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妆微商代理(12.6亿纳税额、766万代理张庭的TST“微商帝国”经得起推敲吗?)



指南:

有这样一个化妆品品牌,成立五年,纳税额12.6亿,“对内”力压上海家化、妮维雅,“对外”赶超申通、大云,荣获上海市青浦区“2018年度纳税状元奖”。这样的财富奇迹,由于其产品和销售模式的争议以及名人加持的背景,更加扑朔迷离。TinSecret(以下简称TST),一个由名人张庭和林瑞阳创立的微信商业品牌,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CBO记者张慧媛

2019年1月24日,“2019青浦区百强企业暨创新创业人才表彰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样一次例行会议,因为一个微信商业品牌的获奖而备受关注。

青浦官方微信“绿色青浦”发文称,“2018年度纳税状元”获得者由上海达维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维”)获得,公司纳税额落后于上海家化、妮维雅、申通、童渊、上好佳等一系列国内外知名企业。





达尔维是微信业务中知名化妆品品牌TST的母公司。据TST品牌官方微信官方账号显示,达维已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入选青浦区纳税百强。

达尔威曾夸下“海口”,爆料公司2018年纳税总额21亿元。一时间,外界哗然。虽然据媒体证实,2018年公司实际纳税额为12.6亿元,但这一数据依然令人咋舌。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其纳税额,有专业人士保守估计,2018年TST品牌销售额超过100亿元,而这样的财富积累仅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完成了。公开财报显示,上海家化2017年销售额约为65亿元。这种对比似乎表明,TST这个起源于社交网络的微信商业品牌,已经具备了与中国最大的化妆品公司相抗衡的实力。

从边缘化到主流化,从“野路子”到电商法支持下的正规军,微信业务似乎在消费者的好奇和质疑中逐渐被法律收编。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类似TST的微信商业品牌,在法理和商业规则上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76万代理商背后的化妆品“百亿帝国”

TST官网是这样介绍品牌起源的:1994年,身为“台省状元”的林瑞阳第一次接触到法国活酵母,这种成分成为林瑞阳后来的妻子、著名影星张庭的秘方,在她脸上停留了十几年。截至2013年底,基于这种成分的La'Fee品牌在台湾省拥有超过30万名会员。

同年,张庭夫妇与著名演员许宗衡、洪涛一起创办了达维公司,并正式将TST带到中国大陆。2014年,TST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和微信商业市场。





张庭、林瑞阳夫妇

与其他微信业务不同,张庭夫妇创办的TST从一开始就走了明星加持、高曝光的道路。据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统计,TST在娱乐圈获得过范冰冰、赵薇、Xu zhēng、洪涛、曹格、张茵、刘涛等明星的“喊话”,林志玲甚至代言过该品牌。





目前,当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时,明星平台带来的流量转化为TST的购买力和“公信力”。TST的“全能之路”也由此开启。都说微信生意赚钱。TST挣多少钱?

2017年,上市公司山东华鹏的公告指出,当年前三季度,上海达尔威营收36亿元,净利润11.43亿元。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这个品牌的一家代理商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不止这个数”。据报道,TST目前代表着中国约766万各阶层人民。TST微信官方账号此前披露,2018年TST品牌冠军代理商销售额达6000万元,前十名头部代理商贡献近3亿元。

品牌西南区域负责人阿子曾经在微博的简介里介绍过这样一段话:“西南区域800多家集团公司,月零售额4亿,总销售额80亿!”如果介绍属实,仅TST在西南地区的销售额就可超过80亿元,因此该品牌在全国市场的总市场份额比对外披露的要大。





与品牌“滚雪球般”的规模相对应的,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质疑。2016年,一名TST用户声称在使用该品牌的活酵母产品后毁容。一时间,消费者和TST在网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团队结构和奖金制度被疑“MLM”质疑

一直以来,TST面临的最大问题似乎是产品质量问题。脸不好,不正规,这也是微信商家对大部分化妆品的标签。

微商专供彩妆品牌

但随着品牌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电商行业的不断规范,以及反过来对传销的重拳打击,TST的团队结构和奖金制度似乎并没有看上去那么“无辜”。

众所周知,传销和直销定义的关键点在于“三级结构”和“报酬支付”。对此,北师大法学院副教授、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尹波认为,“TST的商业模式是不加掩饰的,是开放的,而且一看就发现,我接触的被定性为‘MLM’的模式是不一样的,但好像本质上是一样的。”

Inbo公开写了以下几点:





首先,TST在2018年9月推出的新奖金制度将所有代理商分为黄金和小黄金代理商。这种模式反复强调每个代理人只与你的工作人员发展的直接代理人发生关系,这种双层结构规避了政府认可的三层传销。与此同时,TST一直合法纳税,这也树立了其合法纳税人的形象。

第二,《禁止流通条例》第七条第三项确定了传销中“团队薪酬”的定义。在这个模型中,个人利益与团队绩效密切相关。虽然从目前的网络势头来看,大量的TST代理商一直在宣称“不用囤货”,但实际上,为了成为更高级别的代理商,每个代理商都要招人来维持自己的销售资格和积分,这也是在玩传销的“杂耍”。

据记者在官网了解,TST曾使用过“只要你加入,永远是一代”“免费销售模式,手机随时下单,无地点”等吸引人的宣传用语,强调代理品牌的低门槛和便捷性,也不难让人质疑代理商的专业能力。





截取自TST官网

微信商业模式争论:吸引人眼球是卖产品还是赚钱?

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颁布,电商行业自律之路开启。1月18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向第一批个体网店店主发放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众多微商为被认证并拥有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而“自豪”和自豪。

多位微信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对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表示,品牌化和平台化是微信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颁布法律法规规范其经营行为,是有利于微信业务发展的。

但对于其商业模式,业内还存在争议:微信业务的成本和价值不对等,通过“拉人头”进行资本无限扩张的模式,是否是业务良性发展的倒退?

很多做微信生意的人都觉得很委屈:卖的产品不错。我只想通过薅羊毛的中间商,以最实惠的价格给消费者。这有错吗?

批评的声音认为,好的企业应该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第一,要用好的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二,让你的员工活得体面,让他们再次促进消费;但就微信业务而言,大代理赚得盆满钵满,小代理喘不过气的现象不胜枚举。与此同时,“我喜欢改进铁”和“得到奥巴马的亲切接待”的娱乐闹剧对舆论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也有声音认为,微信商家品牌销售模式的本质不是卖好产品,而是通过“拉人头”来分销商品,赚一笔“人头钱”。所以很多微信商业品牌都虚高价格,因为他们的盈利方式根本不依赖零售。但是,其实任何消费商业模式都需要依靠零售和消费者才有生命。“如果产品不行,微信业务的下线只能成为接收方。”

一位网民评论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就业、收入和消费。鼓励依法经营、促进民生就业的企业,允许试错纠错。以诈骗敛财为目的,以高额利润为诱因,以拉人头为手段的传销要控制。需要在法律法规和行业制度上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否则老百姓只会更加迷茫,改革只会流于形式,希望还在玩法律游戏的微信商家品牌有所警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