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信息时代,电子邮件作为异步传递信息的工具,已经成为正式工作的必备功能。此外,有多少人在使用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未来发展如何?会被取代吗?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电子邮件和前世的价值,我们来看看。
借用百科全书的介绍,我们来过一遍电子邮件的概念:
电子邮箱是指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交流的电子信息空室。它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发送电子邮件的功能,还可以自动为用户接收电子邮件。同时,它还可以存储接收和发送的电子邮件。但在存储邮件时,易信对邮件大小有严格的规定。
——百度百科
在信息社会,电子邮件主要解决信息的异步传输问题。既然是异步的,就给了人们思考的时间,邮件的内容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正式性,为后来的工作邮件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PC时代的IM软件,比如QQ,MSN等。,与之对应。由于即时通讯收发信息几乎没有延迟,在满足实时交互需求的背景下,自然失去了信息的沉淀价值。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邮件和IM软件是满足人们信息交互的两种方式,各自做自己的事,互不干扰。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邮件和IM软件离开了桌面PC,来到了手持移动设备,这两种工具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个人邮箱逐渐成为验证码的接收者和注册其他app的接收端口,而工作邮箱则成为收发会议通知和公司重要信息的窗口,更接近于公告牌的属性。这样的定位让邮件定位逐渐尴尬。
你可以考虑一下。邮箱提供的价值中,哪些是其他替代品无法满足的,哪些是邮箱实现的太好,而其他竞品没有优势的?
尴尬的定位也缩小了邮箱的使用范围,或者说移动互联网人群的下沉并没有给邮箱带来相应的增量。楼下小卖部的老板肯定不需要,菜市场卖菜的小贩也不需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也不需要,更别说爷爷奶奶等银发族了。
这让笔者不得不怀疑,2021年还有多少人在用电子邮件?邮箱在他们心目中到底代表了什么?邮箱以后可以更换吗?
二、邮箱的前世今生1.邮箱为什么会兴起?
仔细想想,电子邮件的出现是很直观的。现实中,世界上最早的远距离信息传输主要是通过邮件进行的。大致可以认为有三个锚点:一个是接收点,一个是发送点,两者都可以理解为邮局,或者用户门口的邮箱,第三个是邮件的“传输中介”,由现代社会的邮递员和长途传输工具共同构建。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了一个零成本的信息传递中介,两个定位点也以能够识别个人身份的网络地址形式存在。这是邮件,用来管理收发邮件的系统自然是电子邮件。
甚至在互联网完全兴起之前,电子邮件就已经出现了。1971年秋,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已经通过“@符号,符号前面是用户名,后面是用户电子邮件地址所在的地址”的方式固定了电子邮件地址的形式。
在国内,1998年3月,丁磊和陈磊华开发了第一个免费邮件系统,挂在当时的163net上供网民免费使用,中国第一个免费电子邮局诞生了。可以说,电子邮件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互联网精神:平等、自由、共享、免费。这种极客精神也吸引了很多技术巨头。古代很多大神都是从邮箱起家的,我们熟悉的网易丁磊,Foxmail的张小龙。
符合用户习惯,使用方便,免费。这些特点使得邮箱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置之一,成为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标识,可以说是最初的用户账号体系之一。
我们如何定义早期的电子邮件?有三个关键词:
由于电子邮件具有稳定性、可靠性、私密性和安全性等特点,电子邮件也从企业电子邮件衍生而来,并逐渐成为工作场所用户之间异步信息交流的通用标准。
2.电子邮件的衰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邮件服务和通讯功能已经被实时、快捷的社交软件压缩,邮件早已不复往日。
2018年4月,艾米咨询做了一个统计,调查用户使用电子邮件的目的和常用功能。
使用邮箱的目的和主要功能
从上面的框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子邮件的功能正在逐渐萎缩,接收新闻和浏览信息的内容分发属性完全消失。用户更多使用个人邮箱接收用户在论坛、网站、app注册登录的验证码,并将其作为超大文件存档。
随着不断的发展,电子邮件的使用体验并没有明显的改善。相反,近年来木马病毒、钓鱼网站、垃圾邮件等新问题不断涌现,包括攻击大型服务器的恶意程序、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让用户饱受信息泄露之苦。
中国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46%的用户一周收到1~5封垃圾邮件,20%的用户一周收到6~10封垃圾邮件。相信大家经常会收到莫名其妙的垃圾邮件,久而久之,邮箱里有价值的信息也泛滥成灾。
同时,电子邮件始终没有解决商业变现和用户诉求之间的矛盾。
付费已经被证明不适合邮箱场景,尤其是个人用户市场。而邮箱广告的强势曝光,营销邮件的广泛传播,与用户注重收发信息,减少信息干扰的诉求相悖,使得空拥有上亿用户,但商业变现依然有限。邮箱格局多年未变。除了头部玩家的强势地位,商业前景一般,商业模式不清晰也是资本玩家进入少的重要原因。
3.电子邮件自助
面对这种情况,邮箱也不是没有想办法自救。
在企业的邮箱端,员工可以通过邮箱收发比较正式的工作邮件,接收公司的公告,已经成为职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邮箱在自我进化中找到的一条暂时可行的出路。
给toB发电子邮件是第二条出路。通过为企业定制基于云的邮件系统,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市场盘子有多大,企业的个性化诉求有多强烈,这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值得进一步研究。
最近在2000年7月从Google Gmail上听到了邮箱的消息。谷歌邮箱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革,瞄准了协同办公的方向,整合了消息传递、虚拟会议室、实时协作、视频聊天、共享文件访问等功能,将邮箱变成了一个工作平台。
按照谷歌的规划,未来的邮箱应该是一个统一的工作平台,但那时候的邮箱应该叫邮箱吗?
三、畅想:邮箱的独特价值与被干掉可能1.邮箱的唯一值
虽然作者在上一篇文章中一直在批判电子邮件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这也是除了用户的惯性之外,电子邮件没有被扼杀的重要原因。
首先,下面讨论的重点是企业邮箱。至于个人邮箱,变成了垃圾邮件接收器,验证码收发器不值一提,至今没有更换。更多的原因是用户的惯性,作为第二身份的价值,以及注册的方便性,稳定性,易用性。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作者坚信它会逐渐衰落(第二身份在元宇宙时代会以更具体的形式存在,而不是邮箱)。
在我看来,与IM通讯软件相比,企业邮箱还有两个优势:
简单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信息传递的对应关系清晰,更加正式可信,回复的焦虑感降低”。
目前来看,这三点相对于目前的即时通讯软件来说,具有独特的价值。
2.电子邮件的特性可以被取代吗?
之所以会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作者总觉得邮箱的存在有点弱,不够酷。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邮箱的使用投诉越来越多,垃圾邮件很多(即使企业邮箱中有很多信息密度较低的邮件),实际使用功能较少(主要是接收)。是否值得做一个单独的软件来实现这个想法自然就滋生了。
需要注意的是,我此刻所说的电子邮件已经被取代,这意味着电子邮件作为一个独立的产品已经消亡,而收发信件作为人类信息交互的自然方式,肯定还会存在很多年。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思考过几种替代的可能性,但最后都没有完全说服自己,所以这里只是把问题抛出来,不做判断(如果有倾向性,可能更难替代)。
第一种可能:即时通讯工具统一邮箱功能。
其实现在已经做了很多整合。比如QQ可以设置接收邮件内容的提醒,不需要打开专门的邮件app就可以接收和查看邮件内容。但是,在邮件发送端,QQ被阉割了。一方面,嵌套深度太深,邮件发送没有那么方便,邮件发送自然更正规,更PC化。在个人电脑上,电子邮件是独立的软件。打开QQ再发无异于脱裤子放屁——没必要。
第二种可能:邮箱小程序。
如果要将电子邮件的能力与即时通讯工具整合,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使用的便捷性和功能之间的分离性(需要不影响即时通讯或者电子邮件的异步通讯),这就让作者很自然的想到了小程序。
另一方面,2020年9月,网易推出网易企业邮箱小程序,支持收发邮件,附件免费下载查看。经过试用,其实90%的邮件使用场景已经可以满足了。唯一的缺点是小程序是移动端的专属,不适用于PC端(可以用,但是比较繁琐,不符合用户的直觉)。
拆解企业邮箱的功能,笔者总结了大部分人日常使用的东西:
这四样东西并不是IM软件做不到的,比如会议信息。这个一般的办公IM都有相应的能力,企业消息也可以通过IM分发和订阅的数据报表推送。这个IM也可以通过订阅的信息流提供,IM的搜索也可以支持相应的查询。
问题在于,把问题分开会更清晰更方便,比如接收企业信息通知。由于IM每天接收的信息过于复杂,这些比较重要的通知消息很容易被其他即时信息流淹没,导致信息缺失,而历史邮件查询也容易被其他不重要的聊天消息干扰,导致搜索效率降低。
正因为收发信息的时间是异步的,邮箱才产生了那么多独特的价值,自然投机的奇妙就在于此,我们互相鼓励。
#专栏作家#
隋欣之夜,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进阶互联网菜鸟产品之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社会轨迹和社群发展,善于分析行业趋势。
本文由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