文大师一样,你告诉我只要多读书,多动笔,多改,努力坚持正确的方向,你就会成功。
我不能说你的回答有问题,但就是不挠我的心,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所以我在积极收集市场价格形成和股票市场知识的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地冥想。终于,半年后的某一天,我想通了所有的点,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而更多的思想和观点还处于一种比较杂乱、分散、片面的状态,只能因环境、事件而再次引发,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但都是有待挖掘整理的有价值的思想碎片,为我有勇气创建微信官方账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心。
2.有时候心血来潮,会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章,积累下来就有好几篇了。微信官方账号创建之初,写作从自由写作变成了每周至少写一次。我有点难受,也有点慌。是之前积累的“节粮”帮我度过了艰难的起步阶段。
3.我调到县里某部委办公室的最后两年,因为负责写稿子比较多,开始频繁接触公文写作,在一些同事和前辈的指导下,领导修改批注等。,我逐渐有了持续输出的基础和一些写作的自信。
4.大学读不了书,工作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经常跑去图书馆,借各种类型的书。书读多了,写作的梗阻感逐渐变薄,写作的信心更大了。看来我锚定的方向是对的,努力跑就是了。总之,我可能有基于此的写作信心和勇气,因为我在某本书里看到过某大咖的类似观点。
(二)因为这些原因而萌发创建公众号的想法5.之前说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的思考和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缺乏一个梳理和整合的契机和载体,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创建,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契机和载体。
6.平时心血来潮积累的几篇文章也提交过,可能水平有限,提交平台规格太高,没有下文。心里有点失落,但还是觉得有机会分享一下凝聚了我思维结晶的文章。如果我能影响或帮助哪怕一个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恰好是我能抓住的机会。
7.就像朋友圈隐藏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也希望有一个属于我的地方,像一个储物柜,可以通过文字隐藏自己思考的点点滴滴,与外界分享交流。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正好符合这些标准。
8.看到身边有朋友创建了个人微信官方账号,咨询后发现创建流程比较简单,微信官方账号不是难创建,而是难成长。
9.知道了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成长起来的一些营收渠道,很羡慕看了10w+微信官方账号咖啡馆偶尔透露的可观营收。虽然我也知道自己和Cafe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连500个粉丝都开不了最基本的流量收入,但这是努力的方向和理由。
就这样,萌生了创建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想法。
(三)固执而执着于微信官方账号的欲望是因为这些好处
10.通过微信官方账号,你可以强迫自己进行系统化的写作和深度思考,从而有效整合零散的知识碎片,有时还可以迭代出以前没有想到的角度、深度和高度。
11.对于知识的掌握、管理和应用,索引有时比记忆更重要。有些问题我写文章的时候想的很透彻,但事后记不太清了,就像稍纵即逝的灵感。但是通过微信官方账号,我把这些想法系统的保存下来,归类到具体的文章里。当我再次需要用到里面的一些认知信息的时候,我可能不记得这个知识点了,但是我知道它放在哪里,所以我很容易根据文章的标题索引找到它们。这也是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时会跑回去看我的微信官方账号历史文章的原因。
这相当于利用外脑将更多的知识为己所用,也让自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新的知识学习和新的思考中而不会有罪恶感(以前觉得学的东西多了记不住就没用了,对学了记不住的知识有罪恶感,从而阻碍了自己继续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12.就像物体的运动需要参照系一样,一个人的价值有时候也需要别人来实现。通常我们可以通过阅读量、赞量、收藏量等数据来衡量文章的好坏。只要通过微信官方账号帮助别人获取哪怕是一点点有用的信息,对我来说提升自我价值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13.微信官方账号的经济效益,本来应该是让我保持写作欲望的一个很重要的效益,可惜目前没有效益,这里就不细说这些只出现在梦里的内容了。
二、创建公众号中的几点体会1.怎么养粉?网上有上千篇关于涨粉技巧的文章。鉴于我目前粉丝太少,只能根据自己在微信官方账号的经历大致说说:
(1)对大型推送文章进行转载。我在微信官方账号做了第一篇文章的实验,没想到第一次就成功了,带来了30个左右的第一粉丝。有人问怎么把我的文章推送到那些大咖微信官方账号,但是好像不能分享转发。这里有一个窍门。您可以先“收藏”您想要推送的文章,然后在向其他微信官方账号发送消息的页面中,在“收藏”中选择您想要推送的文章。
②发朋友圈。
③发微信群。
④物品蹭热点。
⑤搜索量,有些文章可能会被很多人搜索。比如我写的《普通人应该这样买彩票》这本书,可能就是因为人们在不断搜索这样的问题,所以阅读量一直在上升。
⑥系统推荐的自然涨粉。
另外,很多人说内容要垂直,才容易上去。我不想,但是我不能。因为能力有限,只能想到写点什么,有一些是讲股市的:
体制内有:
有推荐电影:
谈论买彩票:
谈论历史:
存在热点:
谈提高睡眠质量:
总之,西方的一个锤子,东方的一个木槌,一般都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目的都是为了和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信息,共同成长。
因为没有办法做到垂直,所以无法理解内容的垂直效果。
2.如何从评论、点赞、观看、收藏、分享等功能来看待粉丝的心态和自己的价值观?
①注释
能写评论的粉丝才是真爱,能从他们的评论中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鼓励和认可,新的视角,新的例子,改进方向,等等。
②赞美
表达赞同和同意你的观点会引起共鸣。
认可度一般。
③看着吧。
不仅认同你的观点,而且你的观点公共属性多,私人属性少,所以他愿意做一个浅显的推荐来分享,因为点亮阅读会让其他朋友看到自己读过的文章,有些人不喜欢被窥探自己的阅读历史和习惯。
认可度高。
④收藏
不仅认同你的观点,还认为你提供了实用的增量信息,以后可能还得再回来找,但是点击收藏的人不一定会喜欢,更不要说看了,因为比起低调的收藏,喜欢和看的情感信息透露得更多,一些外人看不够的私人实用文章不方便看。
认可度高。
⑤分享
转发给朋友,转发到微信群和朋友圈,都属于深度分享(不同于边看边浅层分享),是指你不仅认同和共鸣你的观点,而且认为你的观点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所以把好的东西分享出来,寻求别人的认同和共鸣。侧面也证明了文章的质量,否则会被质疑而不是被朋友认可,分享者会觉得丢脸。
认可度高。
3.微信官方账号文章的一些意外经历
(1)认真写的文章阅读量小,但是随便写的08年看一部老片的笔记,不小心吸粉了。
(2)感觉很偏门,没几个人感兴趣的文章自然能吸粉。
比如《从李宗仁回忆录看中华民国的兴亡和蒋介石的劣迹》就有三万字。当时放上去是想当它放入储物柜存放,毕竟打了那么多字,但没想到会带来读者和粉丝。
虽然监管形式多样,但仍存在难以克服的根本性缺陷。事实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